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观生
编者按:有这么一个人,力戒浮华,势要把青春和毕生的精力都献给特别的天使。这个人,便是广东省特级教师——李敬梅。因从事的职业较为特殊,从初为人师,李敬梅老师便自觉树立起艰苦奋斗的意识。正是凭着内心坚定的信念和干劲,21年来,李敬梅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潜心教研,从打破“按年龄编班集体授课”教学模式到提出“分类教学,分层推进”教学改革,从“以生活为核心的个别化主题教学”的研究到“生本课程体系”的开发,用实绩让山区特殊学生得到润泽。
李敬梅,全国希望工程优秀乡村教师、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广东省特殊教育特級教师、广东省特殊教育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河源市特殊教育首席教师。21年的寒暑易往,她以一颗质朴而赤诚的心,在山区特教的讲坛上勤奋躬耕,默默奉献;21年的特教生涯,她爱生如子,诲人不倦,铸就师魂;21年的山区清劳,她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培养残疾孩子升入高等学府,走上工作岗位。这个平凡的客家女子,把宝贵青春献给了山区特殊教育事业。
爱,在坚定的信念中萌芽
1995年,中招填报志愿,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老师问李敬梅是填报普师还是特师,她问:“老师,特师是做什么的?”老师告诉她,特师就是教育残疾学生的。当时还是孩子的她想,残疾孩子很可怜,需要更多的关爱,于是她选择了特殊教育。家人不同意她选特教,认为总跟残疾人打交道,没出息。朋友劝她:“老让这些残疾孩子围着你转,干一辈子也不可能桃李满天下,何苦呢?”但自从踏进特校大门,面对聋哑孩子那一双双饱含渴盼的目光,面对家长心酸的泪眼,她投身特教事业的信念就无比坚定了。李敬梅对自己说:“我要把青春和毕生的精力都献给这群折翼的天使,用爱为我的学生铺路,用坚强的手为他们搭桥。”
李敬梅从18岁开始成为一名特教老师。那时,河源特殊教育刚刚起步。开学之初,学校没有教材和任何教学资料,也没有行家指导。为了不负学校的重托和家长的期望,李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经常利用双休日独自一人自费到惠州和广州等地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交流。每次外出,李老师都自己掏钱带回许多特教专业书籍、音像资料,带回教材及配套的教具和学习资料,不断摸索聋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李敬梅老师认为,聋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她主动购买了《中国手语》《聋儿早期康复教育》《聋儿家长必读》等书籍赠送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教学。
李敬梅老师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和精心照顾。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衣服,换季时叮嘱学生多喝水。学生病了及时送他们到医院就诊,垫付医药费,亲自在医院照顾他们,护理他们。从学习、思想、身体、生活上全面关心每一位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贴心人。
1998年,班上有一个学生叫小兰,她很自卑,性格内向。一个星期六的傍晚6时左右,李老师接到小兰妈妈的电话,说孩子不见了,她立刻放下刚端在手上的饭碗,打电话联系所有的学生,但都没有消息。此时,她心急如焚,不顾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撑着伞和小兰的父母一起四处寻找。找了将近4个小时,最后在公园的一个角落找到了她。当时,顾不得全身湿透的李老师一把抱起了小兰,自己竟呜呜地哭了起来,而小兰却用手语说:“反正我是个哑巴,是一个没用的人,你们别理我好了。”看到小兰执意不肯回家。李老师站在雨中哽咽着用手语跟她讲张海迪顽强拼搏的故事,讲海伦·凯勒的故事。经过她的苦苦劝说,小兰终于同意回家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李老师选小兰做班长,提供机会让她上台演出,使她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慢慢地帮她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在李老师的细心关爱下,小兰慢慢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积极进取的女孩子。后来经过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毕业后在国企上班。
20世纪90年代,山区特校办学条件简陋,李老师给聋生上语训课,只能凭一张嘴,从口型、舌操、呼吸、基本发音、看话、听音开始训练,采用各种特殊手段引导聋生用视觉感观察老师说话的口型,运用触觉,从声带振动的差异比较找到发音部位,模仿声音。每教会学生一个音、一个词都要经过无数次强化训练。虽然每天都是在一种含混与清晰、嘶哑与喊叫的情境中教学,她却忘我地沉醉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经过训练,原本不会说话的罗剑峰同学较为清楚地说出了“我爱妈妈”,同时还喷了李老师一脸的口水。可是她顾不上擦,连忙伸出大拇指表扬道:“好,真好!”这可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啊!李老师激动得把孩子抱起来,像个小孩那样欢叫着。
李敬梅老师是一名全科教师,曾任语训、语文、体育、律动等学科的教学工作。为了让残疾孩子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能成为残而有为的人才,李老师不惜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不计报酬地教学生舞蹈、小品、书法。学校没有舞蹈室,李老师只能带着孩子们在粗糙的操场上爬、滚、翻、跳。鞋子磨烂了,衣服磨破了,膝盖常常青一块紫一块,她从没半句怨言。2004年的助残日,学校要举办专场演出,李老师负责排练舞蹈和话剧,指挥全场演出。当时她正是怀孕初期,由于太劳累,出现先兆流产危险,医生命令她卧床休息,可是演出在即,她瞒着医生和家人,继续投入到节目排练当中。演出当天在医院打了一针就赶赴剧场。因为聋生在舞台上不能没有指挥啊!当看到聋孩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看到自己创作的话剧深深感动了观众,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李老师一边流泪,一边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山区残疾儿童的家庭,大多经济困难,不少孩子因此辍学。为了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有学上,21年来,她与班子成员拉赞助,共争取到50多万元助学金,解决了30多位残疾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她曾到各居委会、农民老乡的家里做工作,说服家长送孩子继续上学;冒雨帮家长寻找走丢的孩子;把家在偏远乡村的学生接回自己家中照顾。
时光匆匆,许多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被淡忘,但有一个情景她却永生铭记。那是初为人师新生报名时,一位家长握住她的双手,流着泪说:“李老师,我家哑古就拜托您了!为了他,我们四处求医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一大笔债。孩子慢慢长大了,我们真不知怎样和他沟通,更不知如何去教他。希望他能跟老师学点知识,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他能独立生活我们就放心了。”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教育康复一个孩子,就拯救了一个家庭。因为责任和爱,李敬梅谢绝了几次工作调动的机会;因为责任和爱,她对特教永怀激情;因为负责和热爱,她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与拥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幸福!对特教,李敬梅老师有一份难于割舍的情怀。
爱,在敬业的岗位上成长
优秀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发现教学问题,并能找到解决的办法。21年的特教生涯,李敬梅老师致力于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潜心教研,她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这方热土,做河源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领航人。2001年她成为学校教导处主任,2008年被提拔为副校长。
工作之初,班上的听障、智障、视障、脑瘫、自闭几类儿童一起授课,用的是普校“丁氏版”语文教材。上课时,视障学生静坐在教室呆呆地望着她,听障学生一脸茫然,多动症的智障孩子像个化学分子,一会儿在地上打滚一会儿又冲出教室,自闭症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拿着笔不停地在练习本来回划着。这种状态下,课堂教学根本无从下手。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每天放学走在回家路上,李老师眼在流泪,心在滴血。不行,特殊教育不能是普通教育的简单复制,按年龄编班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找到一条出路!作为科班出身的她,看到学校教学的问题所在,李敬梅老师第一次向校长提出了“分类教学,分层推进”教学改革。她建议把学生按启智、启聪残疾类别进行编班,在班里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以全国统编的人教版培智学校教材、聋校实验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同班级学生按认知水平分A、B、C组,针对各层次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布置星级作业、设计质量检测的试题。分类教学,分层推进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学习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总结,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分类施教,分层推进”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多重、重度残疾学生越来越多,现行的培智教材显得过于繁难与陈旧,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分科教学重知识的传授,特殊孩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不能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教学必须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活与成长。基于此,2014年开始她在培智部进行了“以生活为核心的个别化主题教学”尝试,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为目标,打破单一学科教学界限,进行主题整合式教学,大力开发主题教学资源,探究个别化教学模式,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方案。李敬梅老师组织申报了省教育研究院课题《智障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她以课题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对培智课程进行了重构,分主题课、艺能课、康复课、职教课、潜能开发课;把个别化教育落实在教学评估、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各环节当中。她主持开发了培智学校主题单元教学资源库和学生课程评估系统。主题单元教学以生活为核心,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活,实用性强,便于学生接受。课程评估包括认知、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感官知觉、生活自理、社会技能七大领域,全面系统。她对脑瘫、自闭症、言语障碍孩子实行抽离式一对一康复训练。她提出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特殊学生模式的构想,与华达汽修厂、希尔顿等企业合作办学,开发了30多项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学校形成了“教育康复并重 体育艺术齐鸣 职教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格局。
“以生活为核心的个别化主题教学”针对性强,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做到尊重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但是整合式主题教学知识不成系统,比较零散、碎片式,对于高功能的学生,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2017年,李敬梅老师在钻研《义务教育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带着教研组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研究。依然以生活为核心,从“沟通交流”“艺术与创造”“科学与探索”“身体发展”“个人与社会”五大领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世界”七大主题构建培智生本课程体系,开发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主题单元校本课程,建设绘本阅读、艺术休闲、特奥运动、学生工作坊、职业教育、研学旅行特色校本课程。生本课程体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的进步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省内外兄弟学校慕名前来学习。
此外,李敬梅老师在启聪教学部推行“以口语为主导的全沟通教学”,开展“聋校语文医教结合、强化口语、说写并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她开发了聋校“沟通与交往”校本课程,编印了《沟通与交往》校本教材12册。教材编印期间,她甚至有过通宵达旦地持续工作达34小时的经历。该课程获得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沟通与交往》教材以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的沟通应用为本位,分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家乡、祖国五大领域,把人际交往环境、人际交往活动、人际关系、交往礼仪等置于这些领域中,每个领域有若干个主题,在单元主题的编排上,做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词语、句子、句式、情境对话、小练笔教学活动。该课程的开发,填补了沟通与交往学科无本可依的空白。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交往体验、社会参与、合作共享,初步学会口语、手语、笔谈等多种沟通方式,具有在不同情境中与人沟通交往的实际能力,懂得交往的礼仪,养成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往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研究让李敬梅老师的教育视野更加开阔,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在成就了学生、发展了学校的同时,她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日渐丰盈起来。近年来,李敬梅老师撰写的近10篇论文在《现代特殊教育》《中学语文》《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
爱,在无私的奉献里升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长期的坚守和打磨,李敬梅老师已经由一个稚嫩的小姑娘逐渐地成熟起来,成为广东省特殊教育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殊教育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廣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敬梅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近4年,她每年到龙川、连平、和平、紫金、东源各县送课、听课、评课,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研究活动。2017年冬,李老师怀着六个月身孕、在重感冒的情况下连续两个星期奔走于县区特校之间送课,一个高龄孕妇早上6:00出门,晚上9:00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同事们都说她是“拼命三郎”,说她身上总有用之不竭的能量,说她总是竭尽全力地满足他人的需求。在李老师看来,这是一种责任,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别人认为可以不做而有益于他人的事,做就要做到最好。李敬梅老师曾到杭州聋人学校、惠州特殊学校、韶关特殊教育学校上示范课。特殊孩子个体差异大,外校上课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教学设计也许完全不同。外校讲课激发了她教学艺术的灵感,磨炼了教学基本功,挑战了身体的极限。在成就他人的同时,她的教学主张得到了推广。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李敬梅老师是山区特殊孩子的点灯人,她从教21年,执教聋生语文教学21年,形成了“清·简·温·润”的教学风格。清,即清朗,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就如一颗颗珍珠,总有一根线把它串起来。清朗的课堂犹如缓缓流淌的东江之水,给人明丽之感。简,即简约,教学目标不贪多求全,讲究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教学手段灵活而不花哨。正是客家人憨实的品性,从不喜欢华而不实的东西。简约的课堂给人扎实成熟之感。温,即温情,课堂上,李老师始终饱含激情,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追求师生间、学生间和谐共生。这是客家人待人之道,一视同仁,充满热情。温情的课堂能培养孩子的自信,激活孩子的思维。润,即润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追求同步,不强调唯一,以文育人,润物无声。正如万绿湖那一潭充满生机的绿,润泽的课堂给人鲜活之感。
李老师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把上好每一节课当作一天当中最美好的呈现。课堂上,追求教師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激活,和谐共生;追求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注重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注重强化口语,说写并举;注重聋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她主张生活语文,她的学生都有一本特殊的作业本,叫作“笔谈本”。平日里,师生间的聊天,孩子们会随手拿起笔谈本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而李老师也会在笔谈本上和学生沟通。每次活动课,也是她的语文课。她会制作很多词语、句子卡片,让孩子们随时随处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她的课堂里,每一个处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都得到爱与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自由精神尽情地舒展与绽放!一位学生曾这样评价:李老师是我们启聪九班的语文老师,也是学校副校长。她非常喜欢语文,也喜欢给学生们上语文课,也能让许多学生喜欢上语文,并带领我们去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李老师工作务实、教学有方,许多老师将她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她值得我们信任,如果我们遭到不公平待遇,她会帮我们讨回公道。她很守信用,哪怕再忙也不会“爽约”,自然获得我们的好感,赢得我们的尊敬。我们已经把她当作知心朋友了。
21年来,李敬梅培养了一批聋生从咿呀学语到走上演讲台,从初进校园的小不点儿到步入高等学府,踏上工作岗位成为有为青年,她任教的学生参加中考取得全省第一的佳绩。李敬梅老师也获得了“国家级希望工程优秀乡村教师”“全国优秀园丁”“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等殊荣。
特殊教育,情牵万家,情长,路更长。我们相信,她双脚走过的地方,必将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