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
摘 要:自 2007年 “阳光体育”诞生以前,十年中,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兴趣提高了学生就能够自主、自发地进行锻炼,从而达到益智、健体的教学目的。而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课堂情境;小集团;广泛性
引言:
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从以“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的学法设计。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让学生在学会一些体育技能后自主、自发地进行渗透到锻炼。由简单的“统一的一刀切”目标要求,向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怎么玩?如何玩?如何玩好?如何有意义地玩?如何通过玩来开发孩子的潜能?要做到这些恐怕是不易的。下面谈一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上体育课兴趣几种方法和同行共勉: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一定情节,有一定规程的体育运动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运动。一项运动游戏运动的创设应具有广泛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就是这种运动游戏,孩子感觉到很好玩,也爱玩,这就使得孩子对这些运动很感兴趣。那么小学阶段要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教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要使学生不会感到特别枯燥。站队时可以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能很迅速站好队。一年级孩子的方位知觉很差,对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方位知觉以得到较快提高。
(二)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综合身体素质的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地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如“图形走”“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一味地跑会使课堂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玩着、奔跑着,欢笑着,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他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
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运动项目的基本要求,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劳动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等游戏将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性。
课堂导入: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作为课堂,不能直接地把这节课内容干巴巴地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让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渗透教学,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思想精神教育。
三、“我当小老师,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运动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角色发生了变化。差的学生不会担心在全班同学面前丢面子了。担当小老师的学生,會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放松了,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学生对课堂感兴趣了,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这样学习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阳光体育运动理论实践解读》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