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伴随着影视作品《知否》的大热,宋朝人的生活习俗、家庭观念、社会现实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激起去探知历史真相兴趣。
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甚至皇家都蓄有田庄誉为皇庄。因此剧中出现的田产、山庄、林产、佃户都符合宋朝的社会现实,可见作者对历史考证的用心。 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因此剧中出现的人口流动增强,社会交际活跃,人们交往频繁。
宋朝的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當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谚语都出之宋朝。宋真宗时,状元出身的陈尧咨甚至拒绝出任官级更高的武职。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宋太祖建立宋朝,致力于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任用文臣执政,儒学随之逐渐兴起。宋真宗自称“礼乐并举,儒术化成”,大力提倡儒术,宋朝政府对文人之待遇在中国史上属于最高水平。由于宋代非常重视考生质素,教育事业也得到政府的支援。宋仁宗时,下诏州、县办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宋代官学规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及四门学和广文馆。中央各部门也设立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地方上,设立州县两级学校,并在路设立学官。教师先由地方选聘,后改聘进士或国子监、太学。教材有国家统一颁布,多以五经为主。
在农村,宗族制度成为维系社会的主因。廿世纪之前,中国的政权只向下延伸到县衙,其下完全通过“乡保”与“族长”进行管理。在理学的教化与士人的影响下,官方办理社会救助;透过理学薰陶,商人阶级出资办理社会救助。救助内容除了办书院、订乡约以激励品德外,还普遍办理义庄,以救贫恤孤,资助教育;办社仓,以备荒歉;办保甲,以补地方之武装而保民。族长通过订立乡约乡规来保持社会的秩序;地方绅士通过办学、救济事业、修桥铺路等手段造福乡里。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城镇商品经济特别发达。北宋末期有四十六个十万口以上的城市,包括开封、洛阳、临安等。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极其繁华。打破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夜市与晓市。 瓦舍是重要的庶民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演出的内容主要包括说唱、戏剧、杂技和武术等,形式多样,深受大众的好评。宋代苏州虎丘有专门的玩具市场,被称为“虎丘耍货”,包括泥娃娃、泥美人,彩画鲜妍,制作精良。当时的东京,已传入南方的烹饪技术,改变了以前北方人粗放的饮食习惯。在那里,北馔、南食、川饭等几种菜系互相竞争,使饮食业变得更加丰富。宋室 南渡后,随着大量北方人口的迁入,东京的饮食业也进入临安,使南北的饮食再次得到交流,形成“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的局面。宋代的农历除夕夜,据《梦粱录》的记载,人们要“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门神和钉桃符,主要是为了驱邪避灾,人们还贴年画,以增添喜庆气氛。宋代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爆竹便响彻天空。不仅宫中爆竹山响,要举行隆重的元日朝贺礼。寻常百姓也竞相燃放爆竹,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同僚亲朋之间拜年时,要赠送名刺(即名片)。如果自己不能亲往,要派人骑马到每一位朋友家,连呼数声,留下一张名刺,表示已前来拜年。节日里还有大量的娱乐活动,如北宋东京元旦放假三天,“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袜、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入晚“贵家妇女,纵赏关睹,入场观看,入市店饮食,惯习成风,不相笑讶”。宋代的足球相当普及,著有《蹴鞠图谱》等专论踢球的著作。踢球者组织的足球团体有“圆社”“齐云社”等。当时有两种不同的踢法,一种是设球门,比赛进球的多少,另一种是比赛踢球的花样。花样脚法有几百种之多,除用脚外,还可用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处理球。相传一位道士球艺极高,能“使鞠(球)绕身,终日不堕”。
《水浒传》、《知否》等影视作品很好的给我们再现了宋朝社会的历史画转,激起我更好的探寻历史真相的兴趣,是我们学习历史,走进历史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