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美是精神之旅

2019-09-10 13:07朱海平
散文诗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散文诗故乡诗人

朱海平

生命的诗化,诗化的生命。在多年的笔耕生涯中,虞锦贵先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他的作品描绘出一幅幅历史长卷巨画。他的散文诗,是构成社会文化基石的精神底线,是生命全体精神旅途中抒怀,是人的精神向往与心灵的归宿。他又是一位卓有建树的散文诗大家,他在生命的轨迹与精神旅途中,创造更多新奇独特的散文诗意象,使我们的散文诗更具艺术魅力,抑或生命力。他用语言营造一个现代氛围,呈现着一个特定时代的场景思想方式、生活画面和社会风貌。

读虞锦贵先生的作品,首先引起我的关注,他是一位浪漫主义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诗,是生命和生活的积累,是一种有高度、诚恳度的新现实主义写作。他通过现场的沉浸,对人物的沟通,而散发出轻盈的生活方式。有喜乐,有通透,有旷达,有超脱,有宣扬;在语境里,认真地诠释了散文诗内核的平行世界,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诗人的生命中多维显相。

纵观全集,虞锦贵先生的散文诗,你会发现,在他的诗篇中浪漫的意趣与美感的语言比比皆是,并无明显的时序,也无刻意的先后,而是一切由作者情感使然,由人和事产生,抑或由景和情而抒写,是自由的又不是杂乱的,是轻快的又是深沉的。诗人完全沉浸在诗性的抒写中才会有这通达酣畅的美妙构成。时间是永恒的河流,而诗人在其中沉浮,只要有文字,岁月就有无限的可能。诗人有自己的世界,而当他们打开门,让内心的声音呼啸而出,就成了诗。

一、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歌咏

虞锦贵先生在他散文诗集《时间是永恒的河流》里,他对语言的敬畏之心激增。语言之生命,既外在于我也内在与我。散文诗不在语言之外,语言也不在散文诗外,在散文诗外的语言是死去的语言。而在散文诗语言是表现,是借人在呈现她自身。显然,语言是特殊的生命,某个词或句子均与日常语言无异,只有我们在以生命待她时,她就活起来,与我们交流、协商,终至于达成默契。

虞锦贵的爱情散文诗,在“情乃诗”,直接抒情的语言不一定是诗语,也是呈现情感的方式不止一种。传统诗歌或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中语言和情感之间并不存在紧张关系,都在一种方式上发挥语言最大限度的表现功能。现代诗歌创作中,存在思想于情感的矛盾,思想之情进入“情乃诗”中,“情”自然越来越浓烈。说到底爱情散文诗的本质,就是以文字的形式保留情感,其实就是一种情学。

比如《残荷》,一向代表萧瑟,是枯败的象征。诗人把荷比拟为优雅与静寂的女子,生动贴切,言语中充满了悲悯。这首诗最后一节最妙,诗人在与风博弈的残荷身上,读出了失落已久的风骨。以广泛、细致的笔触,精确地捕捉到了当代散文诗的美。这首诗结构严谨,气韵贯通,语言质朴,意境悠远,几乎无瑕,读后久久难忘。而我们在诗人的笔下,看到了他内在的格局。

诗是心灵的歌,不可能与情感隔绝,情感彰显了诗人个性的同时,文笔流畅,语言极其简朴、感情极为细腻,给人一种温馨感,读来清新飘逸、流连忘返。

虞锦贵先生的散文诗,就是诗人与生命相遇、与风景相遇、与世界相遇的种种因果。他的爱情散文诗,那是片段式的瞬间的呈现,是情绪的厚积薄发。虽然没有具体的人物、事情可以附属,但诗人的情怀与审美品格,仍在对汉语的自由调度中袒露而出,诗人自身的形象最终也在诗行中清晰地浮现出来。

虞锦贵先生的散文诗,记录着他的心禅与诗思、情感与灵魂、审美与存在联系起来,以推理性的思考,适成鲜明对照。就像一种火焰,能照彻、燃烧着人们的内心。他对散文诗的敏锐性表达,是借着自我冷静的叙述和观察入诗,巧妙的构思中,寄寓着诗歌的力量。读他的散文诗有着智性的享受,因为他的每一首诗都有一份参悟在里面,都有令人沉迷的预设,并随心地巧妙安排文字。在《中秋之夜》中“那月色滴响湖边的夜晚/仿佛旧唱片滑过的听力/感觉沉重。”敏锐深邃,生动有趣,动人心弦。“月光的碎片/与秋风纠结//空中暧昧的光线被点燃/浅语/幽芳。”用冷静而细腻的观察和剖析,将读者带入他建构的情境之中。将文章思想定格在“一枚洁白干净的明月/永远停留在那个暗香浮动的夜晚。”达到画龙点晴的效果。

诗人始终能在作品中保持个人独特的风格。《走出雨巷》只有短短四节,却有一种很强烈的故事感。你是谁?我又是谁?你和我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情感牵绊?这位在雨巷徘徊的女子,她所追寻的是否就是我们早已失落的?所以,即使“你站在巷口/何人读懂你回眸的忧伤?”时光依然会让“你的相思在百合花瓣上颤动”。而诗人告诉我们的是,倘若生命中没有了抒情的诗行,那人生将是多么的苍白。诗人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成为散文诗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读诗,则是对这道风景的心灵感受,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味。诗人独辟蹊径,以爱情、人生、生命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作品,感情真诚,细腻委婉,可谓“爱神维纳斯的热情歌者”。

二、心灵的冥思,生命的存在。

虞锦贵先生的散文诗里傲然红尘,讴歌七彩世界,在人们脑海里总是晃动着一幅诗的画面。有对人生际遇的诗辩,有对真善美的赞咏,有对祖国山河的吟唱。他用一种平实的方式格物狀形,在诗中所呈现出来的张力与美之强烈。阅读虞锦贵先生散文诗集时,我的内心一次次被诗人的那种气质和情怀深深打动,被他的心灵摇撼而又浮想联翩,以及人生的履历和生命的痕迹所深深吸引。

虞锦贵先生却能静水流深,抑或激烈也不过是水光潋滟,绝不会让汹涌的情感破坏了散文诗优雅的颜值和气度。他的文字细致而没有皱褶,也没有刻意地雕琢,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看不见碎石的痕迹,犹如它随着情感的流动而自然地吐纳,往往具有一种直击人心的阅读效果。他的散文诗都动人心弦,语句舒缓,有意韵,有意境,有情感,而清澈中透着气韵,起伏和长短构成他散文诗的节奏,绵长而悠远。

《宿命》这篇诗章来自于诗人的情感之殇,尽管倾诉是潜意识的,但倾诉的源头和归宿都是确切的,即起于情,抵于情,都是对心殇之因的诠释和探究。最终非但没有稀释情感,而情感越来越浓,让读者在感动中重新审视并无比地珍爱自己的人生,以及所有一切美好的人物。诗人用简洁的文字为我们勾画出了纯洁无邪的人生,用真切的语言给我们娓娓述说着心情,让读者在不知不觉间跟着他的思绪畅游在世间的江湖中,始终围绕着人生的“宿命”,优美如斯,却又平常如斯,耐人寻味。诗人笔下的咖啡馆是美丽的,“淡淡的花香和柑橘香,依旧青涩”……咖啡馆显然悠久而不衰败,就连窗外“细碎的灯影造就细碎的空间,在重重叠叠的潮湿中洇开温暖的光斑”景色也飘逸着诗意。一句“车水马龙的街道,高楼巨大的阴影里,秋风像一本书,合上又打开”启开诗人更多的感触.闪亮出“秋风像一本书,合上又打开”绝妙想象,把世事纷纭,人生无定暗示出来。作者思绪纷繁“品着生活的苦味”。笔下的咖啡馆和窗外丰富的景观开始变得深邃、庞杂、五彩斑斓,让我们重温那瞬间美的极致,激起岁月涟漪,触动心灵深处,感受美丽人生。

虞锦贵先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是一个生活中的清醒者和时间叩问灵魂的反省者。我冗长地解剖了《今夜,在咸阳机场的孤独》这篇诗章,作品都是他人格和心灵这个根系生发出的枝叶,对散文诗有强力的审美和品位。诗人抓住非常温情的“诗眼”,用精准且内敛的文字,用“一只蚂蚁”来形容与万事万物的对话,准确写出独特的感受。全篇流淌在绵绵的思绪中,“蚂蚁/在飞翔中卸下翅膀/孤身与云朵和群山共同蚕食。”富有神性和隐喻,用词干净,意象日常化而显得意味深长。“一只带翅蚂蚁/仍在飞翔/城市及灯不再是我靠近天空的柵栏。”西北的苍茫与辽阔,未来遥远,触手不可及,尽在诗中呈现。“夜幕/孤独是黄昏的句号//仿佛世界此刻就是我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填平被撕开的月牙。”情与景都悠长得宛在眼前,诗意和哲思共同上升,达到一种境界和况味。诗人的思想历程,也是心理的体验,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境界。

虞锦贵先生的散文诗,隽美秀丽、笔工精细。他的作品在感觉的把握,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作,形式的探索,思维方式的更新及个性的充分展示等方面,他始终保持着鲜明而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他的《秋天·桂花的味道》里,他善于捕捉秋天绚丽多彩的景物入诗,用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踩着甜熟的泥土/拾起飘落的那朵金黄的花/香浓烂如酒/悄悄地带回家。”“ 朦胧中/那一簇簇的桂树林/漫天浓绿酿就的一滴滴花蕊的味道//草丛中/拾起一片枯萎的花瓣/轻燃着寂寞已去的香魂。”从秋天落叶与桂花盛开纠结,至依依不舍的眷恋之中,找到了与众不同的感情喷发。于是,产生了这样的佳句:“满天黄叶萧萧而下/花香馥郁的气息中我嗅到了谁的味儿。”“ 此刻窗外布满皱褶的底色/一阵秋雨的冰凉/一缕籽种的幽香。”从而使感情的升华与艺术的感染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诗回旋反复,声情并茂,充满了形象生动的议论,真挚感人,堪称诗中有画,令读者荡气回肠。

三、故乡的情怀,燃烧的诗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故乡的情结,不同的人对原乡的定义不尽相同,或许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离愁别绪。风尘吹皱岁月,芳华不再当年。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

虞锦贵先生随着年龄增大,对故乡的情结,越来越有紧迫感,回去的次数日趋增多。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每次回家,都会找一些文史资料来阅读,包括老朋友的介绍的金乡古城六百多年的历史及典故。

乡情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乡情是有亲情、友情乃至爱情诸多元素构成。虞锦贵先生写故乡的散文诗篇甚多,写得很细腻诚恳,重情重义,最牵挂的是家乡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及文化建设,说到这些,他经常有些焦虑,流露于色,真乃拳拳之心,赤子之怀。比如《故乡》是每一位游子心中永远的情结,无法抹去。诗人以回忆开始,书写故乡的底色与诗意,那是“流动的炊烟”、“沉醉几世月色”。当他孤独地站在故乡的城楼上,看到了隐在光影里的“母亲的白发”。一句“像一个做了错事不敢回家的孩子”,让人恍惚时光倒流。游走在故乡大地,眼前的场景似真似幻,直到看到昔日的乡邻,“我”才惊醒过来。“他们与故乡一起老去,从不曾有贪婪的欲望”,点睛之句。诗人内心的惆怅,表面看是因为岁月已老,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衰败农村落寞的追忆。描写细腻,情意动人。

在他笔下的《故乡的江南》,这题目有点特别,特别在于这故乡明明就是江南,作者却又来个江南。他写的是现实中的故乡,还是记忆中的江南呢?其实,两者皆有。在夜深人静之时,作者“踩着别人的故事/打开回忆/郁葱一片的是曾经的青春年少。”于是我们看到了穿行大地的护城河水,听到了城楼上的朗读声,看到了高远的云朵。低下头,目光又与水中游动的荷相遇。这个意象很新颖。荷不会游动,但荷的倒影会随着风的走向,小鱼的惊扰而动。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细致的观察力。结尾这一节点出了主题,无论是故乡的江南,还是江南的故乡,注定“一些被记忆/另一些消失”,揭示当下经济建设大潮中,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现状。而对每一位游子来说,任何时候,故乡“既是起程/又是归途”,那是生命中永远都无法割裂的图腾,意味深长。

在他描述《夏日归来—故乡环河绿道》,把故乡的一切夹在墨香的书页里,永远珍藏在记忆中,如酒一般越酿越香醇。故乡的绿道,“空气里有草木花香”。环河流水,悠悠的,很悦耳;环河岸旁的回廊,“在幽窗内赏画/伴着月光下读书。”文章语言优美,感情极为细腻,诗人通过多种意象描绘美丽的绿道,更具难以忘怀的朦胧美。虞锦贵先生的散文诗精致、沉着、坚韧,有穿透力,这是他写作的一个高度。每章散文诗都有喻指,用语言魔杖,纯真而没有任何修饰,使得他散文诗清新自然淡远,直抵共鸣的现场,很有哲理性。

在《江南的河》,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有鲜活的灵动。这条河,是属于作者的,是一条心里的河,充满了诗意。下雨天,“河水,逆流而上,透明的鱼游进雨里。”“江南的河涨水了,淹没了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把河流的双重性格给展现出来了。当作者在某个酒后的夜晚,突然发现“黑暗中的街道,像一条抽干了水的河床:空旷、沉寂……”一种莫名的情绪被推到高处,呼应“等江南的河水不再有波澜,总有一条最近的路通向彼岸”,心,一下子从晃荡回到平静。而路与彼岸的意象,又让河流具有了深层次的含义。

他的作品于平和与安然之中,去思索、去追问,节奏紧凑,而且思绪推到很远很深,诗章的视角也因此大开,增加了诗章的张力,精致简练,读后令人回味。

最后,虞锦贵先生的散文诗,属于江南的小桥、流水,含蓄隽永,婉转清丽。诗人在沉重的人生中给自己留下一畦清新的草地。从纵向时间来看,诗人擅长将现实与回忆相勾连,体现出对个体生命来路的回顾、审视,以及对自身存在的独特呈现。当我们喝杯茶沉淀下来的时候品味几首散文诗,会引起思索与感触。

我思考,我研究。渐渐地,底气在增添,在充盈。

2019年9月25日

猜你喜欢
散文诗故乡诗人
故乡的牵挂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诗人”老爸
愤怒
故乡
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
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
提起散文诗,我总难免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