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19-09-10 18:43严杰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新媒体

严杰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来自媒体传播模式、外部环境、学生个性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挑战,教育理念、途径、方式等急需不断进行持续创新。本文主要从发挥主阵地作用、提升文化认同、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新媒体途径等对策入手,以期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研究

从理论层面上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社会意识深受社会生产的决定和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不断繁荣,特别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广大高校来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更好发展,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学生思维方式更加开放

需要看到的是,新媒体给人们思想意识的冲击不仅仅是内容、信息等物质方面的,也来自于对人们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上的冲击,这在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波动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通过新媒体的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意识更加活跃和开放,对于外来信息、思想的接纳和包容度更高,这就导致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互联网等新媒体上思想的影响。但是,由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上的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一些错误的思想充斥其中,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误导,甚至对主流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和阻碍,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需求更强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强调统一性和无差别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相对有限的,载体也相对单一。然而随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际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心理成长、情感方面的问题相对复杂,表现更加具有隐匿性,一旦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引导,很可能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比如,个别高校出现的学生自杀等极端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眭需求显得更加突出和急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三)学生主体意识不断提升

从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个人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从思想深处觉得自己“长大了”,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观点,不再喜欢受到外来意识的硬性干预,因此,对于教师采取灌输式、主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怀有很强的逆反和抵触情绪。同时,由于他们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到外来思想和因素的干扰,加之个性冲动、逆反心理较强,极容易受到来自新媒体上的不良思想的影响。应该讲,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发展任务和形势。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的就是对教育思维和理念的冲击。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相对较少,一般来讲主要是将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原原本本地宣传贯彻下去即可,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们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更加丰富的信息媒介,可以获得很多与思想政治教育不一致的思想和言论,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和功能受到较大影响。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还相对滞后,没有及时对新媒体的特点、规律进行针对性研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需要南辕北辙,事倍功半,难以取得扎实的成效。

(二)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出了挑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体系下,教育实施的途径相对单一,比如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集中专题培训、主题教育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存在一定的短板,一是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不紧密,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单方面决策的产物,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相对不足;二是这些活动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不强,特别是一些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成长联系不紧密,缺乏实效性和新颖性;三是没有充分应用好新媒体这个有利的载体和平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也相对不高。

(三)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出了挑战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特点来看,其很依赖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而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学生们的日常行为活动改变明显,由于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便捷性,学生们日常的交际、购物、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依托互联网和手机在虚拟的状态下完成,导致学生们对外部真实环境的重视不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标语、宣传栏等无法对学生们产生影响。二是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不断降低,特别是随著“佛系生活理念”在网络中的传播,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校园文化的传播积极性不强,参与意识不高,甚至产生事不关己的心态,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路径

(一)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们获取的信息千差万别,思想意识领域存在一定的混乱,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通过实施积极正面的宣传和引导,不断提升学生们明辨是非、应对网络负面信息的辨别力和抵抗力。一方面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针对大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和心理需求,积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先进的理论和思维去感染人。另一方面要及时答疑释惑。对网络自媒体上的一些负面论调要坚决予以回击和驳斥,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们明辨是非曲直,主动抵御负面思想的侵蚀。

(二)积极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

从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来看,虽然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比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但是从其产生的根源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在思想意识上存在偏差。比如一些大学生对西方普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非常向往,而对国内的教育生活状态存在不满情绪。这就说明,他们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自信,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思想意识缺乏文化的根。对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范畴中的先进元素影响他们,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起足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获取力量,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三)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从高校思想教育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们更容易接受那些潜移默化的方式,这就说明显性教育的作用与隐形教育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注重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显性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要主动出击,主动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不断加强对党的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等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搭建起广大高校学生与各级党组织之间的思想桥梁和纽带。而从隐形教育的方式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对校园文化、校园氛围的打造和营造,充分地用先进的人物、事迹等感染人、启发人、引领人,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引导,发挥优秀典型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各种阶段性的主题活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影响作用。

(四)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不能脱离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载体,而要注重从新媒体中获得灵感,不断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功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和活力。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们去关注,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向学生们及时推送时政新闻资讯、党的理论成果、重大政治事件等等,通过评论文章等方式,就学生们普遍关注关心的事件主动发声,以及将思想政治内容制作成抖音短视频作品等,不断提升新媒体平台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还要通过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微视频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引入和实施,从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新媒体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