苏川淼
“教育”,一直是个庄重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幼儿,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幼儿的教师没有资格做幼儿教师。热爱幼儿,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
爱岗敬业
在感情上接纳“幼师”这个职业,在工作中融入“幼师”这个行业,在生活中感悟“幼师”这个职业,从而树立“投身为幼教”的思想观念。以幼儿园为家,视幼儿如同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深层次挖掘爱岗敬业的源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才能为自己的职业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孩子和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广义的,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既普通又神圣的爱的诠释。它源于幼儿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是教师对幼儿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热爱幼儿是教师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镜子,是教师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关爱幼儿,也就是关爱自己,是一种珍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上,体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它还包括了教师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幼儿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爱的分寸、能力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在自由自愿的爱的空间里健康成长。
师爱,倾心为了教育,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充满激情地爱幼儿,就能赢得幼儿对自己的尊重与爱,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导。
爱的表达
教师对幼儿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的交往中,既具体、实在‘又可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质的形成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师爱,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宽容幼儿。
《爱的教育》一书中,有句话是:“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应该就是这个时代教育的真谛所在,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是人性化的再现,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无不感受到爱的力量。对幼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情景教育,让他们感同身受,通过活动的方式传递爱的教育。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不称其为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需要调整好心态,以博爱积极的心胸履行应尽的教育职责。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默默的赞许眼神、一片热烈的掌声,都在传递爱、分享爱。这样的细节,表达了师爱的微妙与伟大,是彰显关爱的亮点。
教育与爱同行
面对工作压力,面对别人的不理解,面对“清水衙门”的经济窘态,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感。教师应该学会忘却感伤、丢掉失落;面对流动的幼儿,却不能流动地失去了爱;送走了长大的孩子,返身重复面对等待教育的孩子,调整好心态,面对下一个受教育的对象。
教育力量的源泉是爱,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应该永不放弃。在剖析了师爱,理解了师爱,注重师爱的表达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实现教育与爱同行。
爱,使我们不言放弃,不言自我,不容选择,不堕入低潮。当我们从事了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輝的职业”,当我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出现,我们注定肩负历史的使命,以教师博大的心胸投入战斗。然而,要塑造幼儿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幼儿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对教育爱的热潮奉献给幼儿,在爱的教育过程中找到教师的乐趣。
老师爱幼儿,幼儿爱老师,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唤,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品德闪耀,是宽宏、博大、和谐教育的理念。爱是信任,要相信幼儿,相信幼儿有无限的潜力,而且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幼儿,发现他们身上有各具特色的潜能,然后挖掘它们,鼓励孩子们去自主探究,从而把他们自身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才算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爱更是理解,理解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有失误与困惑,需要老师支持他们,鼓励他们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最后用我们幼儿园的园训作为文章的结束语。忠心献事业,爱心献孩子,诚心献家长,信心留自己。作为与时俱进的教师,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幼儿,去爱教育,让教育与爱同行!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