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跳锅庄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9-09-10 06:46胡宇杜佳谢款
体育风尚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胡宇 杜佳 谢款

关键词:跳锅庄;传承;发展

一、川西藏区跳锅庄的历史渊源

(一)锅庄

在古时,我国西南方的藏族、羌族、彝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经常用三块石头围成火塘,在火塘上方置锅釜以烹调食物,这三块石头便是锅庄石或称为锅庄。包括藏、羌等少数民族在内的锅庄、火塘被视为神圣之处,有着严格的禁忌:禁以脚踏、踩或跨越火塘;禁吐痰、擤鼻涕、倒污水及剩饭菜于火塘上;忌掏挖火灰,尤忌挖洞于其中;忌于火塘上方放置、晾晒鞋袜衣裤等。[1]羌族世代相传的神话传说《燃比娃取火》说到:远古时期,天庭火神蒙格西爱上凡人女首领阿勿八吉,有了半神半人的男孩燃比娃。燃比娃长大后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天庭将藏有神火的白石带到人間,用白石相击碰出火花,点燃干草和树枝,燃起人类第一推篝火,人们欢欣跳跃,围着篝火纵情载歌载舞。这就是羌族白石崇拜、火崇拜的原因和锅庄的起源。[2]

(二)跳锅庄

在川西藏区,跳锅庄在各地的形式略有差异,基本形式是围成圆圈,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而跳,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通常由一名技术较好的人在前面引领。其基本特点表现为,节奏明快、热情奔放,同手同脚动作较多,上肢动作以曲臂上摆、手腕画圈为主,下肢以屈膝震颤、踢腿、跺脚、搓地、点踏为主,躯干配合一定的前俯后仰、侧身拧腰等动作。舞蹈学家将跳锅庄的动作特点归纳为,“颤”、“开”、“顺”、“绕”四个方面的特色。[3]根据表演场合不同,锅庄舞可分为“大锅庄”、小锅庄,其规模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川西藏区,根据跳锅庄的不同风格,可具体将其分为以下几种:丹巴锅庄、晓碳锅庄、卓寨莎、新龙锅庄、巴塘锅庄、甘孜锅庄、五屯锅庄、马奈锅庄、来苏锅庄等。

二、川西藏区跳锅庄的传承与展演

跳锅庄作为人们祭祀信仰、健身娱乐的一种形式,它的传承历史悠久,其传承主体主要是广大的群众。当地世居的百姓告诉我们,并没有人特意的教他们如何跳锅庄。他们小的时候就跟在大人后面随意的跳动,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跳了。笔者发现,现在川西藏族地区,当地人们不仅在民俗节庆、祭祀场合等文化空间中跳锅庄,在平日的晚饭过后,人们走向广场、街道,围成圆圈,在音乐的带动下舞动小锅庄,将跳锅庄作为大众健身项目传承发展。

随着藏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到川西藏区旅游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常常为这里的民俗风情所吸引,这些游客自然的也就成为跳锅庄的传承者之一。跳锅庄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似乎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这一方面使得跳锅庄得到传承和更大范围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使跳锅庄的情境发生了变化,旅游产业中的跳锅庄已经不再是原生态的文化模式。

教育传承是当今社会跳锅庄传承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传承方式。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部分地方学校也将跳锅庄列为校本课程内容之一,跳锅庄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校园锅庄比赛不仅丰富了师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师生对藏羌文化的了解。

三、川西藏区跳锅庄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一)川西藏区跳锅庄的保护

各级媒体要加强对跳锅庄的宣传,扩大跳锅庄的知名度和品牌度。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动,将跳锅庄广泛纳入藏区大、中、小学校校本特色课程,甚至可以用活泼欢愉的跳锅庄代替枯燥单调的课间操。政府部门可以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立跳锅庄原生态文化保护区,或确立跳锅庄原生态文化传承人。而且要对跳锅庄原生态文化进行录像保存,以确保对跳锅庄的原生态保护。在旅游地区的跳锅庄项目上尽量多的保留传统的样式和文化要素,与旅游产业更好的结合,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川西藏区跳锅庄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要重视跳锅庄的娱乐健身功能,将其作为大众健身项目大力推广普及,让其为更多的群众百姓身体健康服务。加大宣传,打造品牌,使跳锅庄与当地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进行深度开发。跳锅庄的独特文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经济资本。积极利用跳锅庄来加强地方文化建设。在进行地方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发挥跳锅庄的文化特性,发挥跳锅庄的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社会整合功能,为藏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史仲文,等.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688.

[2]张力.羌族民间故事选[M].四川汶川:羌族文学编辑部,2001:10-15.

[3]马桂花.中国西部歌舞论[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19O-192.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