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玉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总共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进行日常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比术前的焦虑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术前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依从性均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提高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可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癌手术患者;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术前焦虑;术后恢复
引言:
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胸痛、咳痰、气温、咳嗽等,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医院大都是采用手术的治疗方式。在进行手术前,受到自身病情状况的影响,患者的心理会出现焦虑以及恐惧,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手术的开展。本次对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以及术后恢复的效果的影响,现在进行如下状况的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60例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9:11,年龄41~69岁,平均(55.0±10.7)岁,患病年长1.2~5.5,平均(3.4±1.7);干预组男女比例20:10,年龄42~70岁,平均(56.1±11.2)岁,患病年长1.2~5.6,平均(3.5±1.6)。干预组和对照組这两组的年龄、性别以及患病年长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其中包括病情的管理、健康性的教育、心理状况的指导、健康性的指导方法等。
干预组以常规的护理为基础,采取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①个性健康教育:向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肺癌发病等知识的普及,并且告知患者进行肺癌手术的优点,以及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病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以及信心。②个性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的住房环境优良,并且保证住房环境的温度、光线以及湿度等,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训练以及指导。进行相应的合理安排饮食上的指导要求患者保持营养均衡,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保证患者尽快的得到康复[1]。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以及进行手术前30分钟采取SAS量表进行焦虑评分,分数越高证明焦虑症状越底。在患者出院时,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三种症状以及五种功能进行生存质量方面的评价,分数越高证明生存质量越高。在患者出院时根据自制的量表进行治疗依从性的评价,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统计方法
以SPSS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 术前焦虑评分比较
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组整体健康状况、五种功能以及三种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依从性
干预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肺癌患者的身心会产生应激反应,以至于负面的情绪的产生。由于较快的肿瘤细胞转移速度,使得患者和家属产生复杂的心理状态,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症状会引发其他的症状,这样不利于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因此需要进行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手术前30分钟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生存质量、依存性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是根据不同的患者,从而采取不同的护理的措施,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地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进行个性的健康的宣传教育,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病情,并且了解到手术治疗的效果,从而缓解自身的心理的压力,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改善术后的焦虑状态。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有效地提高家属的支持。通过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并发症产生的概率。
综上,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减少治疗存在依从性以及并发症所产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丽云.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1):60-62.
[2]刘芹. 心理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2):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