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佳
摘要:通过调查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思考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作为学校建设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其办馆水平和信息搜索能力,尤其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下,对于院校学生教育发展和教师科研探索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深入了解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资源的发展水平,希望能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走在我国发展前列的天津滨海区教育同就是以符合滨海新区开发和天津城市建设要求的职业院校为依托,建设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为一体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其中首先启动建设的便是高职同的建设,起步建设5所高职院校。2所中职院校,并为将来的高职院校发展预留地。并提出了五个发展项目,其中就有建立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中心,进行资源共享的建设。尤其最近在网络刷屏的滨海新区图书馆,受群众喜爱除了因为建筑的美感,更多是因为其融合传统图书馆的“藏、借、阅”功能以及数字图书馆功能,电子阅览室和研讨空问,便利的信息检索系统满足了各个年龄段人的需求,为新型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参考。
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经各省教育厅统汁上报的高校图书馆调查表,从中选取与电子信息建设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了电子信息系统并开启了资源共享,但其发展与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个别院校大力发展信息共享,处于中级阶段:高职高专院校引入的文献占比较大的是国内大型综合型的电子期刊与电子图书数据库,外文文献比例较少。有个别院校购买了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其购买主要是出于教师科研需求以及院校通过“专升本”来提高自己的学校等级。
对学校图书馆购置经费进行分析,发现纸质书籍购买率仍然远远大于电子资源,但各校对于电子书籍和信息资源的投入逐年增加。调查图书馆网络环境与硬件设备使用现状,发现目前所有院校均已在图书馆覆盖校同网络,大多数院校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与需求相匹配的电子资源查询系统,有个别院校进行了多校资源联合,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电子资源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于电子资源投入逐渐增大,但仍然以纸质书籍为主,大多数院校南于是近几年通过合并、升格而成的新建院校,办学底子较薄,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大多数也被用来改善教学条件或者新建校区,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教学楼、仪器设备、学生宿舍等的建设,没有充分意识到“图书馆才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未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放在首位,忽略了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致使有的学校无力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只能沦为摆设。
(二)适宜学生使用的电子资源有点加强
大多数学校引入的电子书籍,期刊更多适用于教师与研究生博士的科学研究,忽略了适用于本科学生的信息需求,国家大力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本科生在学校学生比例中占比重大,而针对他们的电子资源明显不足。
(三)缺乏对电子资源引进的评价机制
从各院校引入的电子数据库信息来看,普遍存在着对于电子数据库信息资源现状、资源重复率、经费投入等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与分析,没有建立起电子资源评价机制,数据库的采购具有一定盲目性。
(四)馆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馆员水平普遍偏低,各高校普遍反映缺乏专业的具备图书馆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加工与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致使更深层次的信息工作无法开展.阻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可持续建设。
三、发展改进措施
(一)发挥教育部门政策指导与宏观调控作用
近年来,为了规范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和推进人才培养,教育部门全面展开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极大地推进了相关院校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批适合国家发展要求的人才。评估作为教育部门宏观管理与政策导向的有力手段,对于院校建设影响重大。但是,上述评估是针对院系人才培养整体所做的评估,图书馆发展只是作为评估指标之一,不足以推进图书馆信息发展进程,建议教育部门可以结合当地高职中职院校发展情况与特点,制订出加强相关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及针对性强的评估措施,利用评估方案的正向推进作用,促使院校领导意识到图书馆电子信息建设在院校办学与科研中的重要地位,继而加大对于图书馆的投入,尤其是电子资源引进方面的发展,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化建设。
(二)高职高专院校发挥主观能动性
院校本身应该抓住一切發展机会,首先从精神上破除废旧不合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培养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馆藏资源的合理使用规划,在现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用户使用率;同时增强资源共享理念,充分利用HALIS管理中心建设的资源共享和网络免费资源,积极参与馆际图书资源共享系统,提高文献保证与服务水平。还要加大电子资源宣传力度,对馆内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开展资源利用情况与客户反馈的调研,为馆内资源优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