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擦亮紫塞教育明珠

2019-09-10 07:22承德市教育局
教育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通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

承德市教育局

整洁的校园,崭新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宽带入校,图书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电脑、触控一体机等现代教学设施配备齐全……谁能想到这是我市一个仅有二十几名小学生和五十几名幼儿的山区教学点。

“三通”建设夯实基础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的东北部,因避暑山庄等旅游资源而闻名,有“紫塞明珠”之称。这里是燕山-太行山连片贫困区,行政区域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7.32万,是全省地广人稀的地区。全市共有教学点864个,80%以上的学校在农村。受地理、区域、条件的限制,师资不足、课程开不齐、教学提质难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全市教育的发展。让山村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为承德教育人最大的心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57.5亿元,学校基础设施、现代化设备都有了很大改善,乡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基本成为现实。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乡镇、农村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教育信息化成为推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捷径。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各县区城域网全面建立,信息中心、平台建设逐步完善;576所规模学校100%实现宽带光纤接入,规模学校中9827个教室安装了触摸屏、电子白板等设备,“班班通”占比98.5%;545所学校开通了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占比94.5%,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规定“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

“三通”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师生通过网络获取了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教育的手段、方法逐步发生了变革,解决了很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N”注入新能量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对“互联网”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让师生获取网络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成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由于前期“三通”建設多以区域为主,运营商不一,费用不同,信息化投入也出现了不均衡问题,学校间、县域间产生了新的差异,在横向上仍然是独立的个体,校际、县域间的互通互联出现了瓶颈。打造承德的“互联网+教育”,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教学协同、教研交流,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边远山区学校服务逐步成为承德教育人的共识。

从2016年开始,我们本着“统一规划,多方参与;高位优化,全省一流”的原则,开始规划建设全市教育城域网和“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布局“1+1+N”现代教育信息化。近三年,市县累计投入资金约2.63亿元,根据中小学应用实际需求,结合信息化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坚持“适用够用,整合优化”的原则,逐年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提升智慧化水平,管理更智慧、沟通更便捷、资源更优化。目前,“1+1+N”“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

新的布局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各种“应用”力度大大加强。依托“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全市高中统一招生录取工作,为开展初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支撑。完善国家、省、市、县(区)、学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实现了专题培训、案例培训、实地研训等多种形式的互补,年均培训达5000人次以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更加深入。2018年,在河北省第二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中,我市21所中小学校63件作品参赛,其中33件获奖;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课比赛中,我市获省级一等奖14人,国家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

今后,我们将创造更多形式的信息化产品,通过全市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山区教育,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三通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语文教学要实现“三通”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解放前夕鲜为人知的国共南北“三通”始末
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