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蜂
摘 要:初中教育中,虽然很多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依然有很多学生违反规定,不顾父母的阻拦沉迷于手机,产生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对心理健康产生了危害,造成学生缺乏了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初中教师要对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依赖手机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中,引导学生走出手机世界回到现實生活中。
关键词:手机依赖;中学生;心理分析;应对策略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手机已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手机了解新闻动态、购物、学习、阅读等,同时手机作为最便利的通讯工具,构成了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但是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使用者越来越低龄化,特别是在初中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他们对手机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如果失去手机他们的情绪就会失控,出现上课无心听讲、人际交往能力差、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等局面。本文针对初中生的手机依赖进行了心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一、针对中学生依赖于手机的心理分析
(一)严重的攀比心理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攀比心理比较重。有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使用手机而自己却没有时,他们会认为没有手机就会被他人孤立、让其他学生看不起,从而会用各种理由要求自己的父母去买手机;有的学生认为手机是身份的象征,只有有了手机才能提高自己的地位,才能和其他人成为朋友,才可以融入大众生活;每个学生使用的手机牌子及功能各不相同,为了能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有的学生会购买价格高的品牌手机,在同伴面前进行炫耀和攀比,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而忽略了手机自身的实用价值,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初中生的生活支出全部来源于家庭,只是进行盲目地攀比,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当父母突然中断了他们在手机方面的需求,情绪即会失控,觉得无法在同学面前挽回面子,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攀比心理如果不及时制止,会在学生之中形成不良的风气,造成学生产生不良的道德品质。
(二)从手机中寻求安慰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状态,初中生从小受到了家长的全面呵护,自我独立意识非常强,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当他们面临挫折或者与小伙伴起冲突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不知道如何解决,严重的会出现逃避的心理,形成孤僻的性格,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流,而父母的关注点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当学生无处发泄时,就会用手机去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手机上的各种功能寻求安慰,比如为了发泄他们沉迷于游戏,以另类的方式寻求心理安慰,他们宁愿与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面对父母,因为这种方式既可以带给他们心灵上的满足感,又能让他们获得不一样的感受,长期下去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就会越来越深。初中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让他们走向错误的成长道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受自卑心理的影响
有些初中生的自卑心理很强,在学习方面,成绩差的学生自卑心理比较强,他们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赶不上他人,对自己自暴自弃,宁愿去选择玩手机也不愿意投入到繁重的学习中,在手机中获得成就感,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善言谈的学生当看到其他学生侃侃而谈,自己却找不到话题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个时候他们会使用手机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活动方面,有些学生害怕自己做的不好,不愿意参加各种教师组织的活动,总是以各种理由逃避,慢慢地便成了其他学生眼中的另类,导致他们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心理,他们会越来越喜欢依赖手机,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的轨道,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
二、帮助初中生摆脱手机依赖症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必须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首先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沉迷手机的危害,不可将手机作为攀比炫耀的资本,要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措施,让学生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比如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亲身体验活动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确手机的使用价值,要让学生把手机当作是一个普通的通讯工具,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多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沉浸于阅读的乐趣中,指导学生成为一名敢于承担责任、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使学生走出手机里的虚拟生活,感受现实生活的万般奇妙之处,彻底摆脱依赖手机的心理。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初中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玩手机,比如进行各种比赛、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参观活动等,使学生展现出自己富有才华的一面,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校还应在公告栏和广播中宣传使用手机的危害性,树立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装扮校园,填充校园文化,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他人称赞时,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
(三)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变化,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思想观念也不同,随着他们的心理越来越成熟,会产生更多的心理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了解他们的想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时间比较长,需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都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帮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有效地引导他们缓解学习压力,让学生摆脱手机的倾诉方式,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帮助学生树立手机只是学习辅助工具的观念。
(四)教师与家长配合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初中生的生活通常是两点一线,家庭和学校,在帮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症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要紧密配合,互相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家长不能为了让学生不再打扰自己而一味地妥协,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灌输学生铺张浪费的心理,为学生制定消费规则,比如根据与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的情况,控制学生的日常消费,不给学生过多的零用钱,避免他们通过手机产生不必要的消费,可让学生通过手机进行适当的放松,但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的时间,家长还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亲情,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平时少些责骂、多些关心,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父母,而不是寄希望于手机。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机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危害,因此,教师要在家长全力的配合下,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症,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施霞.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与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18(12).
[2]邓松涛,潘淸玉.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调控短板与介入引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