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四具抗战伞兵遗骨寻亲的故事

2019-09-10 07:22李一凡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周明伞兵遗骸

李一凡

3月5日,湖南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四具抗日伞兵遗骸的出土,让半个多世纪以来村民口耳相传的“天降伞兵”传奇,透过硝烟,以一种异常真实的形式扑面而来。

1945年8月,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鸿翔部队”,在附近的台源寺地区与驻守日军进行过一次激烈交战。在这场战斗中,击毙日军96人,4名伞兵长眠于斯。

74年后,两家志愿组织拉起一支团队,对战场一带进行挖掘,并出土了4具遗骸,经过鉴定比对,确定为牺牲的国民党伞兵,其中三人的身份得到确认。

3平方米的“现场”

毛笔头大小的毛刷,轻扫掉覆盖在遗骸上的泥土,然后放上一束白菊。盛放遗骸的托盘铺着白布,上面有三块破损伞布、一粒纽扣和被临时充当“棺椁”、装殓尸体用的物资箱残块。

每一样东西都要经过取样、编码、保存。随后,它们被分别装入带有编号的透明包装袋。

在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牧云寺地区,西北大学陈靓教授带领的考古团队,正在进行一次现场挖掘。

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在74年前抗战胜利前夕,曾发生过一场规模不大,但很是激烈的战斗。4名中国伞兵在战斗中殉国,遗体草草掩埋在牧云寺一带。

参与战斗的部队,番号是伞兵第一团,代号“鸿翔部队”。这是中国第一代伞兵。1944年1月1日,国民党伞兵第一团成立,编成二十队。

从2018年5月起,陈靓所在的这支“遗骸挖掘团”就在此扎根,勘探、挖掘3平方米的土地。挖掘之初,考古团队一度没有任何发现,直到更改挖掘位置后,终于发现一根腿骨、降落伞布碎片及衣服纽扣、牙膏皮残片等。2018年5月20日,考古专家确定,出土伞布的花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靠毛刷和竹签,一件一件清理,考古团队最终“解刨”出4具抗战时期的男性遗骸。通过出土军装、物品的信息,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其中三具遗骸分别是:周剑敌,成都人;孙根长,浙江人;章峰,南洋华侨,祖籍广东梅县。第四具遗骸至今没能确定身份,只能暂时定名为“无名氏”。

倒在黎明之前

时任国民党少尉排长的刘勋加入“鸿翔部队”时,刚刚二十出头。他回忆,部队以美式装备为主,训练基地在昆明。成立一年的“鸿翔部队”堪称战绩彪炳,先后在两广和湖南日占区进行三次空降作战,在广东开平实施伞降突击,并攻占广西丹竹机场。下一战,就是南岳脚下的湖南衡阳。

此次空降,伞兵主要任务是在敌人后方进行打击,阻挡日军进攻贵阳。在当地,日军的主要兵力聚集在台源寺,驻有一支加强连和骑兵中队,共计300人,负责维持后方秩序,并为前方8个师团提供物资补给。

1945年7月底,伞兵总队第二中队的官兵乘坐15架C46运输机,在20架战斗机护航下,从昆明巫家坝机场飞往衡阳。8月5日,战斗正式打响。两个多小时后,空降部队全歼日军。

那年12岁的村民陈玉龙还记得战斗结束后,有4人陆续去世。“伞兵简易制作了两个棺材,尸体用降落伞包裹,埋在了牧云寺斜对面的小山上。”

战斗结束没多久,日本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至此结束。“鸿翔部队”的四名官兵,倒在黎明之前。

老兵的遗憾

刘勋常常感叹,如果当年的战友们还在世,能看到日本投降,“应该会非常慰藉”。他曾说,自己一直有桩心事无法释怀,那就是黄埔军校第16期同学、二分队上尉分队长周剑敌在台源寺战斗中牺牲,由于没有具体住址,军方一直没能找到他的家人。

更多类似的故事或将上演。周明来自广州,46岁的他一直有一个习惯:从不拒绝任何一个未知来电。周明的外公曾是一名国民党伞兵,祖籍浙江,参加过抗战。1945年,周明的母亲在南昌出生后,就被外公送给广东梅州一位军人寄养。

4具空降兵遺骸,有一位孙姓浙江人,此外“也有一个梅州人”,这些巧合,让周明觉得“跟自己有些关联性”。看到遗骸挖掘的消息后,周明联系上了负责收殓的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目前正在等待DNA配对结果。

在湖南衡阳,志愿者也在为牺牲英烈寻找亲属。在志愿者心中,找到亲属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摘自《新京报》)

猜你喜欢
周明伞兵遗骸
小伞兵
小刺猬与小伞兵
柴垛上的石头
提神
36具志愿军遗骸在韩入殓 31日归国
结婚了
韩将归还68具志愿军遗骸
朋友
脱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