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山甲马的艺术创作特色

2019-09-10 22:41刘明扬苏亭羽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

刘明扬 苏亭羽

摘 要:甲马,也称为纸马。尽管学术界对“甲马”和“纸马”称谓的问题尚未统一,但其民间木版画的创作内容和“甲马”的存在形式依旧运用于云南一些民俗活动当中。本文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以保山“甲马”非遗传承人张元文的甲马作品为例,分析在云南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甲马”的象征性、文化性和融汇性,明确“甲马”的艺术特征在今天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甲马;艺术创作;民间版画

云南甲马的形态实质是民间木刻版画。云南有关民间美术的研究人士多称为“甲马纸”。千百年来,云南甲马作为一种实物载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现象。云南甲马流布的地区,大致形成了三大核心区域,第一区域是以保山、大理为代表的滇西甲马区域;第二区域是以昆明、玉溪为代表的滇中甲马区域;第三区域是以曲靖、昭通为代表的滇东甲马区域。

保山的甲马在当地文化部门组织非遗普查的过程中发现的。2009年8月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而更多的甲马则收藏在博物馆、文化部门和收藏家那里。甲马之所以在保山流传、保存下来,主要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自然崇拜观念的影响。甲马的生存和宗教紧密相关,展现五彩缤纷的宗教祭祀是甲马流传所必须的生存空间。

第二,佛教文化传入的影响。丝绸之路开辟以后,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不断深入。保山处于滇缅古路的要道,是我国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之一。

第三,造紙术和印刷术的普及。公元829年,南诏国攻破成都后,数万名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随之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了云南。

第四,保山甲马传承人的坚守。20多年来,保山甲马传承人张元文认真传承前人甲马民俗工艺,他制作的甲马用色大胆夺目、图案千姿百态、雕刻美妙绝伦。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甲马才得以在保山流传下来并成为保山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甲马是创作者根据审美对象需求制作的物品,所绘制的各类对象和事物基本都是普罗大众流于民俗的精神寄托,作为古代民间心理疗方,伴随当地民俗活动长期存在。今天保山的甲马在一些较为偏远的村落的民间活动中仍被使用着,城市街头巷尾的民俗活动中还时常能够发现甲马的踪迹。

一、甲马的象征化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生态哲学思想,是上古时代统领“神灵”世界的基本思想。这里的“神灵”指的就是“大自然”。古人认为祖先和“神灵”共同构成“天”的观念,所以在甲马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神灵”形象的作品。云南原始宗教的信仰则主要来源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建立在原始社会图腾崇拜基础上的。因此,具有象征化色彩的“神灵”形象基本上都是民间木刻版画的制作对象。这些形象是由宗教信仰衍生而来的,甲马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大多是通过这类“神灵”形象来表达的。它与原始图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太上老君”甲马(图1)。民间文化认为“太上老君”是掌管仙界炼丹的神仙,这幅甲马作品蕴含的是民俗文化信仰的内容。“太上老君”代表着与“炼丹”相似的行业,因此,“太上老君”甲马在民俗文化中真正想表达的含蕴是行业“保护神”和产业“祖师”。甲马只是一种象征化的物品。这样的象征意义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它的意义也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二、甲马表现对象的多样化

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特点决定了原始宗教信仰也必然呈现多样化形态,正是由于各民族的信仰不同,“多神崇拜”才使得甲马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水有水神,山有山神,树有树神,土地有土地神。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给予人类丰富充足的食物来源,因此原始人类对动植物的崇拜也是极其深厚的。人们也把动植物作为“保护神”和“祖先”,许多原始氏族的姓氏也来自这些动植物。如汉族的熊氏、傈僳族的荞麦氏族等等,张元文师傅诸如此类的甲马作品还有很多,如“朱雀”“白虎”“甲马”等。祖先崇拜也是甲马重要的表现对象。人们对于那些在保护家园、保卫人民、行业祖师等等在某个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以及自家的祖先,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崇拜之心。如“关公”“鲁班之神”“孔子先师”等。

三、甲马对各民族文化的融汇性

甲马的表现对象是综合了各民族多神崇拜观念而产生的,这就意味着甲马并不只限于个别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阴阳观念、五行学说以及儒、释、道等文化,与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相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成就了甲马表达的形式和内容,使甲马版画呈现出云南独有的状貌。如“孔子先师”“鲁班先师”等,另外,在甲马的构图中我们还能看到“阴阳”观念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土科”(图2)中的男女形象,头顶上方的“日月”两字就代表着“阴阳”学说的观念。作品正中的八卦图也同时说明了甲马中蕴含的“五行学说”。

“甲马”方寸之中的黑与白,丰富的意向与简洁的平面组成了饱满的画面构图,是画家眼中的艺术瑰宝,是以刀为笔的神来之作。捉刀向木,不模仿、不复制。刻刀直刻在木板上粗犷剽悍的力量感,富于激情与表现力。人性化的“神灵”情态、个性化的民间艺术魅力,烟火人生与思想境界、精神生活与物质追求在“甲马”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今天的甲马版画图形种类更加包罗万象,飞禽走兽、自然山川、建筑交通等等,丰富多彩。每一幅甲马版画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抑或是神奇的传说,这些作品默默诉说着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它与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本主崇拜、民俗、宗教,以及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结语

保山“甲马”是云南民间美术的精品,是探寻民间艺术的桥梁,是艺术创作的直观母本,是各类文化研究的触角。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手工制品,展现着文化自信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和生命力。新时代的非遗传承,还需要创新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我们应通过不断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艺术创作中汲取灵感,让“甲马”艺术更具有新时代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魏建明.云南甲马造型的结构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丁今.民间甲马版画欣赏[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术创作、评论的人文价值生产与现代美育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山西省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创作员艺术作品展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艺术创作说明
“融合”不等于“覆盖”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黄河口芦苇画的文化生态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