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综合防治

2019-09-10 11:05李秀芳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诊断

摘要: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大多呈现浆膜炎与关节炎,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生猪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要高度重视,充分了解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79

作者简介:李秀芳(1977-),女,本科,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0引言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被称为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种致病菌主要侵害35~4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通常为25%左右,致死率为55%。成年猪感染该种疾病后,临床症状较轻,呈现慢性经过或隐性经过,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临床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极度困难,关节肿胀,对死猪和青年猪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在很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单一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较低,和其他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造成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致死率很高。

1发病经过

2018年7月13日,某养殖场养殖的生猪群中出现了发病情况,主要以青年猪和仔猪发病为主。该养殖场共养殖生猪73头,其中成年猪51头,仔猪22头。养殖场的断奶仔猪群中先后出现体温升高到41℃,精神状态变差,采食量下降,咳嗽气喘,耳朵腹部,四肢末端皮肤出现蓝紫色斑块的发病情况。随后病情快速传播蔓延。经调查,养殖场只对猪群进行了重特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并且重特大动物疫病的抗体水平达标。整个养殖场的卫生环境较差,青年猪、断奶仔猪混群养殖,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群管理。

2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只会浸染猪不会浸染其他动物,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不受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仔猪和青年猪发病率最高。副猪嗜血杆菌对2周龄到4月龄的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其中对5~8周龄的保育猪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发病率通常为20%左右,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50%。当养殖场存在某些免疫抑制疾病后,2种或2种以上疾病混合感染,死亡率高达90%以上。养殖场急性传播流行时,度过急性的猪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不能正常生长成为僵猪。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致病原主要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很容易引起群体发病,有时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当猪群中存在流感地方性肺炎和其他免疫抑制疾病时,该种疾病的流行发病率会极大升高。

3临床症状

临床上患病猪表现出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炎性损伤的部位,初次感染该种致病原的生猪,发病速度快,接触患病猪后常在几天内传播流行。发病初期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皮肤发红,耳梢发紫,对外界刺激反应十分迟钝,眼睑水肿明显。随后视力逐渐减弱,采食欲望下降,停止采食,呼吸极度困难,有时在圈舍中还会发出悲鸣声。有的患病猪关节肿大,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全身震颤,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随着病情逐渐延长,身体逐渐消瘦,背毛杂乱无光泽,体表皮肤呈现苍白色,在毛少的皮肤表面还会出现青紫色的出血斑块,通常在发病5~7d左右衰竭而死。耐过急性期的患病猪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成为僵猪,养殖场的死淘率显著升高。

4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肉眼可看到浆膜表面存在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素性渗出液附着。病死猪的胸腔腹腔中蓄积大量积液,心包积液严重,关节液显著增加,在胸腔腹腔关节部位出现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严重时还会表现出严重的心包炎,心脏和心包粘连不能正常分离,胸膜和肺脏粘连或者整个腹腔中的各个脏器相互粘连。个别病死猪心包膜纤维素性渗出,形成一层白色的绒毛俗称绒毛心。个别病死猪脑膜充血出血,脑膜显著浑浊,脑回展平,脑沟变浅,脑沟中存在浆液性渗出物。采集纤维素性渗出物进行镜检,可以发现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少量巨噬细胞存在。

5实验室诊断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上述病死猪的病变脏器组织,经革兰氏染色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两极浓染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细小杆菌。将病料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进行纯化培养,将纯化培养的致病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培养皿上,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 h,可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存在针尖大小菌落,呈现卫星现象。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转移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48 h后,致病菌不能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结合诊断结果,最终可以判定治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

6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播流行期间,在做好严格诊断的基础上,应该提前使用药物进行保健处理,在整个猪群的饲料中添加绿毒抗(有效成分为黄芪、金银花、板蓝根)1

kg加98%的氟苯尼考粉剂500 g,进行预防,连续使用1周。仔猪断奶后,还可以在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多维糖粉等抗应激药物。对于存在明显临床症状的患病猪肌肉注射头孢噻呋注射液,使用剂量为5 mg/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7d为1个疗程,上述药物首次使用加倍。在临床上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很容易和支原体病混合感染,因此在使用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在断奶仔猪群的饲料中添加金霉素、支原净、阿莫西林,每吨饲料分别添加300、100、250 g,连续使用1周,预防继发感染。

7預防

在猪群养殖中,应该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均衡,要使用专用的母猪饲料,保证母猪健康生长,这样仔猪出生后能获得较强的抗病能力。养殖场应该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尽量减少严重行为或者不引进仔猪。仔猪和青年猪生长中一定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圈舍条件,保障圈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内外部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保证圈舍湿度温度适宜,注重做好防寒保暖和通风换气工作,避免养殖条件突然发生变化,引起仔猪出现应激反应。另外在生猪养殖中,还应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消除和降低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仔猪在断奶、转群、防疫、阉割、长途运输前后,可以在饮用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减少应激刺激。在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高发期间,要保证仔猪群不能混群养殖。同时密切观察猪群的整体发病情况,一旦发现患病猪应该单独隔离养殖,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致病原的传播。防范该种疾病的再次传播流行,重点应该做好各种原发性疾病的控制工作,避免副猪嗜血杆菌和多种致病原混合感染加重病情。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后备母猪在配种之前需要免疫接种2次,首次免疫在配种前6周,间隔3周后再免疫接种1次。初产母猪在产前40 d免疫接种1次,产前20 d进行二次强化免疫,经产母猪在产前30d免疫接种1次即可。

8结束语

近年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该种致病原因经常和某些病毒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出现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给疾病诊断造成假象。所以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一定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在调查、诊断和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疾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林素尾.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9(4):77.

[2]王玉青.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方案[J].当代畜牧,2018( 15):13-14.

[3]周志强.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13 (1):130.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诊断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