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
苏北一些乡村,每逢家中有喜事丧事都要请大厨来掌勺做席。村里人评价厨师水平不光看菜烧得好不好,还要看谢厨礼在不在行。
謝厨礼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掌勺的大厨为了答谢主人家照顾生意,同时为了能多接到几家宴席的单子,便在宴席上亮一亮相,唱祝酒词。宴席不同,祝酒词也不同。红事唱祝福欢快的词,白事唱神灵保佑的词。唱完词,要干一碗白酒。
可别小看了谢厨礼,若是哪家宴席上少了谢厨礼或行得不到位,客人们离席前来一句:“菜未到味,酒未尽兴!”操事的主人家会很损脸面,当厨的大师傅也会很久接不到下家的活儿,有的主人家会另请大厨重新摆席。
当地最有名的大厨是阿珍,也是当时唯一的女大厨。
阿珍成为大厨,全因爹意外摔断了手。
阿珍爹是乡村里远近闻名的大厨,经常被邀走南闯北。阿珍爹本想把一身的本事传给儿子,偏偏儿子不感兴趣。倒是阿珍成天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跑龙套打下手,记着爹烧菜的一招一式。帮爹忙完活儿,阿珍便拿起大勺,学着爹的样子,翻翻炒炒,然后悄悄地喊一嗓子:“糖醋排骨,走菜——”叼着烟卷小憩的爹就会露出爱怜的笑意。
那日为一家大户人家做婚宴,阿珍爹在准备食材时意外摔倒,折断了胳膊。眼见开宴在即,阿珍爹顿时急出一身大汗。
站在爹身旁的阿珍,抬起头,怯怯地说:“爹,让我试试?”
爹用怀疑的目光审视阿珍,在苏北乡村,女人家是不能出头露面掌大勺的,会被人耻笑,甚至会找不到婆家。情景不等人,阿珍爹也顾不了那么多,就把大勺交到了阿珍手里。阿珍接过大勺,顿时像换了一个人,全神贯注,烹炖煎炒样样在路子,站在旁边指导的爹都不时地瞪大了眼睛。阿珍烧菜忙得满头大汗,客人吃得满心高兴,直夸大厨手艺高。
最后一道菜端上桌,阿珍擦擦脸上的汗,坐在凳子上才觉得自己的腿还在不停地颤抖。
当吃舒心的客人吆喝着要大厨出来行谢厨礼时,阿珍傻坐着不停地搓手。
爹赶紧叫阿珍起身,让她扎起围裙,左手执长勺,右手端着一碗白酒,走进堂屋。
爹陪着阿珍弯下腰,鞠了一躬说:“我手意外折伤了,今日菜肴全出自小女之勺,有不到之处,请各位多多包涵……”爹拿过阿珍手里的酒碗,仰头,一饮而尽,抹一把沾在胡须上的酒珠子。
客人们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么好吃的菜居然是个黄毛丫头烧的。
阿珍清了清喉咙开唱:
婚宴美酒喷喷香,贵客个个喜洋洋。
一杯一杯再一杯,举杯畅饮心花放。
同歌鸾凤饮美酒,花好月圆映景秀。
三杯两杯喝不醉,一醉方休为亲友。
…………
阿珍足足唱了五分钟,客人的喊好声一阵高过一阵。主人家长足了面子,满心欢喜,好几户当场就和阿珍爹订下了宴席单子。
阿珍一战成名。
阿珍爹开始把厨艺传授给阿珍。
先学谢厨礼,天不亮阿珍就起床,站在窗前背词,练得舌头麻木,牙齿打战。
比学唱祝酒词更难的是喝酒。
阿珍逼自己练酒量。抿一小口,呛得她吐出来;抿一小口,辣得她掉眼泪。半个月后,能喝一大口。一个月后,喝一大碗不皱眉。
阿珍出师了,开始自己接活儿。阿珍只接喜庆的活儿,不接丧宴活儿。阿珍心软,见不得眼泪,给再大的价钱也不去。阿珍凭着一只大勺,给自己炒回了一副嫁妆,嫁人了。
烧菜是个技术活儿,同样的食材经过阿珍的手,味道就不一样。就说每宴必有的梅菜扣肉吧,别的师傅做出的油性大,肥腻。阿珍做的就与众不同,半公斤肉经过油炸后,只剩下四两半,加梅干菜翻炒,蒸三小时左右,撒上自制香料,吃起来油而不腻又很香,入口即化。
会烧、善唱、能喝的阿珍成了村民争抢的头牌大厨。
看似平静的生活某一天露出了凶相。阿珍丈夫出工时摔成重伤,瘫痪了。
阿珍擦干丈夫的眼泪,拍拍胸脯:“放心,有我,家塌不了。”
阿珍开始多接活儿,很远的山村也去,有时连着几天在外做宴席,累得只剩下喘气的气力,可只要有活儿,她又抖擞精神继续上阵。
丈夫看她辛苦,劝她要不就接丧事的宴席,阿珍总是摇头。
阿珍唯一一次唱白事祝酒词,是在爹的丧宴上。
阿珍爹没等到八十大寿,过世了。阿珍自己掌勺,把爹传授给自己烧菜的样数统统做了一遍。
谢厨礼上,阿珍唱了祝酒词:
一杯酒儿敬家严,接来四个老古人。
彭祖活了寿八百,果老二万七千春。
洞宾老祖三千二,令婆牙掉又重生。
阿珍仰头,一碗白酒落肚。
一请张天师,二请杨二郎,三请玉皇大帝,四请四大天王……今朝诸神全请到,只为家严永生天。
阿珍连唱五段祝酒词,连干五碗白酒,眼泪尽情流淌。
阿珍六十六岁因病去世,她留给儿女的最后一句话是:“人哪,不想认命就只有拼命。”
苏北乡村再无女大厨。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