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芳
〔内容提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就业难的根源在于大学生在校期间难以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导致大学生缺乏核心就业力的培养意识,达不到企业的标准。因此,在企业视域下研究大学生的核心就业力对大学生就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力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提出从高校角度加强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核心就业力。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就业力企业视域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2018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20多万,再创历史新高,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从企业和毕业生的主观方面来说,是“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企业用人标准与大学生就业力不匹配。因此,探究企业视域下大学生核心就业力对于搭建大学生核心就业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就业力
就业力,可理解为就业能力。学术界对就业力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概念,经过文献查阅,就业力的定义分为两类观点:一是将就业力视为就业的结果,包括大学生毕业后获取工作的难易程度、就业质量和稳定性等。二是倾向于把就业力理解为教育的成果,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观念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和持续增长。从企业视域来说,就业力不仅是毕业生的外在表现(气质、形象、学业成绩等),更看重的是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并与企业共同成长。本研究认为,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所积累的包括知识、技能以及隐性的、能够促进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和,这些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更重要的是能在岗位中持续发光,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二)核心就业力
核心就业力,是就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于就业力而言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同时还能超越众多求职者。大学生核心就业力是以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充分体现资源要素的作用并使自己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它具有核心价值性、独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特征。企业视域下的大学生核心就业力主要体现在领导力、职业道德、创新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力等内在指标,这些内在指标主要体现在能力和品质两个维度,具有持续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大学生就业力以及企业用人标准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力构成要素
大学生就业力是家庭、学校、社会综合教育的结果,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显性就业力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隐性就业力则是家庭、社会教育的结果。隐性就业力位于金字塔的顶部,而显性就业力则位于底部,隐性就业力在当今就业环境中表现的更为持久,对职业生涯发展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1.显性就业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各类专业支持证书。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内化成专业技能,从而获得专业认可的学历和证书。专业能力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来指导实践工作,不断结合新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技能,是一种基本工作能力,同时也是企业招聘中最基本的要求。专业能力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专业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成绩单体现出来。二是专业应用能力。体现出对专业知识应用的灵活度,能否将理论学习准确的指导实践并开展创新性的活动。三是主动学习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对专业知识具有敏感性,能够主动扩展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在快速更新的市场环境下,知识、技术更新换代快,大学所学的知识逐步被更新,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成为专业能力的内在要素。
2.隐性就业力包括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价值观体系。可迁移技能是一种职业通用技能,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捕捉机遇能力、创新能力等,适用于各类职业和岗位,体现职业者对外部环境的掌控能力。自我管理技能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应对挫折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是对自身把握和调适的能力,能随时应对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
(二)企业用人标准分析
企业招聘是以岗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力无缝对接为原则,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带来绩效。学者们通过对世界著名企业包括微软、西门子、保洁、壳牌等用人标准的分析,发现企业用人标准具有以下共性:一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灵活的运用于工作中,切实解决企业运营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谋取利润,实现绩效最大化,这是企业招聘中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沟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人际交往沟通,沟通能力强的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效,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激发工作热情,忠诚于企业,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三、企业视域下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培养
(一)加强企业与在校大学生的沟通
1.高校聯合企业共同开设就业指导课。高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导在校生提前规划职业生涯蓝图,准确定位自己,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
2.开展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成为企业招聘的重点考核内容,企业希望毕业生上岗后马上就能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长时间耗时耗力的培训,因此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现高校和企业共赢。
(二)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1.准确定位,客观清晰的剖析自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是自我评估。一是大学生要将自身的能力、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综合起来进行职业方向定位,弄清楚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寻找适合自己发展并且能充分挖掘潜能的行业。二是择业不仅要考虑自身兴趣爱好,还要对就业环境进行分析,包括薪资待遇和行业制度,将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细化。三是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要全面准确,既要考虑到自身优势,也要分析存在的不足,充分了解行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能力,对自身欠缺的能力应在大学生活中尽力弥补。
2.严格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从步入大学开始就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初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大二学年要了解选定职业方向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根据职业规划方向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全方位的提升自我。大三、大四要初步接触社会,通过实习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纪律,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正式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