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沐贵
摘 要:“得语文者得天下”,当今语文教考政策导向明确,就是海量阅读,快速阅读,积累古诗文,从中外名著中吸取语文素养,阅读是语文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整本书阅读更为看重,每本名著阅读必须按部编教材序列提前安排落实,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课中推进指导,读中跟踪监测,读后交流总评展示三大环节落实。建议名著阅读几点:①多背;②多抄;③多思考;④熟悉开篇词重要句子;⑤熟悉主要情节、回目;⑥熟悉主要人物性格及故事。
關键词:名著阅读;落实三大环节;建议
1“得语文者得天下”
不再仅仅是口号,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之重要,从教材的变化,考题的变化,已经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中充分体现,课外拓展内容增多,重视传统文化的积累,语文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要求提升,统编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说,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政策导向就是海量的阅读,快速阅读,积累古诗文,从中外名著中吸取语文素养。
阅读可以说是语文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是孩子打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宝库的钥匙,理科学习靠题海,文科学习靠书海,没有广博的阅读,仅仅靠教材上几十篇课文是不可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的,因此统编教材每册都推荐了阅读书目,教师、学生及至家长要高度重视并落实,整本书阅读和教材单篇阅读同等看重,甚至超过之。
每本名著必须要提前阅读全文,即初一新生必须在入学后暑假阅读初一整年要求阅读的名著,初一寒假开始读初二要求阅读的名著,初二暑假至初三寒假读完中考要求的名著。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课中推进指导,读中的跟踪监测,读后的交流总评三大环节落实,学校家庭更多营造阅读氛围。在传统教材中,我们教学者因单篇教学,时间有保证,预习,授课,复习。学生阅读从而了解文章内容,结构,主旨,作者的情感。而名著阅读教学不可能做到这些,只能有导读推进,跟踪监测,交流展示。那么什么是名著阅读教学的推进课?即用激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名著,通过影视,多媒体等手段视听,或师生预设朗读赏析精彩章节人物情境,激发学生阅读作品全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引导,学生然后或精读或跳读,浏览批注多样的阅读方法了解整本书内容。跟踪监测环节重在阅读进度统计。交流展示环节则多是写读后感,复述故事梗概,师生阅读体验交流。
2对于名著阅读中还建议几点
2.1多背
现在什么资料都能“百度”出来,很多人认为背诵不再必要。这个观点是有局限的,比如它并不适合于孩子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我们无法把“外挂的知识”变成“内在的能力”。
2.2多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资料存在电脑里,似乎就再也没看过,而用笔一字字写下的内容,却是集读、写、背于一体的综合学习。
2.3多思考
读完一本书,重要的是对人生的认识和性格品质有所助益。要鼓励孩子写日记或读书笔记,把自己读一本书的问题和感悟写下来。
2.4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
例(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
2.5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
例:《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脍炙人口故事情节应熟练掌握。
2.6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并能与其精彩故事挂钩
如《水浒传》中宋江(及时雨):仗义疏财,济弱扶贫,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鲁智深(花和尚):粗犷豪放、行侠仗义,粗中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