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生我养我成长的地方。多次回眸梦中的乐土顿谷,故乡的山山水水,田园老屋、浓浓乡风,一捧乡土、一声乡音、一口果甜,如诗如画,历历在目。顿谷街的青石板路,社山中学的梦想求知,南流江的大胆放飞,宴石寺的拾阶而上。喧嚣顿谷街,激情宴石寺,美丽云飞嶂,苍茫伏波祠,悠悠顿谷情。心中反复深情吟唱和呼喊的,总是简单得不再简单,沉重得不再沉重,沉甸甸扑落有声梦的故乡。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南流江水穿流过,弯弯曲曲“小桂林”,山清水秀生态美,人友善,乐和谐;这是一片梦中的净土,山倒影,水溪流,云淡薄雾雨中飘,层层梯田金黄浪;这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聚集的风景小镇,东汉马援伏波祠,隋朝摩崖三雕塑,唐咸高骈征南绍建晏石寺,语言大师王力祖籍宗祠金圭堂,抗法名将冯子材籍地等等。如今,白州山水生态美,南流江水蜿蜒过,浪涛急,滚逝水,古今多少事,多付笑谈中。
这里,自然景色秀丽,人文丰富。缓缓的南流江水,碧草萋萋的江心沙洲,云遮雾绕的绵延山峰,竹木成荫的古村道,朴实简洁的客家民居和百姓;这里,南流江两岸秀峰群立,山奇水碧,丹霞地貌景观丰富,宴石山闻名遐迩,宴石寺、紫阳观、马门滩及“亚洲丹霞第一桥”仙人桥、黄岭丹霞地貌、金沟寨丹霞地貌、板甑石等多处丹霞地貌景观集胜地。
这里不仅是广西著名的芒编之乡、橄榄之乡,更重要的是,这里汇集了博白县最核心的人文景观名胜区。如博白首景著名风景区晏石寺及马门滩、大唐梯田、云飞嶂、金圭堂宗祠等。据说,镇政府正在规划将充分利用独特的“宗教文化”和“丹山碧水”两大特色,建设宴石山丹霞山等水养生园,以“大区小镇”发展模式,打造旅游文化新地标。
这次,利用假期休息出行,再次回到故乡博白和顿谷,开展文化采风活动。随行的人员也不一般,有广西著名媒体人、央视网络春晚《我爱你中华》及《草根也要上春晚》栏目广西总负责人莫小松导演、广西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施家安导演和广西著名青年舞蹈双星、共青团中央“未来之星”全国亚军、广西总冠军,广西“形象大使”、“花界人间”演员金花、银花及母亲蓝偲银,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喃嘟管代表性传承人王保威,金花银花母亲亲戚陈国斌、宋汉兴、高东辉等一行10人。短短几天,先后走访了大唐梯田、那门滩、宴石寺、云飞嶂等数处景点。
3A景区晏石寺
宴石寺在博白鼎鼎大名,在博白谈起它,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宴石寺是博白的首景和首个3A景区,距县城30公里,海拨300多米,景区面积为24平方公里,碧绿的南流江从景区穿梳而过。据传,因陈越王宴群仙于此,唐咸通高节度高骈经此建寺而得名。
宴石寺景区位于博白县西南部顿谷镇石坪村宴石山南麓,石弓湾渡口附近。景区山体是典型的紫色砂岩及紫色土,景区包括宴石寺、宴石山、南流江,以宴石山为中心,宴石寺为首景,其周边景点有宴石山摩崖雕像、宴石天仙桥、马门滩、三烈祠、道家紫阳观等,是区域性优势旅游资源。宴石寺系历史名寺,香客不断,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从江边附近的停车场上宴石寺很近,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宴石寺建在宴石山南面的悬崖峭壁约三分之一山腰上,是一个风雨不透,能容千人的天然石洞佛教寺庙。走近宴石寺,可看到正门上方写着“宴石寺”三个大字,门口写着一副对联“宴会群仙地,石开一洞天。”进入寺内,佛声绵绵,香火缭绕,洞内中间塑有观音菩萨像,两旁有十八罗汉,个个栩栩如生。寺内右边石壁之中有一个洞口,叫“出米洞”。观音与铁罗汉一排排排列,或跪或卧或坐或立,造型各异;或喜或嗔或哀或乐,神态不同。据有关记载,公元865年(唐咸通元年),唐节度使高骈征南诏途经南流江,被这里的风景陶醉所建,后经南汉都监刘崇远还愿时扩建,重修寺庙、再塑金身。南汉都监刘崇远扩建时有铸铁佛和罗汉于寺内,号“觉果禅院”。又在临江山岩上,镌有“望江佛”,高5丈余。旁边一石山叫“骑马石”,有石桥通岩上,名日“仙人桥”。寺顶半壁上有行梯。据道光版《博白县志》卷十载:“不知置自何时,询近百岁人称,幼时已见,如此又询故老亦然。经常风雨漂剥久不伤环。”此梯至今犹存,寺的南面有两石笋,高数丈,恰似一双红烛对寺而燃。
据宴石寺负责介绍,宴石寺原有三百铜观音与四百铁罗汉,寺里有观世音菩萨、如来佛,金刚天将等各路神仙,寺中有一神奇小洞,有个令人称奇的名字叫出米洞,传说此洞曾经出过米,且客多出米多,客少出米少,每次所出之米刚好够来客享用。后来有个贪僧,为了让出米洞多出米,自作聪明挖大洞口。神明怒其贪婪,于是此洞再也无米涌出。洞中壁上“觉果禅院”四字据传是南汉帝刘晟御笔亲题。
宴石寺历来香火颇盛,历代文人墨客吟咏颇多。清乾隆年间,宴石寺经续修后,增加了泥塑像和木雕神像,扩大了规模,拓宽了路径,显得更加壮观了。50年代末,宴石寺被拆毁,1988年乡民筹资重建。1995年4月经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把宴石山风景区的隋朝建造摩崖三座雕象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同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从晏石寺的左边,沿着陡峭的接近70度岩体往山上爬约20分钟,就到达号称最壮美的晏石寺晏石山顶了。晏石寺山顶平整开阔,荆棘丛生,松树茂盛,四壁直立,山上有池,一年四季有水,传说曾有众神会宴于山顶,故名宴石山。
从山顶眺望南流江,南流江水宛然穿过,宽阔的江面,渔船点点,远方深邃。景区内,山峰起伏,层峦迭翠,形象带真,栩栩如生,如牧童骑马金鸡晓,千年龟山翘望春,象鼻伸鼻饮江水,美女献花趣横生等等。整个宴石山风景区山峰透,岩洞奇,石山美,江水清,景色迷人,气候温和,神话传说神奇入胜,历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墨客到此游览吟诗,素有文明历史和名人开发功绩记载,游客如云,长盛不衰。
在宴石山的西面,南流江江边脚边上,有个非常出名的隋代摩崖雕像,雕像离地面约5米,二龛窟并排相连,雕刻面宽0.50米,高3米,3雕像皆为高浮雕并列而坐,上方均凿菱形尖拱窟。中翕正壁为释迦牟尼佛像,身披袈裟;左右两边龛窟菩萨的体态、手势、服饰均与中翕主佛大体相同,两侧均雕服侍菩萨。此摩崖雕像1988年文物復查时,经专家鉴定为隋代佛像。它的发现是博白古代文明的标志。
在宴石山的西面南流江畔,离晏石寺约五公里,有一个著名的江边脚边上马门滩伏波祠,它位于南流江畔的顿谷镇马门滩上,距博白县城三十八公里,是一座仿古庙宇,是马门村民每年纪念东汉伏波将军的重要场所。该祠曾多次重修,一九八五年十月四日被列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里,曾演绎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南征讨伐,经过南流江马门滩行船遇阻,军兵停船和当地人民疏通拓宽江道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后来当地人民为了感谢马援将军,在江边建立伏波祠永远怀念。时至今日,人们时刻铭记着南流江畔“功高东汉,威振南交”的意气风发。
宴石山的景点很多,在宴石山的西南方向,距宴石两公里的地方,也有个著名的仙人桥,叫宴石天仙桥。这是天然形成的大拱石,总跨度85米,高32.2米,厚15.2米。据说仙人桥是丹霞地貌中跨度、高度、桥面宽度最大的天生桥,堪称“天下第一桥”。
宴石寺传说很多。据传,在宴石寺顶半壁中的竹梯乃仙人所置,是专供能成正果的僧人登仙境用的。寺中如有功德厚,修炼好,理应成正果的僧人时,仙家就把竹梯从岩上放下,让他沿梯而上,即可登天成仙。明代中期,宴石寺有一位僧人应得成正果,仙家把梯搭在寺门口,上端搁于寺顶岩石上,让他登梯而去。此僧登梯成仙后,仙家把梯升起,放于石岩之上,以待日后再用。此虽是传说,但旨在鼓励僧人,要勤恳诵经,诚心修炼。
尽管这些传说是虚构的,此寺僧人也无成仙者,但是成为名僧者却不少。如香港舵寺大法师李茂锋、庞隔秋就是在该寺剃度入法门的。因此,宴石寺不失为名寺。随着宴石寺的知名度的提高,历代吸引了不少名人慕名到此游览,执笔题诗,并把宴石仙桥联为一体吟诵。如清代康熙年间杭州府的吴耀就以《宴石仙桥》为题作诗。诗曰:
无复清歌此地逢,锁沉鼍鼓咽鲸钟。
洞深林屋重门豁,径转钩梯叠石封。
挂壁泉飞如雪练,卧波桥亘未云龙。
蛮王游宴皆陈迹,剩有江山渗墨浓。
清代康熙年间杭州人程均作《宴石寺》诗曰:
昔日山无寺,今朝寺亦山。
不须金碧饰,只在石岩间。
高耸群峰小,环回一水湾。
伯图游宴歇,独羡老僧闲。
一九八○年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罗立斌游罢宴石寺,感慨万分,以《吊宴石岩》为题作诗曰:
南流自古旅商行,布帛盐珠远未停。
陈越马援谁住宴?唐观汉寺觉禅灵。
沧桑浩劫沙泥下,世代留痕旦夕平。
四旧未除文物毁,从来批判有师承。
……
到宴石寺旅游,观赏宴石山的最佳角度,是在宴石寺石弓湾渡口对面,属顿谷村的农庄南流江边。沿着农庄江边铺好的小路一路观赏,宴石山、南流江、边竹柳,互相交融,微风轻轻荡漾,江水波光粼粼,好一派春江水暖鸭先知,鱼公垂钓船江行的美丽景象。特别是,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残红,山水倒影交融,山在水中游,水抱山中美,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倒影半江美,如诗如画,气象万千,风情美丽。
江边树色含春暖,寺上佛声带风月。岁月悠悠,南流江在宴石寺中穿越,而宴石寺在南流江中成为传奇,美丽顿谷,美丽博白,美丽广西。
冯子材故里大唐梯田
这是近年兴起的自然风光大唐梯田,它位于顿谷镇大唐村狮子头村。这里山高林密,溪水潺潺,气候宜人。
大塘梯田,位于海拔860多米、素有“壓倒岭南第一峰”之美称的云飞嶂脚下,在玉林市有“博白小龙脊”之称。2000亩大塘梯田分布在海拔200米到500米的各村屯之间,每层梯田的田地都非常狭窄,许多地方的宽度只有一米到两米,最小的地方只能卧下一头水牛,面积大小不等。由于梯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吸引了大批摄友和驴友前来观赏照相。
这里四面环山,梯田环山而建,山谷河流蜿蜒穿过,成群牛羊沿着梯田和缓坡行走,绿草成茵,悠然自乐,好一派世外田园风光。
大唐梯田在当地很有名,只是以前藏在深山幽谷无人知,因路不好走,问津的人不多。近年来,随着公路的不断修缮,才逐渐揭开它美丽的面纱。它虽没有桂林龙胜梯田的绵延大气,也没有云南元阳梯田的宽广辽阔,但它又不失典雅气派,美丽盎然。临近十一月中旬,清风徐来,半山稻浪,随风飘荡,层层金黄,沉甸甸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大唐梯田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丹心照亮扶贫路的扶贫干部,曾经的顿谷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朱新文。非常可惜,今年春节前,朱副镇长因脑溢血抢救无效死亡,倒在了扶贫攻坚一线战场上。“咱们的大塘梯田,就是他推动和宣传出去的!他为村民打开致富之门,我们非常感激他。”大唐村委会书记冯敏锋动情地说。朱新文在挂任大塘村工作组组长时,看到当地风景秀丽,便积极谋划推出“农业+旅游”扶贫模式,并争取到180万元经费用于大唐梯田景区建设。他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增收,在他的发动下,每家每户基本上都因地制宜养上了牛或者鱼,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说起狮子头村,它因一个人而名声在外。据冯氏族谱和冯子材的曾孙女冯绣娟考证,这里狮子头村曾是一代著名抗法名将冯子材原籍地或出生地,他的母亲蔡氏就葬在狮子头对面的飞天蜈蚣山岭山脉中。站在狮子头,远眺对面的山岭,薄雾随风飘逸,山岭蜿蜒起伏,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特别是对面中间伸出的长长向前延伸的飞天蜈蚣山脉岭,有左青龙、右白虎两大山脉紧紧环抱,远远望去,山岚起伏,气象万千,非常壮美。难怪这里山水秀丽,人杰地灵,远近闻名,出了很多像冯子材这样的大名人。
关于冯子材的原籍地问题,以前多数人认为冯子材的祖籍在南海,主要是出自两份文献。一是由冯子材第六子冯相钊于民国三十三年编撰的族谱,一是冯子材生前主持的幕僚文人所写的《冯宫保事迹纪实》。由于后来钦州冯氏族人后来一直没有再到南海调查取证,也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悬念,南海有冯子材的宗亲吗?随着对冯子材研究越来越深入,冯子材的祖籍问题也越来越让人感到困惑,成了一个迷团。冯子材是抗法名将,在中法战争中节节击溃侵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最终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被历史学家尊为民族英雄。由于冯子材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重要,因此他的祖籍也倍受史界关注。据冯子材的曾孙女冯绣娟说,冯子材生前也曾主持编写有族谱,但不幸已在日本侵占钦州时遗失。所存在的族谱由于没有使宗脉得到很好地延续,存在不少漏洞,特别是祖辈的来源写得太简单,无法考证。
根据大唐狮子头村民陈述,冯子材从小大唐狮子头村民长大,小时候,父亲因病早亡,到八岁那年,其母亲不幸过世,在村人帮忙为母亲举办隆重的超度亡灵仪式后,就离家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村里。有人说,冯子材离家出走后,被原水鸣镇(现永安镇)新祥村大车坪屯同性族人收养,经过多年奔波漂泊,最后寄籍落户钦州市沙尾村,后来参军当兵,九死一生,终成一代抗法名将和民族英雄。
历史是这样巧合,2005年6月底,在狮子头屯的一间老泥砖房被大雨淋倒,村民们在倒塌的房屋内清理出来一本破旧发黄的《冯氏宗谱》,该宗谱于民国初年修编,上面记载了有关冯子材的祖辈简况。为此,博白冯氏宗亲再次前往钦州找到了冯子材的曾孙女冯绣娟。这条线索最终让冯绣娟决定,展開一趟寻根之旅,亲往博白和南海调查取证。据这本发黄的冯氏族谱记载,冯子材有胞兄冯子龙,父亲冯贵庭,祖父冯启琨,曾祖冯奕云,冯子材生母蔡氏葬于一个名叫飞天蜈蚣的山岭。而冯相钊编撰的冯子材家谱则记载,冯子材有胞兄冯子清,父亲冯文贵,祖父冯启龄,曾祖冯遂云。这让冯绣娟十分高兴,尽管两本族谱有出入的地方,但人名排辈却相一致,这是她以前所没有见过的。在博白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冯子材出生、流浪、当兵、打仗、升迁和捐款建博白冯氏祠堂的传说,这让冯绣娟非常意外。而南海之行,她没有找到与冯子材有关的踪迹。
南海和博白之行,冯绣娟初步确认冯子材原籍出生地在博白顿谷,他的祖籍江南,寄籍广西钦州。自此,冯子材的后代,年年清明都回到顿谷大唐村,认祖归亲,祭祖扫墓,弘扬传承。
山岳草原云飞嶂
从狮子头村往前开车,继续左走7多公里的水泥山路到长坡屯,再步行约9公里的山路,或从那林镇走约16公里的水泥和山路,就到达著名的云飞嶂景区山腰坪,云飞嶂是博白第二大风景点。春秋看云飞,俊秀草绿美。这里,每年春秋,满山青翠,云雾缠绕,牛羊成群,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云飞嶂海拔852米高,是广西六万大山南端的一座主要山脉,它位于位于博白县西南部顿谷、那林、江宁、沙河等4个镇交界处,主体在顿谷、那林两镇。距博白县城35公里,是博白县八大美景之一。这里,山势崇峻,四时云飞雾漫,阴雨天,看不见山形梁脊,艳阳天,也难识“庐山真面目”;这里,有“阴崖阳岭两奇绝,东云西雨相对飞”的神奇美景。阳岭之上,烟雾缠绕,云形多变,其云有时轻如柳絮,有时簇如棉花,有时倾如瀑布,有时滚如雪球,有时翻如波涛,百态千姿,变幻无穷。云飞云飞,之奇特所在于烟云变幻无穷,四季常见峰顶云锁雾绕,故名“云飞嶂”。
我们从山腰坪停车处继续往山顶走700米左右,就到达云飞嶂山顶景区了。云飞嶂山顶是大片的草原区,离山腰坪停车处约200米高,行程需要30分钟左右。漫步云飞嶂草原山顶,最大的感受是风大雾多,草牛多。周边远远望去,一望众山小,群山叠翠,青草芳绿,云牵雾绕,牛羊成群;时不时,阵阵大风伴大雾,呼啸吹过,清凉爽美,时冷时热。在山顶漫不经心,悠闲自得,走着走着,你突然会被山顶千层石上的巨人足迹,又称为仙人脚印和散落的草坪水池景观吸引。这里的巨人仙人脚印,真像人的脚印,斑驳印在大大的岩石块上,非常神奇独特。而那些三三两两散落的小水池,常年积水或干旱,周边长满厚厚的芳草,满山遍野,一望无际。山顶高耸云天的尖尖转播天线塔,高高尖尖与天相接,真有“天上飞云飞半天,山头直与天相连”的感觉。特别是在夏季时节,云飞嶂山顶天山相接,碧空如洗,白云似絮,碧浪涌动,草石斗艳,有名无名的野花野草,遍野接天,争相开花怒放!有时,云雾突然从山下升腾上来,又突然随风抚地游走,人尽可“手摸白云天,脚踏绿草地”,真真一幅美丽至极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云飞嶂是广西少有的山岳型自然草原风景区。由于海拔关系,云飞嶂山顶全是草甸地貌,山腰是万顷松杉,郁郁葱葱。走进云飞嶂景区,满山绿油油的是高山草原和悠悠吃草的牛儿,非常养眼。形态各异的大小奇石散落地镶嵌于各处,这些石头三五成群,有的像一艘船,有的像一条蛇,有的像一顶皇冠……奇石之美之奇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据说,云飞嶂圣迹景区有三绝。一是山顶千层石上的巨人足迹,被称为仙人脚印;二是唐代南州太守领将军庞孝泰古墓;三是松涛啼鸟。因景区山势崇峻,秋高气爽时节,登上山巅,可看到北海北部湾深蓝美丽的海水。
云飞嶂盛产的云飞红碎茶,是博白名茶之一,而云飞嶂最有名的人文景观当是唐代南州太守领将军庞孝泰的千年古墓,距今1340多年,坐落在云飞嶂西南那林镇边,距离峰顶约200米一处的大山脊上。在庞孝泰古墓的左右两侧,是两条稍低据说是左青龙右白虎的山脊山脉远远拥抱,犹如两个座椅的抓手,牢牢护卫,气势恢弘。最抢眼的,是墓前那几块自然叠起的天然巨石,远看如一只凌空俯瞰的雄鹰鹰首,又彷如雄傲不屈的马首,让人陡然生出一种跃马疆场的雄心志向。墓前山势险峻,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风景美丽。从古墓往那林江宁方向纵目远眺,视野高陡开阔,远近风光尽收眼底,传说此处是极佳的风水宝地。
在庞孝泰古墓不远处,是云飞嶂的另外两处名胜:巨人迹和扶绿坛。这两处神秘的奇观,更给庞孝泰墓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据说,因唐辽东道总管庞孝泰将军于公元六百六十年间攻高丽战死葬于此山,庞氏裔孙孝敬扫墓后报之,因有扶禄王坛双竹自扫洁坛,前有二池水清频见菩萨鱼而得名。
庞孝泰生于公元601年,卒于662年,广西博白县人,其祖籍偃师,先祖迁居白州,成为定居博白的客家人,是唐朝初期的著名民族英雄。有博白县志云:庞孝泰,兹武德年间,累积战功,授卫大将军。龙朔中(662年),以骑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统兵征高丽(朝鲜),屡捷。率兵直逼蛇水,与盖苏文战,因后兵不续贼大猖獗,公英勇恶战,手杀数十贼,年老力屈而殉节焉。最后其儿子等十三人也全部战死沙场,全军覆没。朝廷念其勋劳,嘉其忠义赠武毅大夫赐谥忠慧,敕命国师寻穴扶葬博白之西云飞嶂巨人迹世代崇祀敕封乡贤。又据《新唐书》和庞氏族谱可知,庞孝泰曾在广西任军事教官,后任南州刺史。因其武艺高强,才华出众,英勇无敌,有孙膑吴起之威名,故而朝廷行旨入朝敕封左骁卫将军,率兵马剿平东南西北,除逆国倭寇,是唐高祖、太宗、高宗时期的猛将,高宗感念其功德,在京都长安建祠一间以作纪念,又命国师卜得广西博白云飞大峰特等美穴给庞孝泰陨葬。
历史上,庞孝泰是与北宋时期的“杨家将”齐名的唐朝忠烈代表,他是当时唐朝统管岭南地区大名鼎鼎军事统帅李靖将军十分器重的得力战将。在李唐王朝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庞孝泰主要负责带领岭南水兵,随李靖将军浴血征战,屡立战功,战功卓越,威震全国。公元660年,高句丽开始侵略新罗,发起挑战。此时的新罗王向大唐王朝求救,李治忙与大臣商议,最后定下派出苏定方与庞孝泰为双保险,出兵高句丽。在作战过程中,遭到了敌军的伏击,在无人支援的情况下,将近60岁老将军带领众将及13个儿子拼死抗战,怎奈敌众我寡,全部战死沙场。唐高宗得知老将军阵亡后十分难过,死后追加武毅大夫。并且将其送回博白老家,选了云飞嶂上的一块好地方安葬。现在,为庞氏后人重新整修的庞孝泰墓,是博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云飞嶂著名景点。在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都会有广东、广西、海南等省的庞氏宗亲和众人前来为老将军凭吊扫墓,庞孝泰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世代流传,芳名远扬。
虽然庞孝泰名字不鲜为人知,但却不容忽视。或许庞孝泰并没有像杨家将那样出名,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正因为有无数多像庞将军这样的人,才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坚韧不拨、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美丽青翠云飞嶂,一世英烈庞孝泰。岁月在穿梭中飞翔,历史在记忆中深沉。云飞嶂,南方高山草原一颗美丽明珠;庞孝泰,博白古代英烈的杰出代表。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陈志华,笔名顿谷、南博谷子,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学本科毕业,南宁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士学位,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青秀区作家协会及演讲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及青秀区大众宣讲员,广西区党委宣传部2018年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先后有诗歌、散文等散见《中国西部散文选刊》、《广西文学》、《三月三》、《诗歌报》、《南方国土资源》等级刊物,并诗歌作品入选《中国九十年代新诗精品》、《吉林大学木棉花》等多部诗集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