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野
我国海域中生活着体型庞大的北太平洋露脊鲸,但这种庞然大物却命运多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它们因油脂丰厚曾被捕鲸者觊觎,由于游行速度缓慢、常在海岸附近活动,被视为“最容易捕猎的鲸鱼”,而且长期以来,还遭遇船只撞击以及商业捕鱼设备的致命缠绕等厄运,加上自身繁殖速度不快,它们已经成为须鲸家族里濒临灭绝的动物。
以“老茧”秀个性
鲸目主要分为须鲸亚目(Mysticeti)和齿鲸亚目(Odontoceti)。须鲸以小型海洋动物为食,靠鲸须来过滤猎物,只有十余種,体型普遍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种类——小露脊鲸体长也能超过6米,重可达3~3.5吨,最大的蓝鲸超过30米长,170多吨重,也是全球最大的动物。齿鲸口中生有细密的牙齿,共有70多种,体形差异较大,最小的体长仅1米多,最大的抹香鲸则可达20米。
露脊鲸是大而强壮的须鲸,因没有背鳍而得名。口中两端各有约200~300个鲸须板,被短毛覆盖着,它们是露脊鲸进食的工具。
露脊鲸和其他鲸类很容易区分:背部宽阔无背鳍,长长的弓形嘴在眼睛上方,眼睛很小,嘴唇很大,鳍肢短而宽大。它们另一明显特点是头部有不规则斑块状的老茧,由增厚的角化柱状上皮组织构成。露脊鲸的气孔后面、眼睛上方、下巴角上以及沿着下唇和下颌线的位置,都能发现老茧。每只露脊鲸的老茧位置都不一样,这是它们的“个性”标志。受鲸虱的侵染,这些老茧斑块呈白色、淡黄色或橙色。
露脊鲸有3种,分别生活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半球。北大西洋露脊鲸和北太平洋露脊鲸几乎无法分辨,它们之间仅存在轻微的头骨差异。与两个北部物种相比,南露脊鲸头部的老茧皮较少,而下嘴唇上的老茧皮较多。
双“V”加持的胖子
体重约54吨的露脊鲸,全身的皮肤基本呈深暗灰色或黑色,腹部偶有白色斑块。体长平均约18米,雌性平均比雄性长约1米。它们体围粗,体围与体长比显著大于须鲸的其他种类,看起来比较浑圆。它们的头巨大,几乎达到体长的1/3。鳍肢宽阔,近似于扇形。尾巴较宽,从左边尖端到右边尖端约6米,切口较深,呈“V”字形,全黑,后缘光滑。
露脊鲸的脂肪层是鲸类中最厚的,鲸脂能帮露脊鲸维持流线型体型、保持浮力、增强防御性、保持体温和储存能量。露脊鲸的游泳速度非常慢,最快也只有5海里/小时(相当于9.26公里/小时),它们常常会用尾巴拍打海面。它们头上的气孔略呈“八”字型,会喷出罕见的“V”字形水柱,可高出海平面7米。
千斤重“蛋”冠绝全球
在“私生活”方面,露脊鲸是相当滥情的动物。雌雄性之间没有固定的性联系,雄露脊鲸为了繁殖,进化出了动物界几乎最大的睾丸,每颗重约500公斤,占体重的1%。这是什么概念?30多米长的蓝鲸两颗睾丸加起来的重量也不到100公斤。同时,露脊鲸那3米长的阴茎也是动物界最大的性器官,可见繁殖于它们而言有多重要。
其他鲸类大部分雄性会进行求偶斗争,露脊鲸则不然。它们每三到五年繁殖一次。雌性露脊鲸会与多只雄性轮流交配,有时甚至多达五六个“男伴”。通过这种方式,雌性露脊鲸将雄性间的繁殖竞争从外部转移到它们身体的内部:个头大的雄性露脊鲸凭借性器官的尺寸优势,能将对手的精液冲出雌性体外,只有最强壮的雄性才能让雌性受孕。
经过近1年的怀孕期,雌性露脊鲸就会产下一头长约4.5~6米的幼鲸。幼鲸出生后30分钟内就能游泳,大约一年后断奶,在6~12岁达到性成熟。像其他须鲸一样,露脊鲸也不群居,只有母鲸和幼鲸之间有长期的联系。如此“器大活好”却奉行优生少生的繁衍策略,真让人看不懂。
由于露脊鲸的鲸脂层很厚,保温性实在太好了,导致它在温暖的水域中缺乏足够的散热能力。别看四大洋是连在一起的,但露脊鲸就因为怕热而不能横穿赤道海域,所以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的露脊鲸与南露脊鲸其实存在地理隔离,完全没有交集。
气候变化致错失猎物群
从春天到秋天,露脊鲸一般栖息于高纬度的觅食场地,冬天则移至相对低纬度的温带地区。它们的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小鱼和小甲壳动物如磷虾和翼足类动物等。它们大嘴一张,这些小型“海鲜”就连同海水都会进入露脊鲸口中,它们再把嘴巴一闭,海水穿过鲸须吐出去,而食物就被鲸须拦在嘴里了,这就是典型的滤食式捕食。它们一天可以吃下几吨重的浮游动物。因此,要保证滤食效率,必须有大量的猎物聚在一起才会引起露脊鲸的兴趣。浮游动物丰度高的地区受流域规模波动、洋流等影响比较明显。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使露脊鲸比其他鲸类更敏感。
发布在《海洋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指出,海洋变暖导致露脊鲸的主要食物来源——飞马哲水蚤(Calanus finmarchicus)数量减少,这么一来,露脊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寻找食物。该研究指出,“因为觅食时间的延长,露脊鲸意外死亡的概率增加了,它们所面临的挑战也增大了。”
过去几年内,当水温变暖时,美国缅因湾海域出现的露脊鲸数量就会减少,它们前往更靠北的加拿大圣劳伦斯湾觅食。但圣劳伦斯湾过去不常见到露脊鲸,缺乏相应的保护政策,露脊鲸撞船或被捕鱼工具缠绕的风险很大。过去15年来,有88%的露脊鲸死亡事件被判定是跟缠到渔具或和船只撞击有关。
好在加拿大政府近来宣布新措施以保护露脊鲸,包括加强空中侦测来监督圣罗伦斯湾内的露脊鲸,以及扩大限速适用范围等。一旦发现北大西洋露脊鲸出没,限速区内的船只就必须减速到10节(1节 = 1海里/小时=1.85公里/小时)。另外,在限速区外围的缓冲区也由原来的2.5海里扩大到5海里,船只在这里如果发现鲸类也必须减速。
数量毫无恢复迹象
目前,全球大约有1万头南露脊鲸分布于南半球的整个南部海域。北大西洋露脊鲸在1990年到2010年期间,从270头增长到483头。然而到了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评估的数量又出现小幅回落——约有458头。
我国海域发现的是北太平洋露脊鲸,在北太平洋曾经很丰富,阿拉斯加湾、阿留申群岛东部、白令海中南部、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以及大部分近海均有发现。然而,现在北太平洋露脊鲸总数不到300只,活动于白令海的种群只剩30只左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红色名录已将北太平洋露脊鲸列入“濒危”等级,美国也将其作为该国《濒危物种法案》保护对象。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篇》中,北太平洋露脊鲸也被列入“濒危”等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北太平洋露脊鲸的数量“完全没有恢复的迹象”。
据估计,在1839~1909年期间,有26500~37000头北太平洋露脊鲸被捕。在北太平洋东部,露脊鲸最后一个已知的大型集中地是阿拉斯加湾北部,这是1963年至1967年间苏联非法捕鲸的焦点地区。自1980年代以来,在北太平洋东部很少见到露脊鲸。受限于人們对北太平洋露脊鲸的分布和种群结构了解甚少,其生殖率、种群年龄结构、平均寿命等关键信息还是未知数。
脑满肠肥“活该”被抓
露脊鲸在英文中被称为Right Whale,大意是“活该被捕猎的鲸”。美国国家海洋哺乳类动物基金会(the National Marine Mammal Foundation)主席山姆·里奇韦博士说:“露脊鲸体型肥胖、动作缓慢。当其受到鱼叉威胁时,其他鲸往往选择下沉,露脊鲸反而会上浮。”这么看来还真是“活该”啊。
16世纪时,欧洲人便用露脊鲸的鲸脂制作油灯照明,在19世纪中叶,人类为了照明曾一度大肆捕鲸,露脊鲸因为鲸脂丰厚更是无法幸免。露脊鲸经常在海岸附近游动,游泳时背部常露出水面,在捕鲸业活跃的几年里,密集的捕鲸活动大大减少了露脊鲸的数量。
早在1935年,国际社会就开始对露脊鲸进行保护,但重要的北太平洋捕鲸国(日本和前苏联)并未签署国际公约,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续捕鲸。直到1946年,国际社会首次全面禁止商业捕鲸,这次北太平洋所有主要捕鲸国都同意。但是,条约仍允许“研究捕鲸”,日本就曾合法捕捞了13条露脊鲸。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还以“研究”名义杀死了10条露脊鲸。
鲸脂中发现农药污染物
化学污染对鲸类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在北太平洋日益受到关注。虽然高纬度海域人为活动相对稀少,但全球环流还是将污染物带入了北太平洋,在过去十年中,多氯联苯和农药滴滴涕的污染显著存在。在一些北太平洋鲸类(包括露脊鲸)的鲸脂中,上述污染物的水平高于热带地区。
海洋太吵 对象难找
油气勘探、生产、运输、泄漏等,是导致北太平洋露脊鲸栖息地退化的另一个潜在原因。此外,近年来开发海底矿藏的需求也在增长,也可能使露脊鲸的栖息地退化,或对露脊鲸的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在辽阔的大海中,鲸难以通过视力寻找同伴,而是主要靠声音来进行交流。露脊鲸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上扬声、下呼声、呻吟声、尖叫声和颤音等。它们利用这些声音进行交流、导航、吸引伴侣、探测天敌和猎物。油气勘探、管道建设、繁忙的航道运输和军事演习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噪声,对露脊鲸的交流产生严重干扰,可能会导致其迁移路线发生变化或重要栖息地的迁移,这么一来就可能减少它们交配的机会。
本栏目责编/崔悦 cuiyue2849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