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燕
摘 要: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各类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现状;中国方案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
(一)参与主体更加多元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再处于经济全球化格局的领导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始走向世界经济中心,多边贸易愈加繁荣。虽然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也进一步加强,但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贸易规则仍然占据优势。
(二)产业结构更加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优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国贸易的交易对象不再限制在传统意义上的有形商品,服务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科技水平和知识产权对跨国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深化,技术含量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意义上物美价廉的大众化商品不再具有吸引力,冲击了很多国家的跨国贸易市场。
(三)国际贸易保护加强
以英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回归保守主义,退出了某些经济合作关系,以求在经济萎靡期独善其身;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降低跨国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威胁,施行了各类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他国国际贸易的进行。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向中国发起的贸易战,都是为了遏制中国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高额的关税,环保检测,卫生检测,入驻国外复杂的手续,提高了进入他国的门槛。这些贸易壁垒也成为了从事跨国贸易的企业的发展障碍,一方面限制了企业产品在国外市场的流通,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在他国的影响力,不利于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
二、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方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方面,中国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方向,循序渐进地为世界经济的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及共赢做出贡献。
(一)对内改革
1、继续完善经济体制,实现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
首先,政府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使之成为引导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手段。同时,以降低国际金融风险为目标,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其次,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实现权责分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在微观层面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
2、利用外资力量发展经济
政府要做好信息资源和资本市场的开放,吸引外商对我国某些区域进行投资建设,并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首先,出台具有鲜明优势的外商投资政策,为有潜力的外商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政策支持。其次,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鼓励本土人才学习外来的管理思想与技术,整体上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与创新能力。再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政府要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服务的效能。但要注意,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不应包括高污染、高耗能、高危险产业。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
除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產品研发和产品生产技术,还要加大研发投入,破解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提升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与国外产品的竞争力。
(二)对外开放
1、建立开放型的经济合作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良好合作愈加重要,我国要增加对同我们相同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重视程度,发展中国家伙伴的加入,会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下的治理地位和话语权,倡导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经济环境,创造一个对我们有利的经济全球化环境。
不同与资本主义世界经贸往来中的地缘政治的标准,中国要倡导无差别的经济合作,强调经济合作的兼容态度。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太经合组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区域合作工程向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出邀请,将自身的经济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兼顾本国利益和世界利益,致力于实现共赢的发展。
2、倡导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和平与发展
不同于西方世界的霸权主义,中国要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提升在全球的影响力,利用自身的包容心态和行为示范获得他国的认同,逐步消除西方世界的“中国威胁论”一说。针对此,中国要有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具体行动,继续通过系列经济论坛来申明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他国发出经济合作的邀请,倡导建立公平合理的经济体系。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尽管在现阶段遇到了各种挑战,但其发展潮流势不可挡。中国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并结合实践结果不断进行调整与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立足脚步。
参考文献
[1]刘玉梅.试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J].读写算,2013(38).
[2]周善乔.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与重构[J].学海,2010(3).
[3]周志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政府观念[J].中国行政管理,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