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
[摘要]审计报告作为审计项目的最后“演出”,既是对前期审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审计项目工作成果的最终展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具体实务操作从三个环节探讨如何写好一份高质量、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报告。
[关键词]审计报告 五大原则 四个必须
着大数据在审前、审中的深化应用,传统的
审计报告模式已不适应当下的“节奏”。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将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原先采用的“审计方案、现场检查、审计报告”三段式工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审计报告这一独立环节有机融入前期两个环节,通过多个中期报告“组装集成”的方式进行撰写,力求使审计报告准确、客观、清晰,具有建设性和完整性。
一、报告始于立项计划和审前分析
(一)掌握立项背景和实施意图
年初的审计项目立项工作是对全年审计工作的整体性规划,既是考虑公司当前发展现状需要,亦是根据监管意见的初步谋划,也是结合条线职能部门立项建议的妥善安排,更是结合部门人力资源的总体性设计。因此,在审计报告撰写时,需要吃透立项的意图,搞清项目实施的背景、当前的经营管理形势以及监管层和领导层的总体要求等,才能辩证、客观地审视发现的问题,出具的审计报告才能经得起推敲。例如,审计部在拟定2019年度专项审计项目计划时,结合信用卡条线管理部门提出的审计诉求,将目光投向2019年以来全行快速增长的信用卡业务。通过与业务分管领导沟通、与条线管理部门对接得知,随着零售金融业务边界的不断拓宽,信用卡正逐步成为农商银行零售金融新的载体和营销模式;大批量信用卡及其衍生产品业务拓展的同时,内部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建设滞后,“重营销、轻管理”的管理模式在农商银行系统普遍存在。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要转变思路,不能仅仅充当“执法者”,更要将监管的要求、领导的期盼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去,做业务发展的“伙伴”,弄清业务发展的现状,摸清存在的不足与困难;在审计过程中,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达到有效助推信用卡业务稳健快速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内部审计的增值效应。
(二)把握被审计单位总体现状
只有精心准备,才能深入细致地摸透被审计单位的底细,制订的审计方案才能更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意义。因此,开展审前分析工作时,要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概况、业务经营现状、风险暴露和风控水平摸清,对资产配置、产业投向等要有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用写实的手法,以分析数据为支撑,客观地对被审计单位作出初步评价,后期根据现场审计的结果,对评价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例如,在信用卡业务专项审计审前分析阶段,一是在财务报表系统中,抓取信用卡及其衍生产品的业务状况和投放量数据,然后利用Excel表制成近三年的趋势图、饼状图和柱状图,一目了然地掌握业务发展趋势、业务分布情况和风险防控成果。二是分析研究省联社电子银行部下发的电子银行业务报表,了解其在全省农商银行序列的发展层次,通过与全省平均值、峰值等进行比较,了解到信用卡业务量在全省排名中上水平、但不良率II略高于全省均值,因此在专项审计方案和检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信用卡风险防控体系的健全性和措施的有效性。三是利用审计系统搭建模型,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转化和分析得知,2019年1—6月份的信用卡发卡量占累计发卡量的近40%,说明2019年信用卡业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需要关注业绩背后可能存在的违规情况等。四是利用员工行为管理系统中“一人控制多人信用卡”“信用卡套现一手资金回流”“不良贷款客户办理信用卡”等20多个模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风险探底,抓取疑点数据,形成审计方案中的具体核查要点。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形成的文字和数字材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专项审计的基本情况逐步清晰地映入参审人员的脑海中,专项审计的基本面初步评价也有了相应的数据支撑。
二、问题排序需遵循五大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由于审计报告阅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一定逐字逐句地通读整篇审计报告,因此设计审计报告时,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整理编号,对发现问题进行排序,按照重要性原则对风险事项、概率事件进行科学定位,将主要、本质的内容按重要程度和危害程度依次展现给阅读者。例如,在信用卡业务专项审计报告出具前,主审人员会要求所有参审人员对各自分工事项发现的问题进行排序。而在信用卡收单业务方面,主要按照“风险控制措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日常管理和例行巡查、资料收集和填写的规范性”这一顺序展开问题描述。
(二)客观性原则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项目结束后,以经过双方确认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报告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所有审计事项,以审计取证单、工作底稿为蓝本撰写审计报告,对事实不清、标准不明的事项不应在审计报告中进行评价。在各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组充分运用“现场作业控制三表”“四级复核机制”对项目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力求取证单、工作底稿原汁原味地反映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确保审计报告的素材来源客观、事实清晰。
(三)一致性原则
審计报告的内容应与审计目标一致,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开展,都应该列出审计目标,制订出审计序时进度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必须按序时进度,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开展;当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审计任务,着手拟定报告提纲、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回头审视原定的目标计划是否实现,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因此,审计组通过增设“团队长”“质量控制人”两个关键岗位,将审计方案实施要点细化成项目进度表,严格执行“T+2报送机制”,这一系列组合拳旨在控制审计目标落地实现,有序实施审计项目进度安排,完成期初设定的目标任务。
(四)完整性原则
每一份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虽然有主次之分,但应该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每一项审计工作的全貌,做到应查尽查、查必反映。为有效避免审计报告遗漏重要事项,主审应该合理归并、有效整理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在此基础上列出审计报告的大纲和条目,进而完成审计报告样稿,经全体参审人员审读、讨论和修正,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初稿,报上级领导审定后,签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因此,在撰写各类审计报告时,虽对工作底稿所列问题进行了排序,但在合并同类项时,可能会出现“漏报”的低级错误。为有效避免错报、漏报事项,在征求意见稿样稿完成时,通过OA内网供审计组参审人员传阅,并明确反馈时限和要求;必要时组织圆桌会议,对查出问题的文字描述进行讨论和修正。
(五)可读性原则
审计报告应该做到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充分考虑阅读者的文化水平和工作经历等实际情况,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术语。在报告的版面设计上,应做到图文并茂,用直观感受代替冗长的文字描述,使得审计报告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在内容提炼方面,应在描述问题时直接阐明观点,以必要的信息佐证审计论点,删除不必要的程序性描述。例如,在2019年度内部审计报告中,报告起草者没有再保持一贯的“文字码墙”做法,插入了各类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为内部审计报告增色不少。
三、审计意见建议应以价值为导向
(一)意见建议必须有效衔接
审计结果所提出的审计处理意见和改进建议,应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做到问题发现与审计意见建议前后呼应,便于被审计单位能够一目了然,快速消化和吸收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议,利于整改计划的有效制订和后续实施,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资产损失。例如,为最大限度地方便被审计业务条线管理部门、具体分工单位和人员实施后续整改,内部审计报告在审计意见建议方面也作了适当调整,改变原先的“融合式”意见模式,在发现问题与审计意见两部分标题实现一一对应,使问题整改者能够一一对照;通过“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问题销号整改跟踪台账”三张表,建立和完善对账销号制度,让被审计单位能够逐条落实、有效整改。
(二)意见建议必须高瞻远瞩
审计报告所提出的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应作为公司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决策依据。审计人员应从局部与整体联系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所提的意见和改进建议不仅要便于实施,更应跳出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设定,以其对全局发展的了解,从条线部门管理层面、公司长期稳定增值发展的视角,对未来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和改进建议。因此,不管是专项审计、后续审计还是全面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都要树立全局意识,由点及面,从宏观层面、流程机制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建议。要在发现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跳出具体业务看宏观大局,用发展的视角审视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机制流程问题、捕捉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等,按照“意见建议立意要高、落地实施要实”的要求撰写审计意见建议。
(三)意见建议必须合理有效
审计报告的“出炉”,离不开参审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检查人员与报告出具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充分掌握检查人员的问题设定初衷和引用的制度依据;另一方面,共同探讨论证问题背后的起因和解决之道,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整改建议。
例如,在信用卡专项审计项目总结报告阶段,为了还原问题检查人员的“初衷”,审计组要求参审人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明确提出自己的审计意见和改進建议,利用审计例会对问题的审计意见建议进行讨论和剖析,多维度考量,最终达成一致,形成审计报告文字材料。
(四)意见建议必须务实可行
审计发现问题最终要落实在有效整改和成果转化上,因此,撰写审计意见和改进建议时,切忌空话、大话、套话,要具体、务实、可行。只有对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对被审计单位才更有价值。在此过程中,可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有效消减被审计单位的抵触情绪,提高其参与度,利于后续整改工作的落地实施;另一方面,在提出具体整改建议时,需多方听取条线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充分论证和分析的基础上,做到有问题发现、有措施应对;必要时,可通过协助整改的联动作业模式,提高问题整改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撰写内部审计报告时,不应“闭门造车”,而是将“走出去”“引进来”运用其中,“走出去”主动联系业务具体经办人员,沟通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将条线管理部门“引进来”,参与审计项目后续共管模式,在听取建议的同时,从管理层面对发现问题进行剖析和联动整改,从机制和流程上进行优化和完善,逐步提升审计整改效率和管理制度流程的适用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农村商业银行,邮政编码:225500,电子邮箱:715366950@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陈建洪.关于内部审计报告写作研究[J].会计师, 2013(7)
李道立.撰写审计报告有“三要”[J].农村财务会计, 2017(3)
姚桂霞.浅谈内部审计报告编写的方法与策略[J].财会学习,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