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理情
摘 要:结合笔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和心得,从创设情境引发情,赏析课文品味情,强化实践感受情,健全人格升华情这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的识字情感,课文朗读情感,作文情感中激发和使用情感进行阐述,从而体现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彰显情感教学的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 教学 小学语文
【正 文】 情感的含义: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教师能否发挥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总会产生各种的情感。道德情感,即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阶级的和民族的敌人的仇恨感,对社会的义务感、责任感,对朋友的友谊感等等;理智感,学生主要表现为对语文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美感,即学生对事物的美丑所产生迷恋、欣赏、向往、害怕、逃避、厌恶等情绪。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创造情感 创设情境
抓住学生的兴趣差异,兴趣爱好因人而异,由于个人的活动及其能力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差异,设置不同的情景,因材施教,选则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水平的机会。抓住学生的好胜心,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是教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表现自我,让他们在竞争中发挥才干。如各种竞赛、游戏、表演等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变化最敏感,也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创设出一些新颖奇异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形怪状心,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融情感于语文教学知识体系
(一)识字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分目标把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放在了第一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识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实施好识字写字情感教学,在识字教学中强调情感的作用,教师通过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写字智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对文字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汉字形体构造方面引发兴趣,进行情感教学,从汉字构造出发,充分运用汉字的这些造字特点进行识字的情感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学习汉字,学写汉字。从生活当中出发,指导学生观察这些东西,让他们在平时的逛街玩耍当中随意的欣赏,深入其中,去探讨里面的一些知识,培养一种兴趣。从汉字隐藏的故事进行识字情感教学,从汉字产生到现在,有关汉字的故事数不胜数,以故事的形式教学生识字,把学生引到汉字的故事当中,可以老师讲一些,也可以让学生查找。让学生动手,既学到了故事,又在脑海中加深了对这些汉字的印象,可能以后对汉字将产生更大兴趣。
(二)课文朗读中的情感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朗读,锲入情感,激起学生学习自觉性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激发学生情感、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教学,我们应重视朗读,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作文与情感教学
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总是直接跟情感体验相联系。因此,作文教学就情感诱发而言,尤为重要。
(1)、走进大自然,陶冶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正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孩子们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種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整个地用心灵来感知一切。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比赛、游览及其它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可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要求写《记一个游览活动》的作文;让学生观看一场紧张的球赛,要求写《记一次球赛》的作文。细致观察,深刻认识,丰富情感。学生只有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的道理。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应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更加敏感。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通向“为文始佳”的目的地。
(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指导小学生作文,不能采取硬性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须调整小学生的作文心境。苏联教育家聂恰耶娃就主张,把作文训练同阅读、美术、音乐等学科联系起来,在带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让他们摄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在指导习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以情感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框架,揭示了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抓住情感,才可获“文、道”之得,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能得以完成。
总之,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爱美、赏美、赞美的情感,还必须热爱学生,并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感知、思维、记忆、想像的认知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在把握教学内容时的兴趣、动机、意志、信念等情感的升发过程。因此,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学习心理学》………………………………… 燕国材 著
《新时期小学教学指南》……………………… .主编刘以林 冯克诚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