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波
阅读策略教学与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期待、反思、批判”和“多角度、创造性、拓展阅读”均可纳入阅读策略的范畴加以研究。国内众多语文教育专家也呼吁重视指导小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某些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使学生透过文学作品与作者之间建立一种跨越时空的联结。而这种联结更容易帮助学生达成阅读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策略更像是学生基于文学作品主动与作者建立感性或理性层面联结的一个方法集。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能够逐步掌握阅读策略,提高运用阅读策略的水平,这对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存储和利用,达成阅读目标有一定的效果。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推测策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即引导学生将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成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积极思考,最后验证预测。这样,会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真正融入到故事中,积极探索故事的发展脉络。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呢?经过长期的摸索与课堂实践,我尝试将阅读与阅读策略教学的教学设计划分为以下四个小节。首先,启动背景知识。例如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或者知识所形成的时空背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理解作品和作者,推测作者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的组合,来判断文章中有哪些重要信息,以及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其次,整合信息。略去不重要的、重复的信息,把资料分门别类,并试着找出文本中的主旨句,归纳文本的主旨。这样,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或阅读后,就可以适时进行进一步推论,进行文本故事线索或情节的推测。再次,自我检查并修正误解。既然是推测,就会产生某种误解。通过自我检查可以判断此前的推测是否正确、对文章的意图是否理解,再结合、运用恰当的策略突破阅读中的难点。而修正误解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帮助理解。最后,再适当地引入提问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质疑进一步驱动阅读。
例如《青蛙卖泥塘》一课比较适合引导学生适当使用推测策略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试问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进入青蛙的角色,进入自我推理的模式:
小青蛙会怎么卖掉泥塘?它会如何介绍它的泥塘?它是怎样介绍的?谁会来买小青蛙的泥塘?
当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子、小狐狸等众买家表达了自己对泥塘的看法之后,猜一猜文中的小青蛙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老牛,你会买一个没有水草的泥塘吗?老牛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你会去采集草籽吗?小青蛙是怎么做的?
如果只有一两只小动物来过问这样够了吗?作者还会不会安排新的小动物加入买泥塘的行列呢?如果小动物买下小青蛙的泥塘之后,它们还会做哪些事情?
在教學这节课时运用推测策略,需要学生首先站在不同的角色上进行推测,当一系列的推理与假设铺陈开来,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并将自己置身于文中后,再透过教师的引导得出“作者透过这篇童话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应该保护、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建设我们的家园要靠勤劳的双手”的结论。当学生透过换位思考与推测,在小青蛙买泥塘的过程中与一众小动物的行为及反应产生一定的心理契合度之后,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这篇文章背后的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了。
此外,《我是一只小虫子》《小马过河》《蜘蛛开店》等课文,均适合以角色代入的方式适当使用推测策略加以训练。而《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等作品则需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才能够进行正确、合理的推测,需要的背景信息量较大,对于小中年级学生而言,广泛实践的意义就相对较弱了。
如何教学生掌握并运用推测策略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推测策略的教学过程。推测策略将学生在阅读中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了主动探索,将枯燥与乏味适当地转化为了轻松与快乐。推测的过程包括了猜想、推断与印证。其过程本身是一个跳跃的过程,尽管运用推测策略的训练过程存在一定难度,但当学生与文中场景和角色契合、与作者行文契合之后,教学效率也将得到提升。
未来,对于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推测策略的研究,我将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从课堂实践中寻找更加细小的切入口,剖析问题所在,积累典型案例,提升研究成效,真正让教学接近自然,做到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的三位一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生命光彩、闪烁个性的光辉。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