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减贫效果研究

2019-09-10 18:58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减贫东南亚效果

中国与东盟双向贸易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5878.7亿美元,增长逾10倍,双向投资从2003年的33.7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59.2亿美元,增长近5倍。截至2019年上半年,东盟超过美国,成为继欧盟后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贸易投资为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对东南亚国家的反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如何将更多的投资贸易成果惠及东南亚国家廣大贫困民众,扩大投资贸易的减贫效应,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民心相通,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东南亚的减贫事业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5-2017年东南亚国家的截面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行业、不同方式以及针对不同国家的投资减贫效果有所不同。

一、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投资对当地减贫影响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郑燕霞(2015)以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作为研究课题,将东道国实际人均GDP设为被解释变量、将中国对非洲东道国直接投资人均存量设为解释变量,进行了OLS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对非洲东道国的直接投资越多,对其减贫反而起到负作用;只有在达到临界值之后,继续增加对非直接投资,才会引起东道国实际人均收入上升,进而产生减贫效应。董婕妤(2017)在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带来的减贫效应研究中,选择FDI作为自变量,GDP作为因变量,建立OLS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寻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指出中国企业在中亚国家的投资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张原(2019)以中国对拉美援助和投资的减贫效应作为研究内容,选择中国对外投资追踪数据(CGIT)作为自变量、人类发展指数作为代表减贫效果的被解释变量,构建GMM回归模型,得出不同类型投资带来的减贫效果有所差别的结论。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对中国与东南亚的投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本文主要依据国家商务部、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对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现状特点进行提炼和归纳。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当地减贫效果的研究也有很多,但针对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减贫效果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二、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特点

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东南亚各国的投资存量为890.14亿美元,占全球投资存量的5.7%。2017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20位的国家中,有7个是东南亚国家3。投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存量国别分布相对均匀,个别国家差异较大

从投资流向的主要国家看,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存量国别分布相对均匀,个别国家差异较大。新加坡投资存量较多,达445.7亿美元,占中国在东盟各国投资存量的15.8%,印度尼西亚投资存量次之,达105.4亿美元。在菲律宾、文莱的投资存量最少,分别为8.2亿美元和2.2亿美元。除上述4个国家外,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存量在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这6个国家的分布相对均衡。

2.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行业分布呈现差异性,超九成资金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等十个行业

从投资领域方面来看,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体娱乐业和教育等18个行业(见下图2)。其中96.5%的投资投入到十个行业,这十个行业的投资存量和占比情况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存量为174.83亿美元,占19.6%,是中国对东盟投资存量最大的行业;制造业155.69亿美元,占比17.5%;批发和零售业118.77亿美元,占比13.3%;采矿业103.2亿美元,占比1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96.19亿美元,占比10.8%;建筑业65.6亿美元,占比7.4%;金融业52.4亿美元,占比5.9%,;农/林/牧/渔业45.32亿美元,占比5.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5.04亿美元,占比2.8%;房地产业22.38亿美元,占比2.5%。5

3.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投资行业方面来看,国有企业对东南亚直接投资主要以“对外承包援助工程、建筑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为主7,具有投资周期较长、对投资实力要求高、垄断性较强等特点。民营企业投资行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租赁、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为主,具有市场竞争性较强的特点。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投资行业方面形成了有效互补。

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在东南亚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4700家8,受中国政府与东盟在能源开发、农业技术合作、大型工程建设等领域相关合作政策的影响,中国建筑、中石油、中海油、中国海运等一大批国有企业发挥了投资主力和先锋示范的作用。同时,华为、新希望、TCL等大批民营企业也纷纷进军东南亚,拓展新业务。

4.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受到当地民众的积极评价

中国报道社联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Lightspeed合作开展了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该调查在东盟的六个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中的每个国家访问500人,并发布《2017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东盟版)》。调查报告表明,过半数的东盟受访者都对中国企业有积极的评价,分别有62%、68%、65%和71%的人认为中国企业是负责任、公平、可信和成功的。过半数的东盟受访民众认可中国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认为中国企业对当地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供了更便宜的商品,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资金投入。

综上可见,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存量分布相对均衡,投资行业非常集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两大投资主体有互补性,且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三、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减贫效果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和数据说明

1.计量模型

在研究中国投资对当地减贫影响的相关性时,国内学者大多使用GMM回归、门槛回归、OLS回归等,其中GMM回归更倾向于研究多个指标变量对减贫效果的影响;门槛回归则需要设置多个门槛变量,且对国家的数量要求较高;OLS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直接关系,能够较好地排除其他变量干扰。且有大多学者选择采用OLS回归的方法进行验证(尉一冰,2019;DAM NGOC THANH,2017;张妍,2016等),该方法能够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直接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互影响程度,这也正是本研究选择OLS回归模型作为本文计量模型的重要原因。

2.指标及数据选取

根据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在减贫效果这个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上,学者们倾向于选择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贫困人口比重或贫困率。本文关于该指标的选取,综合考虑东南亚方面相关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等因素,最终选择人均GDP指标反映东南亚整体或某一国家的贫困状况;用FDI的存量指标反映中国对东南亚整体或某一国家的FDI投资情况;用企业实际对外投资数据反映不同类型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情况,以2005-2017年作为数据样本区间进行分析。上述三项指标的分析数据分别来自于世界银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美国传统基金会与美国企业研究所(Heritage/AEI)设立的“中国对外投资追踪数据”(CGIT)库。根据CGIT数据库参数,将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同行业的投资、第二类是不同性质企业的投资、第三类是不同方式的投资。

关于分类一,CGIT数据库由于统计路径不一致,将行业划分为14个行业,分别为农业、化工、能源、娱乐、金融、物流、运输、金属矿产、工程建设、技术、旅游、公用事业、其他类。本文研究过程发现部分行业的数据存在不连续性以及部分年份投资差距较大的情况,为了排除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将14个行业根据行业属性归类为加工制造业、金融旅游服务业、物流交通运输业、金属矿产、工程建设、公用事业、其他共7类。其中农业仅有不连续的五年数据,无法单独进行分析,故将其归到其他类中一起作分析。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9基于此,本文将化工和能源数据归类到加工制造业。将物流、运输数据归类到物流交通运输业,将旅游、娱乐、金融数据歸类到金融旅游服务业。

关于分类三,根据CGIT数据库,分为工程承包、绿地投资和其他直接投资,其中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绿地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10。工程承包是具有施工资质的承包者通过与工程项目的项目法人(业主)签订承包合同,负责承建工程项目的过程11,其他直接投资是指这两种方式以外的投资。

3.研究方法评价

(1)变量数据权威。本文变量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美国传统基金会与美国企业研究所(Heritage/AEI)设立的“中国对外投资追踪数据”(CGIT)库。国内大多数的研究数据均来自于这三个渠道,和其他的相关研究也可以形成对比。

(2)研究结果具有连续性。本文选取人均GDP作为因变量,基于2005-2017年数据开展分析,数据的时间跨度较长,能更好地展现近20年内,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变化情况,最终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中国企业投资对东南亚减贫的效果。

(3)能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运用OLS回归针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在排除其他变量干扰的情况下,能更好的探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选择东南亚地区及各国人均GDP作为因变量,代表减贫的效果,虽然可以体现国家经济发展现状,但是对于国家贫困人口的具体变化不是直接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OLS回归排除了除自变量、因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可事实上减贫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全是企业的投资带来的变化,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添加其他控制变量,进行规范和完善;三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例如从数据情况来看,农业投资额在一些年份为零,且投资额在不断增减波动,没有连续性,因此回归结果并不能很好体现其在东南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程度,本研究的结论仅能够针对数据结果说明问题。

(二)回归分析

本部分研究和分析整体投资和不同类别投资效果,将东南亚的整体人均GDP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设立方程1至方程4;在分析不同国家的投资效果时,分别将不同国家的人均GDP作为因变量,设立方程5至方程14。由于变量单位不一致,因此所有变量均取对数进行分析,模型设计如下:

其中LNY表示人均GDP的对数,LNX表示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或单个国家的投资额的对数,C0为常数项,C1为LNX的常量,ε0为残差项。

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之后,经过Eveiws处理得到下表所示的回归结果:

(三)结果分析

1.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整体减贫效果

由上表可知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整体投资的减贫效果显著。其中,投资效果系数为0.217,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中国企业投资规模,东南亚整体人均GDP将上升0.217个单位,说明中国企业的投资对于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为强劲的拉动作用,人均产值的增加说明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即表明中国企业投资对当地减贫发挥了作用。由于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已积累有多年经验,对硬环境和软环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矿产、农业等各行业的发展,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和技术进步,起到了明显的减贫效果。

2.不同行业企业的投资减贫效果

为了区分不同行业企业投资对东南亚地区的减贫效果,将投资按照行业划分为加工制造业、金融旅游服务业、物流交通运输业、金属矿产、工程建设、公用事业和其他七类,以探究不同行业投资效果的不同。由上表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加工制造业、物流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对东南亚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效果。其中,加工制造业、物流交通运输业、工程建设的投资系数分别为0.133、0.198、0.093,即这三个行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东南亚整体人均GDP分别增加0.133、0.198、0.093个单位。将上述三个行业投资按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程度划分,大小依次为物流交通运输业>加工制造业>工程建设,即物流交通运输业对东南亚的减贫效果最明显,其次为加工制造业和工程建设。主要因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实现了商品、服务的贸易与合作,能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东南亚国家交通运输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东南亚国家虽然矿产丰富,但是在加工制造方面缺乏技术和资金,中国企业在制造业上的投资有助于加速东南亚地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带给各国先进技术和产品,促进当地生产,因而具有减贫效应。从分析结果来看,农业对东南亚减贫的效果并不显著,但是结合农业的行业属性与东南亚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是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对GDP的贡献在大多数东南亚新兴国家占据主导作用。12由此可见,农业的回归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并不吻合,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农业投资额缺乏连续性,投资额在不断的增减波动,变化较大,甚至有连续几年出现投资为零的情况,因此农业投资额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不一致而不显著。农业投资一方面可以带动东南亚农业技术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给东南亚贫困地区带去更好的农业设备和优质原料,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

3.不同性质企业的投资减贫效果

为区分不同性质企业投资对东南亚的减贫效果,将投资类型按照所有制类型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投资。从回归结果来看,国有企业投资与非国有企业投资均具有较显著的减贫效应。正如前文所分析,从投资行业方面来看,国有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对外承包工程等投资周期较长、垄断性较强的领域,对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非国有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生产加工、商业贸易等市场竞争性较强的领域,通过本土化经营,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领域形成有效互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进而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4.不同投资方式的减贫效果

从工程承包、绿地投资和其他直接投资方式来看,工程承包P值小于0.05,说明其对东南亚人均GDP的增长具有显著性效果,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工程承包投资额,东南亚人均GDP增加0.239个单位。绿地投资和其他直接投资的P值大于0.05,说明其对东南亚人均GDP增长不具有显著影响。究其原因,中国企业的工程承包在东南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且投资金额逐年加大与东南亚地区的人均GDP变化保持一致。而绿地投资在时间上较为分散,甚至部分年份(2005-2007年)的投资为零,没有起到集聚效应。工程承包不仅能够带动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其硬件设施发展,同时为东南亚地区吸引外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

5.中国企业在不同国家投资的减贫效果

投资按投资国分别作回归分析后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不同国家的投资均对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效果,但其影响程度不一。具体而言,对越南的影响系数最高,为0.237,即每增加一个单位对越南的投资额,越南人均GDP将增加0.237个单位。其后按由大至小顺序排列,分别是缅甸、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文莱的影响系数仅为0.011,即每增加一个单位对文莱的投资额,文莱人均GDP增加0.011个单位。对越南的投资效果最突出,主要是因为越南人口密度较高,2018年越南每公里土地面积人数达308个13,劳动力充足,具有人口红利优势,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当地劳动市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和减贫的主要领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减贫效果显著的领域,均在中国对东南亚投资分布的前十大行业之列。针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技术和经验、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的投资均具有显著减贫效果。从分析结果来看,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投资减贫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这些行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还不足以对当地减贫产生直接显著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行业的特殊性,短期内减贫效果尚不明显,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才能发挥出明显的减贫效果。

2.中国企业投资减贫在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特别是贫困率较高的国家有显著效果

相对于在文莱、新加坡等贫困率很低的国家,中国企业在越南、缅甸、老挝等贫困率高的国家投资减贫效果更为显著。越南拥有大量人口,但是经济落后,缺乏良好生产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中国企业在當地投资的增量,与当地人均GDP增量可以很好的吻合。随着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规模的扩大,越南各项发展条件逐渐成熟,带动了当地生产力和发展积极性,充足的劳动力成为优势,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减贫效果显著。同理,缅甸和老挝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贫困发生率较高,缺乏脱贫的契机和条件,中国企业的投资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3.小规模碎片化投资的减贫效果不明显

以金融旅游服务业的投资减贫为例,由于投资的规模较小,且投资不具有持续性,因此投资带来的减贫效果不显著。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涉及多个行业,其中投资规模较大、较集中的领域,例如加工制造业、物流交通运输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实现效用最大化,从规模经济效应角度来看可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东南亚地区带来明显的经济增长;碎片化的投资不利于统筹管理,无法做到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甚至会出现负向效应,无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启示

1.客观分析投资国的投资环境和贫困情况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减贫效果,除了要看不同投资国的投资环境外,还和当地的贫困情况有关。企业如果有意愿、有机会在贫困的地区进行投资,那么同样投资环境条件下,在贫困率越高的国家将取得越好的投资减贫效果。企业在投资前可以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不仅要熟悉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投资优惠政策,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宗教文化等,还要对当地的贫困情况进行摸底。在了解当地的减贫需求和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上,在投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业务属性,有效开展减贫工作。

2.继续发挥企业优势针对性开展投资减贫

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业务、技术、供应链及人力资源开发等优势,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与减贫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投资项目中更多地引入减贫视角,提升投资减贫的精准度。例如,最大限度地组织市场、技术、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开展产业扶贫,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形式多样的企业岗位又可以为贫困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生产或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中国企业减贫交流平台,介绍相关成功实践,推动减贫需求、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民众受教育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信息资源有效共享,从而促进中国企业在投资带动减贫领域的交流。推广减贫经典案例,示范扶贫方式方法,激发中国企业参与热情,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学有榜样、做有路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投资减贫经验,共同推动在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减贫合作进程。

3.加大投资规模、增强投资连续性可以提升投资减贫成效

研究分析可知碎片化和小规模投资带来的减贫效果是不显著的,如果企业选择在贫困地区进行投资,想要取得更好的投资减贫效果,适当加大投资规模、增强投资连续性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企业加大投资规模、增强投资连续性不仅可以为投资当地带来更好的减贫效果,同时能够提升企业在当地的美誉度和信任度,有利于企业实现长远经营。总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帮助东南亚地区减贫脱贫,既能够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能够提升中国在东南亚乃至国际上的声誉。

猜你喜欢
减贫东南亚效果
报告
活捉一只“怪怪虫 ”
灵动耳环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扶贫,我们在行动
中国的减贫成绩单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美俄聚焦东南亚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