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目前,全国公安机关正在大力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和人员特点,积极投入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请谈谈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中,你们所较为成熟、系统的经验和工作成果。
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莲前派出所谢跃远 学习枫桥不忘初心
莲前派出所于1997年成立,现有民警37人,辅警119人。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中,莲前派出所主要有几方面的做法:
一是勇当基层党建引领的“领头雁”。常态化开展政治教育、忠诚教育、形势教育,形成“坐得住、学得进、用得好”的长效机制。率先实现全部社区党员民警兼任社区(村)党委副书记,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产生服务群众“1+1>2”的叠加效果。2019年9月,派出所党支部第一党小组被市局党委评为“战时党员先锋岗”;10月,派出所被市总工会授予市级“工人先锋号”。
二是勇当基层治理创新的“先行者”。在会展中心展厅内设立“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警务中心”,探索出“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会”的“会展枫桥经验”。坚持社区矛盾源头解决,探索创立了“一社区一品牌”的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机制。
三是勇当警务机制改革的“排头兵”。以“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暨标准地址二维码门牌建设为抓手,社区基础工作以高质量高水平成绩通过省厅验收。在“城中村”管理工作中,探索出一系列成功经验,被誉为“莲前样本”在各城中村复制推广。
四是勇当服务人民群众的“好厝边”。联手街道综治、城市执法、安监等单位,通过共建共治,不断提高大型活动安保能力水平。大力推动“莲心警务室”深入社区,把这一警务品牌延伸到社区群防力量上,组建了一支又一支“莲心好厝边”平安志愿者队伍,取得良好效果。
安徽省宣城市公安局宣州分局鳌峰派出所胡燚 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模式
鳌峰派出所警民联调室自成立以来,开展“7×24”服务,聘请多名退休检察官担任专职调解员,在全市率先开展司法确认、诉调对接,使全所超过三分之一的矛盾纠纷警情在这里得以化解。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社会治理呈现出新情况、面临着新压力,鳌峰所立足本职不断探索适应本地实际的多元调处化解模式:
一是建立联动调解工作机制——“调解员超市”。在宣州分局的主导下,依托全区24个派出所的专职调解员,建立调解员智库,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库中可自行选择调解员进行调解,使调解变成双向选择,给调解工作注入了更多的人情味。二是律师工作室入驻,针对疑似复杂纠纷实行个案讨论制度。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整合辖区公益律师力量,参与案件会商和纠纷调处,提高调处的成功率。三是主动融入“大调解”,为矛盾纠纷联调一体化平台建设助力。在党委、政府主导下,主动排查矛盾纠纷,精准推送、科学分流,充分发挥公安、综治、司法、土地等部门职能优势,努力促成纠纷化解无缝对接,真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自2019年1月“升级”以来,鳌峰所警民联调室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6%以上,群众满意度超98%,民警减负,群众点赞,派出所真正成为群众情绪的舒缓地、矛盾的钝化地、事情的解决地。近三年来,鳌峰辖区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贵州省桐梓县公安局新站派出所韦鹏 “十清十训”为手段 变被动为主动
派出所的工作模式,基本上都是“群众报警,公安出警”的模式。在创建“枫桥式派出所”活动中,贵州省桐梓县公安局新站派出所为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变被动为主动,从以往的“接警处警”模式中,协调法庭、司法、行业、乡贤等力量,采取群众会、干部会等方式,提前主动开展“十清十训”(清理、训诫)。即“清邻里不和睦,训经常扯皮者;清子女不孝道,训虐待老人者;清夫妻不互让,训经常家暴者;清醉酒不节制,训借酒发疯者;清项目不支持,训阻工堵路者;清迷信不节制,训非法聚会者;清刻薄不明理,训辱罵他人者;清侵占不收手,训强占资产者;清无故不安分,训闹访诬告者;清恶意不付账,训拖欠工资者。”这一措施变事后接警处理为提前介入处理,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之前。到目前为止,共召开群众会11场,清理出问题人员22人,训诫35人,治安拘留2人,刑事拘留1人,树立了正气,得到当地人民群众高度赞誉和一致肯定。(王宗伦整理)
云南省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白石江派出所崔同海 滴水成江 积安向善
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人民为宗旨。这就需要“聚人心,凝警心,积淀文化,彰显形象”。党建统领是最好的办法。
白石江派出所抓住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在街道“大工委”的统一领导下,与辖区7个基层组织组建红色联盟,落实党建共建、平安共创“两大工程”,贯彻执行“党课合一”“共评共商”两个制度,实现党建引领平安创建工作。
派出所党支部依托“党员组织生活馆”为共建阵地,定时组织联盟成员轮流上党课,落实党课合一制度,促进党建共建;同时牵头组织平安共创工作,共商、共建、共享,平安共创;实现辖区支部领导,党员联心联群,平安防范从楼宇党小组到居民户。联盟党组织成员的表现一是积极参与联盟,共商、共建、共评、抱团服务群众;二是以党员联群在管理区组建一支“红袖标”队伍,打造群防群治“亮点”。
党建联盟实施季度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末召开联席会议,共商确定每月“主题党日”“主题党课”“主题活动”;共评党建工作、平安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不断学习整改。
党建统领的关键是“聚人气”。白石江派出所以户籍业务大厅为依托,拆除原先他用的场地,投资300余万元,建成6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实施窗口服务提质和“双评”监督工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功能集成,多项公安业务可在窗口一次性办理。
群众办理业务之时,既可借助手机享受警民互动微信群、网上公安局、一部手机办事通等“指尖服务”贴近生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亦可进入与户籍大厅相连的“休闲式”安防体验馆,在汇聚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功能的现代科技宣传引导中“知风险”,重防范;更可进入“开放式”党员组织生活馆,学党史,受教育。(张义诚整理)
浙江省兰溪市公安局游埠派出所陈小虎 组建红色女子民兵连志愿队
游埠派出所坐落在“浙江四大千年古镇”之一的兰溪市游埠古镇,是全市“古韵风情旅游地”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域。游埠派出所将“红色传统”“依靠群众传统”“爱民传统”贯穿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始终,相继推出“驻村联户”工作法、“无案景区”创建等平安建设品牌,特别是红色女子民兵连志愿队成为古镇“景秀民安图”一道最美风景。
穿梭于青砖白瓦间,活跃着一支群防群治队伍——红色女子民兵连志愿队,她们头戴军帽,身穿军服。这是一支既有红色革命基因又有“党建+基层治理”实践的队伍。当年为响应毛主席“大办民兵连”的号召,妇女们自发当起民兵,成为一支为民办实事的雷锋团队。这支团队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开展志愿服务,50多年从未间断。
游埠派出所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为民基因,孵化、建成这支“红色娘子军”,成为派出所基础防控的延伸力量。她们作为平安游埠创建“新警力”,是民警和当地社区联系不可或缺的纽带。女子民兵连成员自发上街开展治安巡防,从法制宣传、矛盾调处,到消防监督、文明创建,再到扶残助困等都有她们的身影。游埠派出所还建立了“红色联动”微信群,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精准发现问题、准确及时报送信息以及开展先期处置的能力。目前“女子民兵连”不断吸引热心群众加入,现有成员1200余名。(艾璞 程婷整理)
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才溪派出所郑新明 让“枫桥之花”在将军之乡绽放
“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提灯笼访贫农。”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这片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上杭县公安局才溪派出所传承“跟党走、进千家、排万难、闯新路”的“草鞋精神”,以开展驻村夜访为抓手,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实现了矛盾化解早、平安守护好、服务质量高的目标,让“枫桥之花”在将军之乡绽放。
才溪派出所秉承“干部接地气,群众得实惠”的理念,开展驻村夜访活动。派出所民警坚持“每日必走访,走访必汇报”的工作态度,结合辖区群众“白天劳作,夜晚闲暇”的情况,采取“错时”走访。民警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进行亲切交谈,深入了解群众住房、耕地、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子女现状等基本情况,听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详细记录群众所需所求。据统计,2017年以来,才溪派出所民警利用夜间空余时间,深入群众、企业等收集各类意见、建议8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40余件,调解大量各类矛盾纠纷,不仅构建了和谐的警民关系,还促进了辖区的平安稳定。(李碧英整理)
湖北省保康县公安局马桥派出所袁家昌 “一约四治”山区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马桥镇地处湖北省保康县西南部,辖32个村(社区),人口32450人,面积473平方公里。近年来,保康县公安局马桥派出所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指导尧治河村、中坪村、黄龙观村等村(社区)治理,相继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管理合同》(合称《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引导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创业,逐步形成了“共、治、预、新”为特征的“一约四治”山区乡村社會治理新模式。
《村规民约》由全体村民大会审议通过,执行主体是村委会,对象是村民。镇党委组织领导,公安派出所全程参与、监督指导,真正做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各村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并给予奖励。针对婚丧彩礼、宴客攀比之风,有些村《村规民约》专门规定了“红白喜事”办事金额。以往“儿成亲、母致贫”“人情礼金多如毛”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
《村规民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融入了马桥派出所的智慧和汗水。2016年,马桥派出所以镇综治中心名义颁发全镇《村规民约》建设推广实施方案,将矛盾纠纷排查、重点人员稳控、安全生产管理、外来人员服务等平安建设事项作为共性约定纳入《村规民约》,丰富了《村规民约》社会治安管理内容。
通过推动《村规民约》在全镇落地落实,激发了基层警务效能和社会治理动能。全镇共建视频监控探头314个(套),建设农村警务室32个,共有治安信息员152名。今年以来,通过微信群、QQ群报告治安问题37件,发布预警信息270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200余条。
目前,全镇32个村(社区)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依据《村规民约》调处纠纷1.5万余起,接处警量三年下降54.5%。(欧阳智慧 何正福整理)
主持人: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各地派出所结合自身实际环境、文化背景,开展了组建专门队伍、创建联动平台、形成议事机制等形式多样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工作成果明显。相信在今后的创建活动中,大家会继续深入推进,力求取得更大的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