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丽
[摘要]目的:于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治疗中开展艾司西酞普兰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收集笔者单位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精神科收治的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客观对象,共计82例,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分设小组,一组分设41例,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设为参照组,一组分设41例,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自评分、SAS自评分具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SDS自评分、SAS自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评分(p<0.05)。结论:于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治疗中开展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焦虑、抑郁情况,利于疾病转归,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伴焦虑症状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085-02
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情较为严重,具有一定致残性,临床依据抑郁症病理表现特异性,发现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其治疗难度显著高于单纯抑郁症患者,其发病机制更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若患者情绪焦虑时,会导致一系列自主神经病变,例如呼吸不畅、胸闷、心悸、大汗淋漓、面部潮红等,上述情况均可能掩盖抑郁症典型症状,进而导致误诊情况的发生。伴焦虑症状抑郁症,其病机更为复杂,疾病呈缓慢进展性,疾病治愈难度大,具有反复发作特征,若没有及时治疗,患者自杀几率较高。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伴焦虑症状抑郁症发病率随之升高,逐渐成为社会公认公共精神卫生问题之一。临床针对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异性,首选药物治疗,选择高效、安全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临床首选5-羟色胺药物进行疾病治疗,其中以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为主要治疗药物;本研究笔者为了探究艾司西酞普兰于伴焦虑症状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特开展平行比对分析,抽取82例患者为课题分析对象,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单位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精神科收治的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为客观对象,共计82例,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分设小组,一组分设41例,予以帕罗西汀治疗,女男性别比21:20,年龄中数(34.26±2.01)岁,最长病程5年,最短病程2个月,病程中数(2.01±0.12)年;一组分设41例,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男性别比22:19,年龄中数(35.02±1.30)岁,最长病程4年,最短病程3个月,病程中数(1.98±0.13)年;统计校验两组患者客观数据,差异均衡可进行数据分析(p>0.05)。
纳入原则:①82例客观分析对象均满足《精神与行为障碍》中对抑郁症的诊断依据,患者均伴有焦虑表现;②课题研究获笔者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③患者对课题项目及内容知情;排除原则:①合并肝、肾、心、脑等器质性病变;②具有自杀倾向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
1.2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治疗,初始剂量为20mg,晨间服用,依据患者病情波动酌情增加剂量,每日劑量建议为20mg-40mg;观察组患者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初始剂量为10mg,晨间服用,依据患者病情波动酌情增加剂量,每日剂量建议为10mg-20mg;持续治疗42d比对疗效;若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可联合使用助眠药物治疗。
1.3评价标准课题借助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SAS)为依据,对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观察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组研究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校验,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自评分比对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自评分具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7d、14d、42dSDS自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评分,差异经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自评分比对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自评分具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7d、14d、42dSAS自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评分,差异经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对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轻微心悸等,未予以特殊干预,症状自行缓解。
3讨论
艾司西酞普兰为临床常见的抗抑郁药物,药物成分中含有s型对映体,可高效抑制中枢神经末梢感受,对5-HT活性进行再摄取,提高其持久性;艾司西酞普兰药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具有抗抑郁及抗焦虑的作用机制。临床学者于抑郁症治疗中开展艾司西酞普兰,通过临床观察,患者视运动、知觉、认知能力、思维行动等方面均起到较好改善作用,其治疗效果显著;主要得益于艾司西酞普兰对5-HT转运体高效选择抑制作用,可有效提高药物抗抑郁作用,且于临床大量实验中发现其于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帕罗西汀。帕罗西汀抑郁症治疗的药物机制与艾司西酞普兰相一致,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末梢5-HT再摄取,但其药物选择性较低,药物使用剂量较大,对NE摄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对胆碱能受体具有阻断机制,于药物治疗中,对患者认知功能具有一定损害,临床应用价值受限。课题数据可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对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帕罗西汀;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随访中可知,艾司西酞普兰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可控,临床应用安全系数较高。
综上,于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治疗中开展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焦虑、抑郁情况,利于疾病转归,药物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