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灿
摘 要: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关键阶段。然而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如何让课堂在开课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兴趣感,以饱满的状态和专注力学好每一堂语文课,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着力思考、用心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于是关于“开课三分钟”的探究也就随着思考的深入应运而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开课三分钟;兴趣;阶段
一、背景分析
(一)过渡期的思考
学生刚从学前教育进入到基础教育阶段,他们即将开始系统化、正规化的接受到全面的义务教育,相比之下他们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完整的40分钟的课堂,一周连续5天,长达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加上语数英等多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接不暇,甚至在学习初会有心力不足的感觉,如何快速的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心理和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小学语文课堂首当其冲,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的威信的形成,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教学课堂带给学生的收获和满足感,而不是行政身份赋予个人的权威。因而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意犹未尽,他们就会忘记时间的枯燥,他们就会乐在其中,他们就能高效率的完成知识的学习,当他们进步明显时,家人、老师和朋友就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赞许的目光,他们的学习劲头就会更足,这样渡过过渡期就会显得较为容易。
(三)万事开头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就一堂语文课而言,刚开始上课的几分钟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也就相当于整个一堂课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就像一篇洋洋洒洒的佳作,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其中“起”是基础,也是关键,“起”不好,“承”就不顺,“转”就变味,最终导致“合”也尴尬。
正如一堂课,如果“开课三分钟”不能吸引学生,进而导致学生课文重难点学习不透彻,最终导致拓展延伸形同虚设。 因此“开课三分钟”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用心对待,精心设计,在研究时要有高度和深度,结合不同的课文篇目,形成较为有系统和规律性的开课方法,从而将每一堂课的精彩处,都留一份给每位教师最开始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课堂的每一瞬间都应当精彩,开课更不能忘。
二、模式的探究
(一)“比较学习”的魅力
在《比尾巴》一课中,我展示两幅图片要求学生“找茬”,比较其中的不同,从而以关键词“仔细观察”导入课堂。
《小蜗牛》中,我对比播放着蜗牛爬行这一动作的慢镜头和正常镜头,很快就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蜗牛真的很慢”这一的教学难点很快就突破了。
(二)“跨界能手”的妙处
在学习《日月明》中,我将数学学科的加减法运用在识字教学中。我为孩子们带去了一个融合很多汉字的图案,要求通过汉字的加与减来寻找汉字,在开課初就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
(三)“角色扮演”的风采
《青蛙写诗》的课堂教学中,在开课初我就将自己cosplay了一番,将自己打扮成一位青蛙王子,学生颇感兴趣,在此情境下,我将荷叶、荷花、池水等带进了课堂,于是讲台瞬时变成了一片美丽的荷花池,学生们分角色戴着头饰演着蝌蚪、水珠和小泡泡,他们玩着游戏,与青蛙王子聊着天,学着新的字词与标点,玩得不亦乐乎,学得津津有味。
(四)“快乐游戏”的风潮
在《影子》一文中,我用游戏的方式将开课进行合理安排。在开课时,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和同学们玩起了“蒙着眼睛猜一猜”的游戏,我大声问他们“大家猜猜,我的影子在哪里”,学生们纷纷加入到游戏中来,同时,学生们还会模仿者我自创与影子有关的游戏,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了生字新词的学习阶段。
(五)“音乐之声”的魔力
在拼音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设计与音乐知识有机融合进行开课,如在“ao、ou、iu”的教学时,我为学生带来了两种不同的“音乐”,狼的嚎叫声和老牛的呼叫声,逗得学生一会儿紧张兮兮,一会儿哈哈大笑,进而十分巧妙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了“谐音”的特征,顺势引领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字母发音和拼读练习,正真做到熟练掌握。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开课“三分钟”的“三”即是定数,为规定动作;又是概数,丰富多彩,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用心为他们保驾护航,在学生刚接触到语文课堂的时候,我们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开课三分钟”衔接好每一堂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语文课堂,为他们量身定做,相信只有我们不断创新,始终学习,我们就能培养每一位学生对语文学习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从而立德树人,为低年级语文教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支玉恒,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7.
[2]余映潮,王君,肖培东.备课到底备什么——语文名师备教手记[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4.
[3]郭晓莹.文本解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