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2019-09-10 07:17林美景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林美景

【摘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许多方面,有着特殊而复杂的特点,它会主导着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学习和生活,甚至日后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它关系着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于国于家有用的人才。本文旨在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案例分享,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为开展良好的心理教育,作出一点努力。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5-008-01

一、教育者的職责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但是,在现代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神圣事业中,要培育健康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光是传授知识,解决学生学习上的疑惑是远远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就要先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起。而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从生理到心理都发生巨变,甚至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生第二次危机”和“心理断乳期”,这就要求教师对中学生进行密切关注,给与及时的关怀和帮助。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一个重要情绪转变,由喜欢上学到厌学。这一学年来,作为班主任,我特别了解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例如个别学生周末放假,在家里呆了两天之后就不愿意上学。如我的学生小辉刚升上高一时,表现非常积极,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争着当班长和团支书,在鼓励下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彼时充满了激情。可不久就发生了改变,起因要在处理团事务的过程中,与同学的沟通开始出现问题,产生了矛盾,心情郁闷,情绪表现为极容易波动,逆反情绪与行为都相当明显。在期中考试中,语文科因作文写作中虚构太多,与网文相似度高被阅卷老师判为抄袭,面对低分,他觉得这样打分对他非常不公,有伤自尊,情绪异常激动、气愤,带着叛逆的情绪对待学习。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他更消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放寒假,他和年老的叔公待在乡下,无人监管,开始沉迷游戏。第二学期开学之时,不愿意上学,请假在家,在班任和家长的催促下才回校。此后每次回家休息后都不愿意回校上课,甚至在“清明”期间还因沉迷于游戏,不愿意与家人交流,也不去踏青祭拜祖先,因此与家人大吵。他给我发了一条要放弃的信息,我赶紧联系其父亲,转述了他这种厌学弃学的思想,共同寻找对策。

另一类比较心理问题的典型的案例是学习认真和生活自律学生,他们往往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例如我所带班级的一位副班长小清,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考进了年级的第二名。但没想到没过多久,她回到家里,崩溃到大哭着对父亲说,要转学。还有一位类似的学生小怡,她刚入班是年级十八名,由于参加了学校的新青年干部事务,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结果第一学期期末考成绩滑落成班的倒数。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又生病,临考前一晚见到我就哭着说不考了。凡此种种,这些都是学生心理素质差的表现。

三、教师的关爱是学生身心健康的护航法宝

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及使提供帮助。第一个案例中的学生小辉,就是在自我实现中不断受挫进而沮丧和消极、逃避。因为通过和家长的多方沟通和了解,发现他成长在一个多兄妹家庭中,是最小的那个,且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离异,所以既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又大多数处于孤单之中。他渴望爱和肯定,但又在自我实现之中不断感受到压力和挫败。他渴望很多的爱和激励,因为他曾这样问过,老师,你怎么不肯在课上夸夸我呢?我回答说:“有的,你不久前在课堂上翻译的关于和氏璧的故事,老师就表扬你翻译得很好。”之后,我更加有意识地关注他、鼓励他,他依然觉得不够。可见“缺陷之需求乃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而其他种类的生物也拥有某种程度的缺陷需求。自我实现则是人所独有的,是因人而异的。但在真正的个性得以完全发展之前,通常必须先让缺陷需求(亦即具有普遍性的要求)获得相当的满足。”所以,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对厌学的学生,首先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的优点和优势,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协助他一起顺利完成。其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从他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帮助他去认识自己的内心和需求,化解其内心的沮丧和愤怒。案例中的学生其实心底有对父母家人不理解自己的愤怒,也有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有心理学家根据前人的理论得出了这样一条公式“前期压力+当前压力+间接性刺激+触发性想法=愤怒。”为何要帮助其去化解愤怒呢,因为在假期和家长争吵当中,大姐提到不认真读书,浪费大家的钱这一点就是刺痛他的点,成为他要放弃读书的导火索。他就是在日积月累中的压力下,又不断地受到许多间接性的刺激,才触发了他由厌学到准备放弃上学的想法。再者,一直与其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也要放下所有不满,对其释放爱和理解。

总之,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会遇上挫折和迷茫,要承受压力。作为班主任,要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诊疗,制定不同的成长方案。除了关注那些个性化的或者调皮的学生外,那些安静认真的好学生也同样需要关爱,他们的成长也并非一片坦途。爱,还要从学生的心灵关注做起。作为一名教育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敞开心扉,释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表达自己,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让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教育无小事,作为中学教师,不能不关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希望始终能以一颗健康的心,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个慈悲为怀的仁者心态,在爱的路上,立德树人,为祖国培育出栋梁之才。

[ 参  考  文  献 ]

[1](美)马斯洛著,高适编译.马斯洛说完美人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9:43.

[2](美)罗斯,(美)弗兰德曼著,王小亮译[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4:86.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