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不孤

2019-09-10 10:06冯建国
炎黄地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介子孤山晋文公

冯建国

不要以为万荣只有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它秀丽的山水也让我们流连往返。在就要告别万荣县时,我们来到了孤山。孤山是孤独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只雄狮横卧在天地之间,没有其它山峦作伴。又仿佛一座天然的“金字塔”,独独地把头伸向天际之间,似乎孤独无援,因而又叫孤峰山。

其实,孤山并不孤独,明代万荣籍进士贾仁元老夫子在登临孤山曾这样写道:

万泉治城,隶孤山半麓。出南门,仅百余步,即迤.危岩。越十里,乃抵山绝顶,为法云寺。山下基峨嵋坡横连,稷神山挺然壁立,姑射、中条、龙门诸大名山,皆拥峙前后;黄河、汾涑、鹺海、五姓湖、女盐、六小池诸水,亦环绕罗列。俯视之,如练如镜,伟哉,奇观也。

追求美好崇尚善良,也许是民间传说的内核。在孤山的东侧有一座柏林庙,是因为周围长着许多柏树而得名。这座庙原本无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周围的柏村木纹都向一边扭去,人们称之为“扭扭柏”。

据说,柏林庙里面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老和尚性情暴戾,狡黠好色,对小和尚百般苛刻。他每天都让小和尚上山砍柴,却让他吃残汤剩饭。小和尚身小力薄,又饥肠辘辘,常常因为砍得柴少而挨打受骂。却说这一天,小和尚来到山上,只因饭没吃饱,晚上有被罚跪习经,饥困交加,少气无力,刚挥起斧头,却只觉得眼前一黑,便昏睡过去,起来后已日落西山,天近黄昏。小和尚浑身一阵冷颤,知道难免将是一顿暴打。谁知正在犯愁时,却见身边放着好大一捆柴禾,而且还有吃食和水。小和尚没顾得多想,便吃饱了背柴回庙。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小和尚心里好生奇怪,便细心留意起来。这天中午,他假装睡觉,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眯缝着眼睛,只见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从深林里走出来,来到他的眼前,放下篮子里的食物,便去沟边打柴。

小和尚见状,心里一热,便爬了起来,来到姑娘身边,直直地望着姑娘,原来想好的许多道谢的话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了,只吞吞吐吐地问姑娘姓啥叫啥,家住哪里,为什么要帮助自己。那姑娘婉尔一笑,腼腆地说道,自己姓白,不远处的扭扭柏就是自己的家。至于为什么帮他,姑娘笑而不答。只是嘱咐他不要告诉老和尚。小和尚也没再去追问,两人说说笑笑,直到天近黄昏,才依依不舍地分手离去。

谁知老和尚见这些日子,小和尚不仅柴打的多,而且也日渐胖了起来,便起了疑心,就偷偷地跟着小和尚上了山,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等到中午时分,只见一位俏丽标致的年轻姑娘走来。老和尚本是好色之徒,见美女到来一时兴起,便不顾一切扑向姑娘。姑娘一见,知道是泄露了天机,便飞身离去。老和尚色火燃烧,满山遍野寻了起来。却只见满山的柏树都向一边扭去,竟然迷失了方向,一脚踏空落到了孤山脚下,成了个跛脚和尚,受到人们嘲讽。而这里的柏树从此也都成了扭扭柏,据说是因为嘲笑老和尚而笑歪了身体。

据民国七年版《万泉县志》载:原孤山上庙宇繁.多,香火之盛,景观出众,庙宇有头天门,金顶洞,董家洞,二天门,法云寺,柏林庙,老母洞,槛泉寺,桃花洞,龙凤庵,药王洞,青阳洞。明代时杨兰曾有一首《题孤山》,写得惟妙惟肖,孤山之美景如在我们的面前:“我爱此山峰,危哉高几许。丛树霭青苍,闲之宜吞吐。黛色锦寒光,孤形恃寰宇。高士此中焚,清风播千古”。但是,这一切美好的景观,今仅存槛泉寺中的旱泉塔。

遥想法云寺

据史书记载,孤山不仅景观多多,而且非常壮观。仅以法云寺为例,寺院建在孤山的峰颠。远远望去,昂立青霄气象万状。晴天时,巍巍然与天际接壤,金碧辉煌,加之白云缭绕,真如仙宫天庭。每到黄昏之时,岚气沸腾,四下涌动,上下殿宇,如云如雾,有游人时,便隐身其中,如在仙境漫步,如痴如醉,青山古寺,僧歌佛语,人间烦忧,尽可一切忘去。夏秋之际,多为晴空万里之天,雨少山干,人们常来寺中祈祷,渴求雨霖甘露普降人间。偶尔有白云悠悠出岫,似有仙女降凡,不逾顷刻,便会密云浓布,刹时大雨倾盆,漫山都是笼罩在雨帘之中,时有雷声为伍,沟壑响应,更加万马奔腾。缕缕雨丝汇成小溪,再取胜入山谷,便如千龙出洞,吼声鸣山。等到雨住天晴,山峦仿佛水洗一般,红轮在上,万木疏明,下窥山腰,云绕如飞,村墟迷漫,寺独立山头,超然杰出,如在天际,故被称作法云寺。.对于法云寺的规模,古人曾这样描述:

寺未稽建自何时,其规制弘丽,结构精巧,类非近世所为。颐地势险峻,山风猛烈,历世久远,唚唚然日入敝矣!嘉靖癸卯间,邑人钜鹿令拙庵薛君讳云霄者,既致政归,日遨游其间,因叹:‘寺为一方胜概,不可坐视其敝也!’乃与物故住持德僧圆新及弟圆信、圆通、圆达、圆成等之徒明亮及徒孙正了、正学共谋修理,遂募赀于阖境善土檀越、吴鹤铃等众,各捐其所有,越明年乃兴工。自大雄殿而下,凡为殿者若干楹;自法堂而下,凡为方丈者若干间。以至山门、垣墉、阶级、道路细微曲折,莫不整饬。规制一因乎旧而壮丽过焉。自远望之,见其金碧辉煌,烟霞掩映,日和风清,铃铎之音闻彻数里。寺复翻然,一改观矣。正学又括其余,以师祖钰无瑕所置大藏经凡若干卷,设木柜四,贮佛殿中,值秋冬之暇,礼延四方明僧,谭讲其间。未几,拙庵公与学俱物故,遂落落然,定今三十余年,卒无记其事者。隆庆己已春,成之孙讳正应者,始以从兄字忠甫氏、窗友吴君希冉氏,白其事予余,且请为记之。余曰:“有是哉,拙庵之用心也!”

介子推隐居此山待考证

孤山不孤,还有史证可鉴,不但不孤,而且还有着更厚的文化底蕴。介子推隐居此山的说法越来越被专家们认可。当年山上曾有介子庙,即柏林庙,只是毁于强盗手中,失去了一个极佳的佐证。

目前介子推隐藏之地的说法有介休绵山、翼城绵山之说。但有学者认为,在晋献公、晋文公时代,晋国国力虽然渐渐强盛起来,然而还只是在同晋南各小国打仗,力图向南拓展,还无力顾及北边。霍山以北一线尚为狄人占据,并非晋国辖地。介休位于霍山以北,介子推不可能去陌生的异邦寻觅隐身之地,晋文公也不可以以狄人之地封赏介子推。因此,绵上山不在介休境内。

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根据《左传·襄公十三年》“晋侯搜于绵上以治兵”和《左传·定公六年》““赵简子迎守乐祁饮之酒于绵上”两则史料推论,乐祁自宋赴晋,不会走河西介休这条道,据此否定杜预的绵上山在介休境内之说。并认为,在翼城县西有座绵山,俗称小绵山,靠近曲沃,赵简子迎乐祁并与之饮酒的“绵上”当在此处,所以介子推隐居之地应是翼城的绵山。

然而,据清朝乾隆《翼城县志》载,小绵山一名系晋文公思念介子推,将国都附近的一座小山改名而来。这么说来,这座山仅是一个迁移而来的纪念性之名而已,并非《左傳》、《史记》所载的绵上山。并且,此山甚小,地域狭窄,难以陈兵、治兵。再之,晋文公时的晋国都城在绛(今翼城县东南十五里处),距小绵山仅几十里,如果介子推隐居于此,晋文公环山百里村田给他,就得将国都的近郊、甚至国都的一部分都作为封田,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又有人提出一种见解,认为根据晋文公时晋国的版图而论,绵上山当在霍山以南。从“晋侯于绵上以治兵”、“赵简子迎守乐祁饮之酒于绵上”来分析,乐祁自宋至晋,是越过太行山南端的南阳而来的。由此推论,赵简子与乐祁相会的绵上应在晋都新田以南。搜兵之举在春秋是十分隆重的,都安排在国都附近举行,而且,治兵之处必须是一马平川,才便于战车运转驰骋。晋国当时只有浍河以南有平川,相当于今稷山、闻喜、万荣一带,就是晋侯搜兵、治兵之处。乾隆版《万泉县志》记载,万泉县西南正有一座绵上山,又称绵山,今又称孤山。万荣孤山即当年介子推隐居之山的可能又近一步。

猜你喜欢
介子孤山晋文公
清明节与介子推
孤山寺迹何处寻
“足下”的由来
孤山玉
西湖
介子推守志
“足下”一词的由来
厨师辩冤
清明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