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眼中的教育评价专家

2019-09-10 07:22李东琴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聊斋张勇评价

李东琴

2019年3月25日上午,张勇老师去世的噩耗如惊雷般把我打蒙了。我匆忙从单位赶往机场,去送老师最后一程。随后的几天,我感觉朋友圈的颜色都是灰色的,直到追悼会结束后的一周,我才接受了老师已经驾鹤西去的事实。

和张勇老师相识是在十年前,2009年的夏天,第一届中美素质教育论坛上,作为一个普通的参会者聆听老师关于教育评价的学术演讲。他那地区不明的口音非常浓重,但他演说的澎湃激情、对教育弊端的犀利批评、对改变教育现状的热切渴望都让我无法不专心地去听。随着听的深入,浓重的口音已变成奇特口味的饮料,虽不适应,但已经不会影响其功能了。不记得在什么情境下,我对他的观点表达了我的质疑,他真诚的回答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与教育评价专家之间的距离和提升空间。但没想到,我的质疑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路过哈尔滨时,还专门来到我所在的学校。从此,与张勇老师的接触越来越多,后来又成了他的学生。

作为张勇老师的学生,对他的回忆最多的自然就是各种教诲,而且进入我头脑中的第一个成语就是诲人不倦。这个“不倦”可以从他发微博、微信、邮件的时间上看得到,上面锁定的基本都是子夜或凌晨三、四点。这个“不倦”还体现在他为一篇文稿的精确表达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我的邮箱经常会收到连续六七个同一份标题后缀上不同日期的邮件。这个“不倦”对我来说,更真切的感受就是,当我不明白时,他从不同角度进行讲、启发、鼓励甚至是训斥的言语。现在想想,也正是这个“不倦”消耗了他的精力,摧毁了他的身体,让他英年早逝,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张勇老师是公认的教育评价专家,而对于我而言,他是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治学严谨的老师。虽然他的面貌普通得放进人堆里就是一个邻家大叔,而且不喜运动还超爱美食,个子勉强算是中等,但头发却很浓密且没有一根白发。简单一点地描述就是一个又矮又胖的半拉老头,但他的博学多才却无法不让我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其道。

张勇老师是我的老师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授业、传道和解惑的第一人,他经常通过QQ空间、微博和朋友圈去分享他的智慧。在我还没有使用QQ的习惯时,他送了我两个QQ号,其中一个据说是“骨灰级”的。有了QQ号,当然就可以访问张勇老师的QQ空间了。当我第一次进入他的QQ空间时,看到的内容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与他比较邋遢的外表截然相反,张勇老师的QQ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就像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分门别类地装满了他的原创和他收集的关于很多领域的资料:教育学、考古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等。根据他的索引去读他的资料,真是讓我脑洞打开、受益匪浅,渐渐就上瘾了。有很长一段时间,去张勇老师的QQ空间成了我的习惯,我就这样成了他的QQ忠粉。

我从张勇老师的QQ粉丝又发展成为他的微博粉丝进而又发展到是他的微信粉丝。他有很多名言,此刻能想起来的就是“记忆是一种假象”,这是他讲解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时的感叹。他的原创非常多,几乎每天都发,而且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多,读他的原创作品,就像是在读一篇优秀论文:观点独到、语言精炼、论证严谨。对他原创的点赞是由衷的,每次认真读完后,我都有转发的冲动,但很多都是因为时间的不合适而没发。

能有如此成就的人一定是个时间管理的超人,张勇老师也不例外。在等飞机、等火车、甚至是在饭店等餐时,如果张勇老师不说话,那他不是在飞快地阅读,就是在飞快地用智能拼音打字;如果他说话就一定是某个专业领域的最新资讯。所以,和张勇老师用餐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有时会开玩笑说可以去拍卖老师的午餐了。但就是类似的玩笑,我都不敢多说,因为张勇老师最讨厌闲聊,他戏称之为“聊斋”,不仅经常禁止我们“聊斋”,而且身体力行也从不“聊斋”。

作为教育专家,张勇老师自然会参加各种会议和论坛。张勇老师会经常利用这样的契机来带学生,要么是让学生通过制作课件来领会他的新想法,要么是让学生参加演讲。带我时,张勇老师会把他要讲的内容都打成一篇字斟句酌的文稿发给我,让我自己领悟并进行整体设计。我做好后,他不仅对逻辑、文字和表现形式会认真修改,甚至对颜色都有很高的要求。我经常发现,他演讲时的幻灯片都会在我交的成稿上有所调整。

在第二届中美素质教育论坛上,张勇老师让我准备上台。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在这么大型的会议上演讲,我十二分认真地准备就不必说。最后会议十分成功,但我非常清楚,没有张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修订文稿,一次又一次地耐心指导,还有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和语言,我不可能发挥出我的潜能。

张勇老师去世后,在他追悼会上、追思会上,我看到了许多教育届的名人大咖来道别、送挽联、说他的故事、讲他的功绩……很多都是我不知道的,从他们的语言里,我看到了一个拥有无数光环的伟大形象,但我知道在那辉煌的背后,张勇老师付出的是他的心血,所以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天妒英才”这个词的分量。

与张勇老师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是2019年3月21日中午,他依旧是斜跨背包,随时准备出发。没想到,他这次离开的背影竟成了我对老师的最后印象。

(作者单位:新教育研究院新评价与考试研究所)

张勇老师去世后,在他追悼会上、追思会上,我看到了许多教育届的名人大咖来道别、送挽联、说他的故事、讲他的功绩……很多都是我不知道的,从他们的语言里,我看到了一个拥有无数光环的伟大形象,但我知道在那辉煌的背后,张勇老师付出的是他的心血,所以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天妒英才”这个词的分量。

猜你喜欢
聊斋张勇评价
聊斋书介
跟曾国藩学修身
傅山的“四宁四毋”
聊斋书介
梁晓声:我与《聊斋》
张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