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谋士形象分析

2019-09-10 04:14崔晓洁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谋士三国演义

崔晓洁

摘 要:何谓谋士?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谋士即为出谋划策,设谋献计之人。在我国历史上,谋士身份名称多样,幕僚、门客、军师等等都可称之为谋士,他们大多是博学多才却因种种原因在仕途上无所进益的人。三國中由于天下三分,三国鼎立的格局,谋士们也多分聚在不同的阵营为各自的主上献计献策以谋得大业。因此谋士间你来我往的阴谋阳谋也就成了三国中的一大看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三国中魏、蜀、吴三个阵营谋士的精彩的战略要术和智谋交锋,而在他们中间,刘蜀阵营的诸葛亮、庞统、曹魏阵营的贾诩、孙吴阵营的周瑜则是最为杰出的谋士代表。

关键词:三国演义;魏蜀吴阵营;谋士

一、《三国演义》概述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这本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总结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变迁,它不仅塑造了一批气吞山河的英雄人物,而且塑造了许多智谋过人的谋士形象。在三国中令人惊叹的各个阵营间相互交锋的军事战争背后离不开的是其庞大的智囊团的斗智斗勇,在某种程度上,《三国演义》的全部内容就是谋士群体之间的智力角逐。

二、三国谋士分析

1、谋士定义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所谓现代"谋士",是指那些为国家立法、行政以及相关决策活动,提供个人智力成果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人。一般来说,他们具有"仕"的背景,没有"官"的身份。但在三国中一部分谋士却有着很高的地位,而这崇高的地位则是因为他们自身能力的出色。他们不仅仅能够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还能带兵打仗,武艺超群,可谓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其中最为出彩的比如:司马懿、周瑜。

2、三国谋士阵营分析

在三国中谋士大致可分为三个阵营:曹魏阵营、刘蜀阵营、孙吴阵营。在曹魏阵营中谋士有徐庶、荀彧、许褚、荀攸、郭嘉、程昱、刘晔、贾诩、蒋干、杨修、董劭等人;在刘蜀阵营中谋士有庞统、徐庶、诸葛亮、蒋班、焦彝、法正、马良、谯周等人;在孙吴阵营中谋士有周瑜、鲁肃、阚泽、陆逊、吕蒙、张昭、顾雍、诸葛瑾等人。其余还有很多谋士分属于其他派别。如袁绍,董卓,刘表等人手下也各有谋士。

但谋士所在的阵营并不总是固定的,如徐庶,一开始属刘备阵营后来又转在了曹操麾下。当时刘备在新野,徐庶便前去追随刘备为刘备效力,成为了刘备的军师。徐庶效力刘备期间为其出谋划策,其智谋的成果是击败了曹军大将吕旷、吕翔,斗阵又战胜曹仁,并用计使刘备轻而易举的拿下樊城。但与此同时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对曹操说徐庶的才能超过他有十倍,向曹操举荐徐庶。可是徐庶已是刘备手下谋臣,曹操想要拉拢徐庶却无从下手,这时程昱献计说可以“请来”徐庶的母亲,然后用伪书使徐庶来降。徐庶无可奈何只好前去入曹营,但他在离开之前向刘备“走马荐诸葛”,为刘备举荐了至关重要的人物日后刘蜀的首席军师诸葛亮,并发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后来曹刘赤壁之战时,在庞统建议下,徐庶主动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了赤壁大火。

三、三国各阵营典型谋士分析

1、曹魏阵营 “明哲保身”——“毒士”贾诩

曹魏阵营中大量谋士的由来离不开曹操“唯才是举”的原则。曹操的“唯才是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人无论德行怎样,出身怎样等等一切事项他都不过问,只要有才能都可以来举荐。而这个原则也导致了曹操麾下智囊团的丰盈。其次,曹操为汉中央朝廷正统的丞相,客观上的政治优势是刘备和孙权都无可比拟的——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在中央机关工作。另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家大业大家族势力雄厚,比如曹氏和夏侯氏等曹操宗亲、姻亲,这些人均为曹操所重用,这也就导致了曹操手下人才的充足。

但是作为一位领导人,仅仅有这些条件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将人才招于麾下,遇到困难才想起手下人才,平时不闻不问漠视不加以理睬,难以得民心、留住人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俗语“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并且这种影响将会是长远的,手下人才不停的流失,新的人才望而生畏,后果不堪设想。袁绍和曹操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袁绍作为一个领导人自身没有什么实力而且在用人上也有欠缺。袁绍手下的谋士给他出谋划策教他如何应敌,但是袁绍总是觉得对方的计策不好而自己又提不出什么好的计谋,使手下的谋士都凉了心。久而久之,大家也不愿意再给袁绍出计谋。由于曹操的唯才是举,他们纷纷投到了曹操的门下。比如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手下谋士许攸忽然投奔到曹操阵营,曹操高兴地鞋子都顾不上穿光着脚跑出去迎接许攸。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于人才的重视。正所谓“江河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即使袁绍当时实力远远超过曹操但还是败给了曹操就是这个原因。

曹魏阵营中谋士很多,以贾诩为例。贾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他的聪明之处不在于他的计谋策略有多么高明,学识有多么渊博,而是在于他的为人处世的风格。“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是他的原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贾诩才能在战乱的三国格局中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贾诩计谋过人,他曾提出被誉为三国第一毒计的建议:“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当时贾诩为董卓部下,后升官转在牛辅手下。董卓派系灭亡后牛辅也死了,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打算各自逃亡的李傕、郭汜等人攻打长安。自此,汉朝衰颓天下大乱,三国割据局面开始形成,而贾诩在间接造成东汉灭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刘蜀阵营“忠义型”——诸葛亮

诸葛亮,是与管仲、萧何齐名的良相。借用鲁迅先生对他的评价“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即可看出诸葛亮是多么的有才智计谋策略是多么的高深。他谋划的如木牛流马,十面埋伏,锦囊妙计,空城计等计谋数不胜数。以空城计为例,当时诸葛亮率极少数人驻守在西城县,恰逢司马懿大兵来袭。但是此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武将,众人都慌乱不已,只有诸葛亮临危不惧“‘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司马懿兵至城下看见诸葛亮这番作为不敢轻举妄动,随即便撤兵了。诸葛亮正是料到司马懿知晓他生平最为谨慎,如今大开城门必然有诈,才不敢贸然发兵。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总结

三国时期,随着群雄的逐鹿中原,谋士大量涌现,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反映这段历史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在当时起了重大作用的谋士。他们在一系列重要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以及运用这些才能发挥的参谋与决策作用,在今天读来依然有着欲罢不能的诱惑力。

猜你喜欢
谋士三国演义
一代谋士郭嘉
扣子里的智慧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成语巧连线
三国演义
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