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2019-09-10 19:53纪桂玉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纪桂玉

【摘要】“深度教学”理念是对当下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的反思与纠正,是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理性导向。它要求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深度备课”,遵循“有限教导”和“多元教导”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倡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教学  回归本真  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开展,“深度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是追求教学的“发展性”;其实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或任务,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深度教学”理念是对当下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的反思与纠正,是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理性导向。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深度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提升数学课堂文化底蕴,强化数学学习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播数学的文化价值。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仅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视野是非常狭隘的。“深度教学”强调教师要“深度备课”,要求教师应加强数学课程的包容性与知识结构的深刻性;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跨时空、跨学科的“纵横捭阖”,把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不断强化数学课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

数学教材中每个符号、每个概念都凝聚着先辈们探寻数学真理的汗水和心血,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一步步迈入现代文明。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立足当下、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内心产生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的深厚情感与不竭动力。

二、设置挑战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

“深度教学”倡导教师要设置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经过假设、联想、推理、类比、思辨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探寻解决现有问题的策略,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发现新的问题、探寻新的规律;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开放性视野和创新能力”等深度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育人目标,教师需在课前进行深度备课,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力求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和探究积极性。

1.学习任务要有“挑战性”

教师要呈现的学习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本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思维能动性的原则,使其产生认知“不平衡”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产生渴望找到问题答案的动机。例如,教师设置的应用题数量关系不能太简单、直白,最好能有隐藏的条件,让学生通过一番分析推理,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理清数量关系,顺利解决问题。

2.学习任务要有“实效性”

“实效性”主要指学习任务应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土壤。教师呈现的问题材料要有主次之分,注意问题材料的内在联系、知识的前后衔接;问题材料的设置要疏密有间,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探究、思考与交流。

简而言之,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挑战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化发掘、思维品质得到最大化发展。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会觉得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学习经验,心中会油然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三、遵循“有限教导”原则,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深度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有限教导”,尽量控制自己的讲授与指导,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去探究与思辨,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去解决疑难问题,发现新的问题、现象与规律,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践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限教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讲”,以便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与交流时间;二是教师要善于“隐身”,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当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都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才施以适当的讲授与指导。

四、实施“多元教导”策略,营造灵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深度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多元教导”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提出的独特方法与见解;要使学生得以感受探究规律、发现真相、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愉悦感。下面介绍几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多元教导”法。

1.把“儿童化元素”融入教学

“儿童化元素”是指游戏、故事、儿歌、谜语等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娱乐方式。爱玩、好奇心重是小学生天性使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并善加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教学需要和主题学习任务,把 “儿童化元素”融入相应的教学环节。这样做,可以让数学课堂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刻板、严肃的氛围,营造出灵动、活泼的轻松气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点和难点很多,如果只是用传统的板书呈现,既无法全面展示概念以及法则的探究过程和演变规律,也无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能更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发现规律、验证猜测,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变得直观可感,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弱化了教学难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把问题化抽象为直观、化烦琐为简单。这样,学生学得容易、教师教得轻松,让数学学习变得既轻松又快乐。

3.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运用较多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的最佳方式。对于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应注意的是:(1)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進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要按学生的性格特点、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合理搭配,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让活泼外向的学生带动安静内向的学生。教师还要鼓励小组成员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2)合作学习的主题应具有“挑战性”与“实效性”(上面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赘述),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思维与技能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时刻注意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各小组学生解决通过各种努力都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或者参与某个小组的交流讨论,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与焦点问题。

五、注重数学情感培养,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深度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为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够让数学的学习意义和重要价值深植学生内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坚定的学习信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由此可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感与获得感),是使其对学习数学保持长久热情和持续注意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论如何整合教材、如何确立探究主题,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与辅助教学手段,都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这个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周彬.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