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贵戚:宋初驸马都尉

2019-09-10 10:01刘佳伟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1期

刘佳伟

摘要:宋初驸马都尉在雍熙北伐失败之后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宋初驸马都尉的政治活动包括,出守重镇、领兵作战、地方地理以及参与朝政。驸马都尉被委以重任之初是宋太宗巩固皇权的巧妙手段。驸马都尉中的“将二代”和“将三代”在差遣方面又呈现出军职到文职的变化。这不仅与其家族背景和个人能力密切相关,而且与宋朝对驸马都尉的政策相关。宋初驸马都尉的政治活动虽然很频繁,但总体呈现出远离政治的趋势。

关键词:宋初;驸马都尉;政治活動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1-0036-04

北宋前两朝驸马都尉的政治参与度较高,既领兵出征,又担任地方州军长官,为宋初国家维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学界大多将驸马都尉的研究①,多认为其“崇爵厚禄,不畀事权”,没有对宋初驸马都尉予以公允的评价。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别对宋初驸马都尉参与军事活动、地方治理、中央政治以及参与政治活动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1 宋初驸马都尉参与军事

宋朝一共有三十位驸马都尉。宋初包括八位,即尚宋太祖妹妹秦国大长公主的高怀德,尚宋太祖女儿魏国大长公主的王承衍、尚鲁国大长公主的石保吉、尚陈国大长公主的魏咸信,尚宋太宗女儿徐国大长公主的吴元扆、尚扬国大长公主的柴宗庆、尚雍国大长公主的王贻永、尚卫国大长公主的李遵勖。其中以驸马都尉身份领兵作战者四人,即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和吴元扆。宋朝第一位驸马都尉高怀德在选尚宋太祖妹燕国长公主之后,就不再领兵出征,并在建隆二年(961)的“杯酒释兵权”中被彻底解除了兵权“殿前副都点检、忠武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1]50

宋朝在收复幽云十六州计划破产后,对辽策略也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2]100辽军乘胜追击,并于辽圣宗统和四年(986)十一月举兵南侵,萧太后“亲阅辎重兵甲”并以“以休哥为先锋都统”。[3]125耶律休哥率领数万铁骑南下,辽军在望都(今河北保定)大败宋军,随后破刘廷让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降邢州(今河北邢台)拔卫州(今河南卫辉)气势如虹。宋太宗立刻做出反应,积极防御,同时开始重用驸马都尉。宋太宗于雍熙三年(986)十二月下诏:“以彰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王承衍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威塞军节度使、驸马都尉石保吉知孟州(今河南孟州),慎州观察使、驸马都尉魏咸信知澶州(今河南濮阳),爱州团练使、驸马都尉吴元扆知郓州(今山东东平)。”[4]202在此危急时刻,任用驸马都尉领兵作战和出守重镇,显然是看中他们背后家族势力对稳定局势的重要性。宋初的驸马都尉也不负众望,在保卫疆土方面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王承衍是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的长子,雍熙三年被任命为知大名兼天雄军(今河北大名)都部署。自唐、五代以来天雄军的战略地位就非常重要,是开封的屏障,“庆历二年(1042),升天雄军为北京”。[5]457宋太宗令王承衍镇守大名,可见对其的信任。王承衍上任一个月后的上元节,辽军来犯“寇镇阳,候骑至冀州,去魏二百余里。邻境戒严,城中大恐,属上元节,承衍独下令市中及佛寺然灯设乐,与宾佐游宴,达旦,人赖以安。”[6]1477王承衍用安然自若的表现,悄无声息地平定了一触即发的骚乱,从此也可看出其胆识过人。雍熙四年(987)宋太宗诏回边将,授于《平戎万全阵图》“潘美、田重进、崔翰、王承衍等入队,并召在京掌兵将帅,访以备边之策,帝又亲为规制,为此图以示之”。[7]2735王承衍镇守地方不仅受到宋太宗的赏识,还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端拱初,换永清军节度,再知天雄军。吏民千余诣监军,请为本道节帅,诏褒之”。[8]8817王承衍在雍熙防御战中表现出色,受到宋太宗的认可。但王承衍作为宋太祖系的驸马都尉可以被委以重任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关。

石保吉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的次子,也是宋代驸马都尉中军功最卓著的一位,“保吉、承衍咸以帝婿致位藩镇,其被驱策、著戎功,则保吉为优。”[8]8829石保吉受到重用开始于雍熙三年镇守河阳。咸平二年(999)宋真宗巡视河北时,石保吉被任命为行营先锋都部署,已成为宋真宗的左膀右臂。咸平六年(1003)辽军南下,宋真宗日夜访求御敌之策,并制定作战计划。前线以定州为中心展开防御,后方则由石保吉率领重兵屯戍天雄军,以屏京师。景德元年(1004)冬,宋辽对持于澶州,辽军数十万向澶州北城攻来,石保吉时任驾前西面排阵使,“保吉不介马当其前锋,虏甚畏惮。驾至卫南,师已告捷。及振旅舍爵策勋,特加户邑”[9]540并用强弩击杀辽朝的顺国王萧挞览,一战成名。石保吉在澶州之战中大放异彩,促进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对于促成宋辽百年和平贡献巨大。

魏咸信是枢密使魏仁浦的继子。雍熙三年魏咸信出守澶州“澶渊要区,喉咽之地,慎择能臣,无易公者,遂命公往抚之,赐白金五千两。”[10]677咸平二年宋真宗北巡时,任命驸马都尉魏咸信为贝冀路都部署,“时方镇各控重兵以自卫,公至天雄军,始得步骑二千以随。劲敌之垒,烟火相望。公左实右伪,虚振军声,倍道兼行,直抵边郡。敌亦惮公威名,辟易而退。”[10]678-679澶州之战后契丹请和,宋真宗宴请功臣“面赏继隆、保吉,咸信避席,自愧无功,上笑而抚慰之”。[8]8806除此之外魏咸信在军事上的建树不多。以笔者之见,可能与其父为前朝遗老有关。

吴元扆为永兴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二品吴廷祚的四子。雍熙三年出守郓州。咸平三年(1000)“王超、王继忠领兵逾唐河,与辽人战,元扆度其必败,乃急发州兵护河桥。既而超辈果败,辽人乘之,至桥,见阵兵甚盛,遂引去”[8]8951吴元扆准确地判断出这场战斗的结果,提前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损失。景德四年(1007)武胜节度使、驸马都尉吴元扆请求边任。宋真宗对知枢密院王钦若说:“元扆继守藩郡,御众抚俗,颇著声绩,今已分并(今山西太原)、代(今山西代县)禁军屯泽(今山西晋城)、潞(今山西长治),可因以任之。”于是下诏令吴元扆知潞州。[1]1452并委任吴元扆掌管泽、潞、晋(今河北石家庄)、绛(今山西新绛)、慈(今河北磁县)、隰(今山西隰县)、威胜(今山西沁县)七州军戎籍。

前四位驸马都尉都领兵作战的经历,但前两位驸马都尉的军功明显超越了后两位。其他三位驸马都尉柴宗庆、王贻永和李遵勖则不再领出作战。柴宗庆曾经向宋真宗请求边任,宋真宗拒绝并解释道:“宗庆未尝更事,岂堪此选。卿等可召至中书,谕以疆埸无虞,恐动人情,故不许也。”[1]1730王贻永虽不在领兵出征,但入主枢府“本朝外姻未有辅政者,贻永在枢密仅十五年,常远权利,归第则杜门谢宾客,迄无过失,人称其谦静”。[11]302-303李遵勖在判许州时,转运使挑选士兵用来补充水兵,不考虑是否识水性,就强制调集。李遵勖反对:“强人以不能,将何用!”[1] 2726考察士兵的水性后,淘汰了十之七八。宋初驸马都尉大体上呈现出,军事参与度降低的趋势。

2 宋初驸马都尉参与地方治理

宋初驸马都尉不仅在军事上活动频繁,也积极地参与地方治理。王承衍和石保吉的政治生活主要集中在军旅上,参与地方治理的功绩较少。魏咸信和吴元扆的政治生活既有军旅也有地方治理,但以后者为主。柴宗庆、王贻永和李遵勖不再直接担任带兵将领的职务,转向担任地方长官。

镇安节度使石保吉从治所归朝,请求奉朝请“陈州民列上其政绩,乞许复还本镇。己未,诏奖保吉,仍可其奏。”[1]1449可见石保吉在地方治理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魏咸信对澶州的水患治理和农业恢复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一雍熙三年冬,镇守澶州时发现“河水湍悍,旧堤回曲,备御告劳,科率为患,乃径凿新渠二十里,以直水势,繇是十馀年间无衍溢之患”。[10]678魏咸信对澶州水利的治理保护了百姓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淳化四年(993)九月,“澶州河水暴涨,夜冲北城,坏居人庐舍及州宇仓库”。[4]9552宋太宗任命魏咸信知澶州进行治理。最初,宋太宗派遣内殿崇班阎承翰去治理水患,后又选派魏咸信前去协助。阎承翰认为正值隆冬,两岸冰锥堆积如山,况且水势汹涌,不是治理的最佳时期,于是自己返京向宋太宗建议来年春天再做打算。魏咸信趁着阎承翰回去之际,自己做主“鸠集诸工,自乘小舸,截巨浪,排层冰,绋纚造舟,是日亟就”成功的解决了水患。魏咸信做事果断,有勇有谋,同时反应出宋太宗识人颇佳。淳化四年冬,“时都大提点河堤崇仪使刘永恭大庀役徒,修筑堤塞,盛寒皲瘃,人皆苦之。”[10]678魏咸信体谅百姓上奏此事,言明利害,请求延至明年春初再修堤坝。宋太宗深表认同,决定暂缓动工。淳化五年(995)春,魏咸信亲自带领役夫二万修筑堤坝完成工程,并减省颇多。其二,澶州水灾消退之后,留下了肥沃的淤土。但百姓并没有种子去耕种,只能相聚在一起感叹发愁,讨论着如何流亡。魏咸信看到这种情况后立刻上奏申请拨粮“公奏贷麦数万斛,是夏大稔,民乐输还官,襁属不绝。由是人皆处业,贫者更富。”[10]678此举不仅稳定民心,恢复农业生产,而且减少流民,降低这场水灾对国家的危害。

吴元扆在地方的政绩同样出色。淳化五年,當时吴元扆知河阳,秋雨连绵,“尝值河溢,城将坏,躬涉泥泞,督工壅塞。民有避水于林杪者,既济以舟楫,又以家财赈之。时数郡被水患,独元扆所部民无垫溺。”[9]272吴元扆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又散家财以稳定民心,才使得此场天灾得以安然度过。吴元扆不仅在河阳留下功绩,而且在澶州和定州也做出了贡献。咸平三年知澶州时“转运使刘锡上其治状,诏书嘉奖,迁宁国军留后、知定州”,知定州任期满之后,吏民到开封贡马以求其可以留任“考满,吏民诣阙贡马,疏其善政十事,愿借留树碑,表其德政。诏褒之”。吴元扆受到当地吏民的拥戴,也得到宋真宗的认可“深所嘉叹,于帝婿中独称其贤”。[8]8951-8952

王贻永和李遵勖在地方任职之时,也为当地做出了贡献。天禧三年(1019),王贻永知徐州“河决滑州(今河南滑县),徐大水,贻永作堤城南以御之”。[8]13561当时水势浩大,为患三十二州县,而王贻永及时的筑堤防水,使得徐州没有受到水灾。王贻永知郓州时,“州自咸平中徙城,而故治为通衢,介梁山,春夏多水患,贻永相度地势,为筑东西道三十余里,民便之”。[8]13562修筑道路,减少水患,不仅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保证通商道路的安全,促进商业发展。李遵勖同样很爱惜民力,判许州时,“民方输租,仓官不时至,遵勖驰往受所输,仓官惶恐叩头,民大悦”。[1]2726

在肯定驸马都尉地方治理功绩的同时,也不可忽略他们的过失。驸马都尉柴宗庆就因在镇多次遣其部属扰民而被弹劾。景祐四年(1037)陕西转运使段少连弹劾驸马都尉、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柴宗庆“纵其下扰民”。[12]488康定元年(1040),诏:“判郑州、武成节度使、同平章事柴宗庆还朝,岁减公用钱四百万,部使者言宗庆贪刻,且纵其下扰民也。”[1]3055因柴宗庆多次遣部属扰民,当再次被外任为官时就遭到了御史的强烈反对“驸马都尉柴宗庆前在郑州纵其下扰民,及遣使问状,而托疾不即应,更请出为郡。公(贾昌朝)劾奏宗庆托国肺腑而所为不法,乃复使为群,恐益为民患”,于是免除了柴宗庆的外任。[13]99

3 驸马都尉参与中央政治

宋初驸马都尉晋升为使相并非一帆风顺,基本都会遭到大臣的反对。景德元年,保平节度使、驸马都尉石保吉曾求赏赐宰相封号。宋真宗询问宰相李沆的意见,李沆就明确反对:“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骤据台席,恐腾物议。”[1]1253之后,宋真宗又数次想要封石保吉使相,都因李沆的反对而不成。直到李沆去世,石保吉又屡立战功,才被拜为使相。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以新建南京,奖太祖旧臣,加同平章事”,[1]1906此时忠武军节度使、驸马都尉魏咸信已年老昏花。天圣四年(1026)柴宗庆请求被赐使相。宋仁宗询问辅政大臣的意见,王曾回答:“先朝石保吉、魏咸信皆历行阵有劳,晚年方除使相。且将相之任,岂容私请。”[14]313直到几年后王曾外任时,柴宗庆才被拜为使相。

驸马都尉王贻永在枢密执政十五年,其间中规中矩,受到当时和后世士大夫阶层的赞赏,“贻永性清谨寡言,颇通书,不为声伎之乐。本朝外姻未有辅政者,贻永在枢密仅十五年,常远权利,归第则杜门谢宾客,迄无过失,人称其谦静。庆历间,贻永位冠西府”。[1]4254驸马都尉李遵勖在天圣末年,时常到宫殿中密奏时事,论及朝政。刘太后问起最近外朝有何言论?李遵勖回答:“臣无他闻,但议者谓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李遵勖对宫廷内外的消息灵通,了如指掌。刘太后去世后,就秘密上奏:“后乳母晋国夫人林氏前多干预国事,中外病之,宜居之别院,限其进见,以厌众论。”[1]2878帮助宋仁宗打压了刘太后的残余势力。

4 驸马都尉参与政治的特点

宋初驸马都尉在政治、军事和地方治理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非是“崇爵厚禄,不畀事权”。但宋初任命驸马都尉担任实职差遣却包含着深层的政治博弈。

宋太祖的三位驸马都尉王承衍、石保吉和魏咸信在宋太宗组织的第一次北伐失利后没有得到领兵的机会,而在第二次北伐失败后得到了领兵镇守的重任。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征太原,并于五月占领,随即挥师幽云。宋太宗战败,丢下大军仓促而逃,“敌人追之仅得脱。……股上中两箭,岁岁必发,其弃天下竟以箭疮发云”。[15]20宋太宗不知所踪,前线将士发生哗变欲立宋太祖长子赵德昭为皇帝,“魏王德昭,太祖之长子。从太宗征幽州,军中夜驚,不知上所在,众议有谋立者,会知上处乃止。上微闻,衔之,不言”。[16]36而驸马都尉石保吉的父亲石守信也因此次事件而受到责罚。以不正常手段即位的宋太宗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宋太宗明白对他皇位的最大威胁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开始削弱支持宋太祖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势力。此时作为宋太祖的三个驸马都尉不能受到重用自然不难理解。天平兴国四年,赵德昭被迫自杀;天平兴国六年(981)二十三岁的赵德芳暴卒;雍熙元年(984)三十八岁的赵廷美因病而卒。宋太宗第二次北伐时,皇位有最大威胁的三个人都已不存在。此三人的先后亡故,宋太宗开始放松了对宋太祖系的警惕,并重用宋太祖的驸马都尉,给予恩赐,安抚人心。

宋初的七位驸马都尉可分为“将二代”和“将三代”。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和吴元扆都是开国元勋之子,而柴宗庆、王贻永和李遵勖则为开国元勋之孙。“将二代”在雍熙北伐失败之后的防御战中开始领兵,而“将三代”则没有领兵的经历。原因之一在于军中威望不同。雍熙北伐失败后,面对辽国数十万铁骑的反扑,此时宋太宗任命此前并无领兵经验的“将二代”驸马都尉带兵镇守要地。危急时刻宋太宗如此用人,可能一是利用“将二代”驸马都尉的军事家族背景以安军心,二是利用其安抚宋太祖系势力。“将三代”驸马都尉在军中的威望则不如“将二代”驸马都尉。原因之二生活环境和个人能力不同。“将二代”的驸马都尉从小生长在军中并跟随父亲出征作战,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如王承衍一直在父亲王审琦军中担任牙署。而“將三代”驸马都尉生长在安逸的开封城内。生活环境导致他们的军事能力和威望的不同。

宋初驸马都尉被委以重任是宋太宗巩固皇权的巧妙手段。宋初驸马都尉的父辈或祖辈都是权力中心的重要人物。“将二代”驸马都尉已经从权力中心转到军事,而这个军事权力远不能与父辈相比。“将三代”驸马都尉从军事转向了地方政治。宋仁宗之后的驸马都尉更是几乎不再担任差遣,和宗室一样成为统治阶层的政治花瓶。从驸马督尉家族权力重心的转变可以管窥到其他开国武将家族的势力转移。

注释

① 汪允普.《北宋驸马群体研究》北京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从驸马都尉的出身、政治情况以及尚主后对其家人的影响三方面展开论述;王晓晴:《唐宋公主婚姻生活研究》辽宁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论述了宋朝驸马都尉出身家族变化,即由“重臣勋贵之后”转变为“武将之门”。

参考文献

[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王晓波.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的对辽策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4):100-106.

[3] (元)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 (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舒大刚校点.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5] (宋)钱若水修,范学辉校注.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 (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M].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联合出版,1988.

[7] (宋)王应麟撰.玉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8] (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9] (宋)曾巩撰,王瑞来校证.隆平集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0] (宋)夏竦.文庄集[M].北京:线装书局,2004.

[11] (宋)徐自明撰,王瑞来校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2] (宋)王称撰,孙言诚,崔国光点校.东都事略[M].济南:齐鲁书社,2000.

[13] (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M].宋代传记资料丛刊第15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14] (宋)林駧撰.古今源流至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5] (宋)王铚撰,朱杰人点校.默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6]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涑水记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