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创新研究

2019-09-10 05:34孙宾
兰台内外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转型大数据

摘 要:现如今,我国社会整体环境在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下,逐渐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势态,人们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逐渐将关注重点转移到教育事业中。这其中,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国情之一。我国社会体系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导致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开展模式,已经无法承担越来越科技化的需求。因此,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对图书馆的开展模式进行改革,是现如今重要的举措。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展开详细的研究,为今后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图书馆;转型

引言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形式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已经逐渐转型为大数据形式,这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保证了人们吸收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在民众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文化传承、社会督导、文字内容等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公共图书馆发挥作用。然而,我国现如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态萎靡,严重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传统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储备量、运营模式、服务体系等,已经达到饱和,无法为人们带来更多新鲜的内容。因此,将大数据环境作为发展背景,不断的进行创新研究、逐渐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模式进行转型,使之符合当代人们的需求。

一、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由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具有高经费投入、高技术设备、高人力消耗等诸多特点,导致许多公共图书馆设备陈旧、读者少、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经费的短缺,不仅造成数字化程度严重滞后,而且造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经营困难,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采编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网站维护人员等,都严重匮乏。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仍是较为单一的借阅、读书、资料查询等较为传统的方式。而这些传统的服务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单一的服务方式也不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不仅为社会民众提供基础性的服务,也会定期开展专门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公益性服务。

二、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1.图书馆藏书方式转型

现如今,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馆模式而言,大部分严重缺乏科技能力,比如,人们在进行资料搜集时,要按照书籍类型,将与目标资料相类似的书籍整理出来,然后逐一寻找。与此同时,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加,公共图书馆对新书的采购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有限,在新书上架的同时,难以保证旧书的摆放,只能将其束之高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查阅效果。针对这个问题,运用公共图书馆RFID远距闭架典藏方式,就能够完善的解决。将图书馆中一些被人们浏览次数较多的书籍,通过RFID远距闭架典藏方式的分析,进行科学的种类划分,将传统公共图书馆中,按照书籍主题分类的模式进行改变,非常符合现如今人们的阅读需求。截止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内外知名的公共图书馆,都在使用这种模式,并且,已经呈现出一种广泛普及的发展势态。因此,将RFID远距闭架典藏方式,合理的运用到我国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健全发展。

2.加快社交软件应用

现如今,SNS软件和Blogs软件是在世界范围内,被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社交软件,而在我国,微信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必不可少的社交软件之一。随着社会体系科技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具社交软件具有的强大传播力,我国的很多行业,都将社交软件结合到自身行业的发展之中,使相关社交软件的成长速度惊人。然而,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不理想,阅读人群老龄化状态严重,对社交软件的使用也不成熟,导致相对于高校图书馆超强的科技感、阅读人群比较年轻、对社交软件使用熟练等优势,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针对于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目前大数据的社会环境下,必须结合社交软件具有的强大功能,使自身的服务能力逐渐提高,进而保证阅读人群的种类能够多元化发展,最终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改变资讯方式

现如今,针对各个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而言,直接、创意、即时、互动、呼应的DIIIR管理模式,能够符合人们对资料的阅读要求,已经普遍成为国外公共图书馆进行管理的主流模式。这种新型的公共图书馆咨询服务模式,能够将互动式多媒体资讯网站、智慧管理后台、智慧化自动图书馆等应用具有的作用,科学的进行整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而我国目前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以单一的图书阅读、文件搜索、电子浏览等形式开展,相比较于国外开放、灵活的管理模式,存在巨大的差距。针对于此,我国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健全展,逐渐创新出一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新型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跨界资讯管理模式。由于具有多元化的、专业的数据存储功能,具有创意的资料搜索功能,已经被我国公共图书馆逐渐普及,并与其他二十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发展。与此同时,在2018国际图书馆管理联盟学会中,被詹姆斯顿教授纳入大数据与SKA的主题讲座中。这种新型的资讯方式,能够将我国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完美的弥补,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全发展。

4.增强图书馆网站的易用性

我国公共图书馆现如今的主要职能,是对社会大众进行资讯的传播,而普遍的大众由于专业技术的欠缺,对使用专业数据库进行资料搜索的做法,还无法达到使用熟练,更有一部分知识水平较高的高校大学生,在此项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相比较于专业的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引擎操作简单、快捷的特点,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已經成为我国现如今被使用最广泛的搜索引擎。针对于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未来的建设中,必须将用户的使用便捷,作为公共图书馆网站设计的主要目标,并建立一个专业的第三方评价部门,对公共图书馆设计的网站,进行定期的监督、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公共图书馆能够被广大群众所喜爱,进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

5.推动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

针对于现如今,各个国家对图书馆管理提出的SoLoMo模式而言,主要就是强调图书馆管理中Social、Local、Mobile(社交性、本土性、移动性)等特点,指出,新型的公共图书馆,必须以SoLoMo模式作为设计的目标进行建设。现如今,我国在大数据的社会环境下,移动网络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已经基本普及。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将SoLoMo模式进行合理的整合,建立专业的APP软件,并严格管理、不断创新,保证各类书籍名称能够在好友与好友之间相互推荐,定位读者的通讯设备,将距离最近的公共图书馆位置,进行实施更新、推荐,合理利用资源共享,进一步确保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健全发展。

6.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针对大数据具有的多元化作用而言,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预测功能,通过该项功能发挥的作用,能够比较精准的运用具体的技术手段,详细分析用户的各种动作目的、想法目标、需求目的、习惯行为等,将用户的实际需求第一时间掌握,并将具体的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内容,呈现到用户面前。与此同时,大数据的预测功能也可以为政府机构、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情报机构等提供政策制定参考,加快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和创新进程。

7.重视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

从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东部沿海省市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覆盖率较高,中西部公共图书馆较少。农村图书馆普遍存在图书陈旧、经费短缺、管理混乱、图书管理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且农村公共图书馆大多是到县、乡镇级,村级公共图书馆较为稀少。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也有利农民精神修养的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是实现图书馆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展开详细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现如今我國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主要有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和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公共图书馆人均资源增幅较快,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等几个特点。与此同时,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存在数字化程度滞后,服务方式较为单一,主动服务意识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创新改善,比如,图书馆藏书方式转型,加快社交软件应用,改变资讯方式,增强图书馆网站的易用性,推动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重视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等,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增加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明宇,冯雨薇.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16,(106):35-39.

[2]曾敏敏,高小雅.论二十一世纪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9):65-67.

[3]周建民,冯伟光,李孝利.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上海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7,(25):59-64.

[4]贾长宇,孟冬梅.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问题研究[J].科学导报,2017(25):31-35.

作者简介:孙宾(1986-),男,汉族,安徽合肥人,职务:安徽省图书馆馆员,职称:馆员,学历: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转型大数据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