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德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先生在广西贺州开展了一系列以宣传抗日、鼓舞斗志、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文艺实践活动。欧阳予倩先生主要通过戏剧表演、办报和写时评等文艺活动表达了其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文艺标准与政治标准统一的艺术理念。
◆关键词:欧阳予倩;文艺观;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话剧改革的先驱,著名的戏剧教育家和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跟随抗战后方的转移来到贺州,在贺州和一批抗日的爱国进步人士开展了一系列的文艺活动,他们用富于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作品鼓舞了人们的爱国斗志,践行了艺术为革命服务的理念,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留下了激动人心的华彩篇章,并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座永恒丰碑。
一、抗战转移与贺州结缘
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界文艺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抗战路线的转移也在全国各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从1938年开始,武汉、长沙和衡阳等地在抗战中相继沦陷,全国各界文艺人士云集桂林,桂林一时成为当时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当桂林在战火中被日寇侵占时,大批的文化名人和文化机构又随着抗战后方转移到贺州八步、昭平和黄姚等地继续书写文化抗战的铮铮铁骨精神,因此贺州在文化抗战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欧阳予倩先生晚年在《电影半路出家记》中说道:“1944年长沙失陷,桂林吃紧,有些人向贵州、重庆疏散。我一家和广西艺术馆一批人沿漓江东下,到了昭平县。不久,昭平的邻县蒙山险敌,昭平危在旦夕,我们又翻山越岭,向东退到昭平、贺县之间的一个小村镇黄姚。在那里过了九个月,到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后两个月才离开。”从1944年9月到1945年10这短暂的13个月的时间里,予倩先生率领广西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在硝烟战火中继续开展抗敌爱国的文化运动。将在桂林文化城戏剧改革的成果进一步落实到基层教育民众、鼓舞斗志的抗战阵线中。在予倩先生的带领组织下,贺州昭平和黄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爱国文艺实践活动,通过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团结、凝聚了群众,人民群众斗志昂扬,发挥了群众战斗堡垒的作用,从而书写了抗战时期贺州抗敌救国的光辉历史。抗战时期予倩先生在贺州的爱国文艺事迹,成为了贺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他工作过和生活过的场所现在也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提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当下,我们在发扬予倩先生的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展他在文艺实践活动中倡导的文艺要求真写实,文艺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文艺观,站在社会责任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去发挥文艺的功能和作用。
二、开展文艺与政治统一的戏剧文化活动
毛泽东认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过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他认为超阶级和超政治立场的文艺形式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的文艺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无产阶级的文艺就要为政治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通过开展文艺活动夺取文化领导权。由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愿望,是由阶级和群众的政治以及革命事业来集中体现的,因此,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与文艺从属于政治、为革命事业服务是统一的。
欧阳予倩在早期的戏剧实践活动中就认识到,“大凡社会事业,总不能脱离政治关系”因此他认为在抗日战争和救亡图存的关键历史时期,能鼓舞斗志、团结群众的“真戏剧”能实现其用艺术唤醒意识、鼓舞斗志、培养新人才的理想。予倩先生在《予之戏剧改良观》文章中首次提出了“真戏剧”的观点,这一观点是他在早期的戏剧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实践中提炼的文艺观,这也是老先生毕生艺术追求的价值目标。他一直以这样的艺术精神把戏剧艺术落实到服务革命和群众上,所以他说他所从事的文艺活动是“为光明而舞蹈”“为光明而歌唱”,并认为,就是“让他们(民众)知道帝国主义深入到什么程度;要知道民族衰落的所以然;要知道饥饿与破产的原因;要从醉生梦死、得过且过、颓废的空气中振作起来……真实描写我们民众重压中挣扎奋斗的精神的写实作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特殊历史时期,他认为只有这样的“真戏剧”,才能让人民大众在看戏中认清当前的革命政治形势,通过文化抗战唤醒意识、凝聚力量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文艺与政治现实统一的戏剧观的指导下予倩先生在贺州黄姚排演了多部戏剧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在黄姚镇的古戏台上演出了多部至今仍传颂的戏剧,如:《放下你的鞭子》《铁蹄下的歌女》等剧目。
三、创办《广西日报》昭平版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44年夏天战火蔓延,日军占领了衡阳,桂林紧急疏散,欧阳予倩和其他文艺工作者撤退到平乐、昭平县。出于政治立场的考虑他不愿意去重庆,而是选择了与何香凝、李济深等人一起撤退到贺州八步。他们从昭平翻山越岭克服艰难险阻到达了偏僻的黄姚镇。予倩先生等人撤退到黄姚后,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和党员和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张锡昌、千家驹、陈劭先、莫乃群、徐寅初、周匡人、胡仲持等同志办起了铅印的报纸《广西日报》昭平版,通过《广西日报》昭平版继续开展敌后抗日宣传救亡图存活动。他办报的同时也写时评、杂文,办画展等文艺活动进行抗日宣传,向人民群众介绍国际形势,传播新华社的消息,推进革命运动,在桂东地区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贺州开展抗日宣传期间,欧阳予倩作为办报负责人之一,他积极践行文艺为革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并把文艺作为当前政治斗争的武器。他自己撰写了大量宣传抗日的社论等评论性文章,保存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但是由于严峻的时局形势和予倩先生的身份的特殊性,他写的很多文章并没有署名,也没有被收录到《欧阳予倩全集》里。在予倩先生和诸多进步文化人士的积极创作下,《广西日报》昭平版成为抗战后方抗日救国宣传的一面旗帜。除了办报和写文章之外,予倩先生还积极投身于各项有利于推动抗战的工作中,他与千家驹、莫乃群、千家驹等人一起筹办黄姚学校和黄姚图书馆,还和当地小学老师发起捐书,还和女儿欧阳敬如一起组织当地妇女开办识字班普及文化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
抗战时候予倩先生在贺州开展的文艺实践活动,深入民众、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他以文艺为革命服务的理念作为其文艺活动的根本方向,并把文艺作为培养新人作为艺术价值的追求目标,他的文艺活动中充满着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而且洋溢着乐观革命情怀,为抗日战争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注释
①黄世智.桂林文化城现代戏剧的主要艺术成就[J].歌海,2009(5).
②毛泽东.在延安文藝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60.
③蔡美云.欧阳予倩戏剧思想初探[J].戏剧,1999(2).
备注:2018年度贺州市委自选专项课题:抗战时期欧阳予倩在贺州的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身份、空间、审美:《粤西三载》文学地理研究(项目编号:15FZW006)D85E3800-4E58-40D1-A2DA-71842DE46F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