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格
读雨果,就好像是由他领着你在巴黎圣母院中踟蹰,将每一处隐秘的石雕浮刻和透亮的彩绘玻璃,与人性中的沟壑丘陵比较。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好像是他把你推入雷雨中一辆飞驰轿车,车越来越快,雷暴越来越愤怒,他的声音也越高越急,直至最终你头晕目眩耳鸣,只能看见车窗玻璃上被狂风吹开的水珠。
在南通中学校园里,季姝含谈起阅读。见面时,她脸上还尚有疲惫,但聊起阅读和写作,她神采飞扬。
今年已经读高三的季姝含,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我有抗压的武器。”季姝含笑着说。每天早晨六点多就奔向学校,晚上到家十点多了,有时候的确很累,累到想撕书,想摔笔。每当此时,她就读几页喜欢的书,或者把冒上心头的语句写在草稿紙上。读读书,写写字,她便能瞬间安静。因此,“哪怕高三紧张到分秒必争,但我仍然坚持每天读半个小时的课外读物。”季姝含说,“我在阅读里,能获得更多,比如心灵的安宁。”
“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季姝含妈妈说。季姝含的妈妈做行政工作,爸爸是警察,他们从未刻意培养孩子阅读,只是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在家里各个角落放上书。小时候的季姝含喜欢翻书,不识字就看图,自己看着图片猜文字。“经常读书读得忘了吃饭,吃饭要叫好几次。”季姝含妈妈说。
初中时,季姝含开始写作,最开始是偷偷用一部旧手机在网上写文章。初二时,她写作的事情被妈妈发现。妈妈看到女儿的文字才发现,女儿比她想象的懂事、深刻。妈妈和季姝含深谈了一次,季姝含告诉妈妈,于她而言,文字更像是容器。在她一层层剥落的时候,在膨胀的自我观念无处安放的时候,在面临选择犹豫徘徊的时候,文字稳稳地接住了这些,埋下了这些,并且在她笔下生长、破土,成为她从前不敢想象的乔木。她想叛逆时,想放弃时,就选择记录。这些记录让她的不习惯,她的柔情,她的阴暗,悉数找到了贮存的空间。“这是我的成长历程,即使是轻盈渺小的,也弥足珍贵。”“如果写作能让她不那么拧巴,我就支持她。”虽然妈妈很担心写作会影响女儿的学习,但她把这些担心悄悄埋在心里,每天默不作声地陪伴着女儿。
高中时,季姝含的作品陆续获奖,看着女儿站在领奖台上,那么自信那么耀眼,季姝含妈妈的心,开始一点点落下来。“好像写作就是她的心灵栖息地。”季姝含妈妈说。而谈及家庭对她的最大影响,季姝含说,是父母对她的无声支持,即使她考得不尽如人意,父母也从不叨叨埋怨,哪怕明天就要考试,看她状态不好,妈妈依然会悄悄放一本书在她枕边。
季姝含偏爱严肃文学书籍,她习惯在阅读的同时,思考、揣摩,品味作者的想法,并试着理解书中每一处遣词布置的用意,通过自身的理解、消化,把作者的思想化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她说:“即使老师只要求每周做一些摘抄,我仍会坚持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随笔练手,保持对文字的灵敏与热情。”
谈及对写作的理解,季姝含说,写作要坚持“我手写我心”,只有写你真正想写的东西,抱着充沛而真挚的感情,抱着赤诚而独到的见解,笔下的内容才会灵动,才会有熨帖的温度和与众不同的、吸引人的灵魂。
即将面对人生的一场博弈,季姝含很淡定,她说:“我把胆怯、迷茫,都交付在了文字里,记录下来,就有了力量和勇气。”她热爱阅读和写作,也感恩因此得到更多。
季姝含: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17)班学生,获第27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国家级特等奖,第20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国家级特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