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教师需要综合性分析小学生目前的整体素质水平,并系统性了解学生目前遇到的各项道德品质问题,从而能够在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重点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认知水平。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和策略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使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期间,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为学生选择最为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通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本质性的了解。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综合分析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们普遍反映教师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为此,需要教师按照“道德与法治”的教科书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进行分析,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为学生创编充实有效的教学内容。虽然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对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各有不同,但是依旧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为学生创编最为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多是针对教学资料进行补充和重组,难以有效发挥教学资料的最大效用。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对相关教学资料的认知不足,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二)缺乏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很多会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但是学生在学习期间仅仅不能够充分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学生单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很难有自己对相关教学内容的体会和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机械,很难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们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缺乏有效的理解,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相关道德法制知识的效用,便会使学生质疑教师的教学实用性。
(三)生活实践缺乏有效指导
在教师看来,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性认知。但是,教师的教学太偏向于书面化,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难以形成有效的知识理解。对于学生而言,书面化的知识内容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水平。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扩充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引入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通过互联网为学生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用以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从道德、思想、法律和操守等几个方面入手,为学生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切实理解相关知识。通过教师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累,最终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多样化教学指导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研究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和偏好,为其筛选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因此,教师需要按照学生所学内容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借此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条文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动态化演示相应法律法规的适用条件。在为学生讲解道德知识内容期间,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就相关情境进行还原,切实提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水平。
(三)实现生活化综合引导
在教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性分析。因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单纯停留在书本上。但是,教师指导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能够使学生对其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练习使用礼貌用语。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致的觀察和监督。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切实提升自己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同时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监督也能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以及对相关事项的整体性认知水平。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教学引导,以及多样化教学分析,使得学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求不断提升,最终有效提升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秀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6-27.
[2]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