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型人工晶体SBL-3与微单眼视设计术后视力及满意度的比较

2019-09-10 02:10丁振强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1期

丁振强

【摘要】目的:比较双眼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型人工晶体SBL-3和单焦点IOL微单眼视设计的术后视力和满意度。方法:前瞻性研究。录入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的患者32例(64只眼),分为SBL-3组16例和微单眼视设计组16例,分别植入SBL-3+3.00D和非球面IQ人工晶体。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双眼裸眼远、近、中距离视力,术后3个月进行调查问卷评测,评测脱镜率、满意度。正态性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秩和检验非正态数据,x2检验对计数资料统计。结果:术后SBL-3组和微单眼视组双眼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046±0.77)、(-0.008±0.03)(T=1.782,P=0.096),中距离视力分别为:(0.015±0.099)、(0.008±0.09)(T=1.782,P=0.337),近视力分别为:(0.054±0.0788)、(0.038±0.09)(Z=1.7882,P=0.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脱镜率均为93.3%(1/15),主要视觉不适症状如复视、夜间视物困难和眩光等两组无统计差别。结论:双眼植入区域折射SBL-3与单焦点非球人工晶状体微单眼视设计均能获得全程视力,两种方式对于不同的白内障患者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具体应用哪种需视患者情况而定。

【关键词】人工晶体,微单眼,非对称区域折射型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027-02

随着人工晶体工艺和制作技术的成熟及发展,白内障正在向屈光性手术发展,白内障患者术后脱镜也可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年轻化的视力。最近几年,一种新型设计的多焦点IOL(muh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SBL-3(Lenstec,美国)进入临床应用,目的是在提供良好远、近视力的同时减少不良光学现象的发生,此类型MIOL设计基于非对称区域折射概念,虽然,可降低到7%光纤能量损失,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夜间光学不适症状,患者自付比例较高,致使当今的主流还是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为主。但是由于单焦点晶体只能满足远视力的需求,近处用眼须依赖眼,术后近距离用眼带来不方便。有研究报道,单焦点晶体应用微单眼视设计,可以弥补不足,提高术后脱镜率。本研究比较两种手术设计方式,为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眼科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并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人手术的患者32例(64只眼)。纳人标准为:本市可以随访的白内障患者;术后日常生活中对脱镜有需求;角膜曲率相關检查设备检查患者角膜散光<1.00D;瞳孔直径和功能正常;排除其他眼部全身疾病;所有患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49.0-82.0岁,平均(66.2±5.3)岁。男性9例,女性23例,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分组方法:根据患者自愿选择自愿接受的原则,筛选的手术患者分为SBL-3组16例(32只眼),微单眼视组16例(32只眼),分别植人SBL-3和单焦点非球面爱尔康IQ IOL。(2)检查方法:卡孔试验鉴别检查标记优势眼,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5 m和30 cm视力,Logarithmic VisualAcuity chart视力测试卡检查80cm视力。(3)手术设计:微单眼视组术前尽量确定优势眼,优势眼按照术后完全正视化设计,非优势眼则按照术后1.25-1.5 D近视化设计。SBL-3组双眼均为术后正视设计。每位患者两眼手术时间间隔为1周。(4)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完成。术眼做10:00位2.2mm透明角膜切口,1:00位做侧切口,前房注人黏弹剂,CCC,直径约5.1mm,吸除浑浊品状体,植人IOL,吸除黏弹剂,切口水密自闭。

1.3观察指标

(1)视功能问卷调查:患者需详细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并在主诊医师或亲属的陪同指导下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观视觉适应、立体视相关问题。(2)术后观察随访1视力和离焦检查:术后1d、1周、3个月,常规就诊,检查5m、30cm及80cm共3个距离下的UCVA分别代表典型的未矫正远视力UCDVA、中视力UCIVA、近视力UCNVA,对侧眼术后3个月,检查裸眼的远距离、近距离、中距离视力以及双眼屈光状态2视功能及满意度问卷调查:术后3个月回收调查问卷整理记录。满意度评分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为1~1 0分。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间性别分布比较),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术前术后视力视功能调查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视力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情况,视力如表1所示,两组UCDVA、UCIVA、UCNVA,微单眼视组和SBL-3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满意度对比在远距离视物两组均无明显困难。SBL-3组中3例患者在近距离视物如阅读报纸、较小食品标签上有明显障碍,其中1例仍需戴老视镜。微单眼视组2例视近易疲劳,偶尔依赖老视镜。中距离视力即电脑工作距离,两组均无明显的困难。SBL-3组1例患者夜间发现比较明显的眩光,微单眼视组中无明显眩光的患者,有1例患者诉偶尔眩光,但不影响夜间活动。日常交通出行活动,如骑车、徒步上下楼梯、夜间运动等两组均无明显影响。患者术后全程的脱镜率上,两组均可以达到90%以上。

3讨论

单眼视设计由Greenbaum首先应用于双眼白内障患者,.临床上设计方案为:优势眼正视化设计,非优势眼设计为-1.75~-2.00 D,微单眼视是在单眼视的基础上升级演变而.来的,优势眼正视化设计,非优势眼设计为-1.25-1.50 D,能够提供白内障术后更好的远中近视力表现,摆脱术后对于眼镜的依赖。SBL-3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中心光线非对称折射在视网膜形成两个焦点,依据同时知觉的原理,大脑皮质无法融合,屈光力差别过大的两个物象,并且大脑会自动选择清晰的焦点。SBL-3下附加的视近区域的屈光度为+3.0 D,这种设计与衍射折射型人工晶状体屈光一致,但是从设计原理推测会有良好的对比敏感度和术后视觉质量。

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都可以达到较好的双眼裸眼远视力和中距离视力,近视力分别为SBL-3组0.054±0.078,微单眼视组0.038±0.09,完全能满足视近需求,但是两组患者中均有小部分患者偶尔依赖老视镜,视近易疲劳的现象。有研究推测SBL-3设计的远近区域导致.光线利用率下降有关。微单眼视组术后患者视近主要依靠术前设计的近附加眼,正视眼极少参与,因此部分患者术后易疲劳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术后患者立体视问题:单眼视设计在白内障患者应用中较困扰的问题是:术后立体视受损。本研究微单眼视组视近附加为-1.25~-1.50 D,小于临床常用的-1.75~-2.00 D,目的是让患者术后视中远更舒适,因此术后立体视分布异常亦较小,与SBL-3组相比,远中近裸眼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我们的研究显示:两组立体视受到干扰最明显的均为大于60岁的患者,推测可能是由于立体视功能随年龄的增加会逐渐减弱,且年龄越大,单眼模糊像越容易激活抑制神经反应,最终结果是:微单眼视引起的屈光参差耐受性越好一些,这也可能是本研究中立体视异常患者,虽然有视觉的干扰,但并没有带来明显抱怨的原因。

综上所述:微单眼视设计(主视眼正视,非主视眼保留1 25-1.50D)能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满意度,降低术后对于老花镜的依赖,并且,患者的花费成本也比较低。SBL3区域折射人工晶体能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全程视力,基本摆脱术后对于老花镜的依赖,与微单眼视设计相比,患者的花费成本较高。这两种设计方案对于不同白内障患者均能达到较满意度的术后效果,各有优势,但也要术前根据患者的经济能力,用眼需求和是够有夜间驾驶等客观指标,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