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为本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探究

2019-09-10 07:37李婷婷田芯
辽宁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个体居民优势

李婷婷 田芯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问题导向的视角不利于发挥和利用社区本身的资源,文章分析了需求为本的理念可能产生的发展困境,提出基于“优势为本”来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科学化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关键词〕优势为本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注:本文系2019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优势视角下辽宁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9lslktqn-039);2019年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科技创新项目《为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的社区心理服务研究》(项目编号:3132019248)

一、问题提出

社区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属于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基础地位决定了社区将是心理问题发生的初始环境,也是增进心理健康和防止心理疾患的平台;基于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提升社区居民心理素质的有利途径,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旨在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工作方法促进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具体地说,包括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保持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身心正常发展;预防各类心理障碍;消除引起心理压力和各种不良心理的因素。随着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健康心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也在不断推进。我国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已有十五年的历程,国内第一个由社区、街道、区、市构成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四级模式迄今也有十三年的历史。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落实。然而,众多研究者对全国范围内的省市社区进行调研一致发现,社区居民对于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有强烈需求,但是相当比例的社区缺乏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并且认为当前的社区心理健康工作效果不明显。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服务模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缺乏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的长效机制。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挖掘社区以及居民自身的力量,重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居民应对心理压力和危机的能力。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属于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将其纳入社区发展的大框架中进行研究。以往的社区发展模式更倾向于以“需求”为本,同样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也更多采取的是需求为本的视角,一般通过需求评估,在社区中征求居民的意见,调研其希望获得哪些心理服务,然后通过外界资源来填补需求,并且相信需求得到满足后,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就会得到改善。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康乐设施、卫生设施等被认为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必需品。但我们忽视了一点,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工作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是助人自助,相信个体在适当的情境下,其潜能是可以被激发并持续发挥作用的,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因此,这种“优势视角”反对将社区及居民问题化、症状化、消极化,而是以赋权、增能为社区居民树立希望、动机和积极情绪。需要指出的是,需求为本和优势为本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如果我们想要在社区心理服务建设中发展长效的机制模式,那么后者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二、需求为本模式下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发展的困局

社会大环境的转变,也要求我们要适时调整有效助人的模式。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把社区需求分为三种:一是感觉上的需求。一般通过需求评估,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征求意见,找出他们希望获得哪些服务。二是专家或社会普遍认同的需求。专业人士会基于专业知识作为帮助的客观指标。三是比较需求。不考虑地区发展差异、人口结构特征、社区本身特点,而是通过比较去确认社区发展过程中缺乏的事物。这种通过资源的填补来满足需求的模式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持久性和长效性。当前,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制定了多项举措推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社会各界也在广泛关注,共同合作来助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社区居民的需求与日俱增,积极支持社区心理服务发展。

总之,从国家到各级部门、各地居民都在积极参与这项建设。但从现实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也就是说完全以需求为本的模式可能将会面临的困境:一是需求的满足是单向的。一方面是填补、给予,另一方是被动地接受。接受的一方不会想到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改变,而是完全依赖于外界资源的提供。二是对内心真正的需求很难作出识别和判断。当需求越被激发,心理上贫乏不足的焦虑就变得更强烈。三是无论是接受的一方还是给予的一方,都是在既有思维模式下解决问题,只是在不断地寻求更多的资源,这是一个没有完结的过程,究竟达到什么程度需求才能满足呢?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在问题、症状、不足的部分,就会认为社区建设及居民自身总是有问题,结果便是必须通过政府或专家来提供专业服务,但这会导致社区居民的无能感不断被强化。那么,我们为何不把目光放在社区和居民已具备的资源上呢?也就是说,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建设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积极心理学视角,利用社区居民自身潜力,以及社区本身可以利用的资源,激发已有资源并利用让这些资源有效发挥作用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幸福,而且还关系到社区以及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同样,个体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引发重大的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要消除其负面影响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因此,有效利用并积极挖掘社区本身的资源,增进社区居民运用自身力量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重建社区居民互助合作的关系,提升社区幸福感,营造健康、积极、乐观的社区环境,这种优势视角应当成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模式的首选。

三、优势为本指导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运用自身力量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助人自助理念是心理服务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优势视角是心理学领域的一次巨大飞跃,优势视角意味着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应当立足于识别并运用社区居民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去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培养积极情感,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优势视角要求我们不应该集中于社区居民的创伤、痛苦和不幸,而是把视角转向他们自身以及环境中的可能性,包括自身的知识、能力,也包括环境中的资源,尤其是社区环境中的资源。优势视角强调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创伤、疾病、困境都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社区环境充满资源。优势为本的社区心理服务建设侧重于三个层面:一是能力建设。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识别并利用社区内可获得的资源,社区居民具有怎样的资源和能力,社区内的组织和团体在心理服务过程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二是建立积极的关系。社区居民之间以及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員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关怀的关系。三是培育积极的能量。在整个社区形成积极有效沟通的氛围,创设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环境。传统的社区心理服务只从个体身上寻找病因、聚焦症状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文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并且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此,本研究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采用优势视角,从个体、群体、社区三个层面试图构建优势为本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见图1)。在优势为本的服务理念下,从居民自身、邻里之间、社区三个层面通过构建积极自我、积极关系、积极环境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前期。通过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对社区居民进行自我效能感、乐观情绪、希望信念的积极心理干预训练来协助社区居民识别和利用自身优势力量来应对焦虑、压力等心理症状;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通过团体心理干预和小组工作介入的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感恩、宽恕、利他的积极心理干预训练来帮助社区居民形成和谐友爱的积极关系;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内正式与非正式组织进行关怀、信任、投入、参与的干预训练来构建良好的社区支持网络。二是中期。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正式与非正式组织成员尝试运用前期提升的能力来自主应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与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以实现进一步成长。三是后期及以后。心理咨询师与社会工作者逐渐撤离,因为从个体到组织系统,社区内部已经被增能、赋权,所以能够运用优势力量和本身的资源去应对问题。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个体、群体、环境层面的干预训练内容都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如积极自我层面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机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社会适应,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通过干预训练旨在帮助社区居民在面对疾病、困境、压力时能够通过发挥自我效能的作用将消极后果降至最低,并发展出积极力量。也就是说,应以居民自身为焦点,而不是寻求外来资源,这就需要加强社区居民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不是否定外来资源,而是要突出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再如积极关系层面的感恩,当接受感恩的人表现出感谢或某种类型的感激后,做出这种善意行为的给予者就会得到奖励,并且他将来更有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故通过干预训练旨在帮助社区居民形成互助共进的邻里关系,也是给个体或家庭在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时提供社会支持。这种社会支持来自于社区居民之间形成的人际网络,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应对问题。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懂得如何组织和重整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团体的力量。再如积极环境层面的信任,也是基于塞利格曼的观点,即个体本身就有很多优势,可以自己为自己服务。研究发现,信任能够使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获益,并且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多种资源,给予社区居民充分的信任,实则也是赋权的一种体现。

四、总结

生活和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和创伤,如果没有及时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或外部干预,很容易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抑郁、人格障碍、药物滥用等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的是病理学不能帮助我们预防这些心理疾病,预防上的重大进步主要来自致力于系统地增进个体和组织的潜能,致力于提高所有社会成员的幸福感,致力于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和积极的环境系统的科学,即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优势视角定位于识别、激发、利用个体和组织系统的积极力量。优势为本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对象应该是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强调群体大于个体,其主旨是增大优势而不是补救弱点,发展性服务和预防性服务为主,是资源潜能导向而不是问题需求导向,这样的科学和实践有助于预防很多心理疾病,以及两项更为积极的效果——积极的认知自我和外部环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在理论上有了美好的构想,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付諸实践。总之,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应对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更致力于增进社区居民的心理幸福感。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猜你喜欢
个体居民优势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石器时代的居民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画与话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