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日记:生命与写作的共同生长

2019-09-10 07:22虞小萌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日记作文家长

虞小萌

“言为心声”,儿童作文就是要让儿童学会用文字进行倾诉与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1]。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确实存在许多问题。长期以来,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而许多老师的命题又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与热情。因此,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甚至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他们或对好文章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畏难心理;或持敷衍了事的应付心理;或作文缺乏孩子气,成人化倾向日趋严重,故事胡编乱造,语言似曾相识等。

基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生态的失衡,笔者引人“循环日记”的做法,通过对循环日记的指导来探求小学习作教学的创新与提高。循环日记遵循的是“个体写作,家长参与,同伴互助,教师指导”的模式,通过互相合作、学习借鉴,让儿童表达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真正唤醒其学习和创造语言的潜力,让作文真正成为儿童精神表达的乐园,让习作教学真正向着儿童生命成长的方向发展。

一、“循环日记”的概念界定及实施策略

小组循环日记是指将班级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由小组内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完成后由老师、同学或家长进行评议,如此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

近年来,国内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都采取了循环日记的形式,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准备实施之前,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笔者整理归纳本班小组循环日记的实施策略如下:

1.小组划分有依据。循环日记在小组划分时要注意充分考虑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实验班为四年级,共44人,分为11组,每组4人。根据写作水平高低,依次确定了每天完成日记的人员名单,试图让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起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2.每人每轮写一篇。小组循环日记要求在每周一至周四组内一名学生完成一则日记,第二天传给下一位成员,以此类推。每位成员每轮写一篇,这样一周下来每组都有4篇日记完成。因.周末作业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写好的日记也无法及时批改,所以无特殊情况,周五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

3.周期内自主选材。日记日记,原则上是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但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的素材少之又少,绞尽脑汁却还是无从下笔;或是某天发生了有意思的事,但当天并不是轮到自己写日记,因此笔者允许学生的日记可以在一轮循环周期(6天)内自主选材,无形中也训练了学生精选素材的能力。

4.多元评价促提升。学生当天完成日记后,先由家长进行简单评议,次日再由组内成员和语文老师共同评价交流。在多元评价中,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5.竞争展示燃激情。每天批改到优秀的或是进步显著的日记,笔者总会拍照分享到班级群大力表扬,每周保证至少一次在班内公开朗读、欣赏优秀日记。同时,批改采用“争星制”,不管是日记本身,還是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甚至是学生心血来潮的日记配图,只要做得好都可得“星”。每双周根据学生获得“星星”的总数,笔者还会在班内组织评比与奖励。除此以外,优秀日记还有机会人选班刊或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二、在循环周期中寻找素材,丰厚生命体验

“循环日记”是有读者的日记,能较好地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写作兴趣,使之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小学生热情活泼,善于表现自我,期待得到同伴与老师的认可。在研究中发现,轮到自己写的那一天,有些同学会莫名地兴奋与期待。小谈是班内一名非常调皮的学生,他贪玩任性,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很不理想,平时的作文没有重点、语句不通、潦草应付都是常事。但有次轮到他写日记时,开篇竟写下“今天终于轮到我写日记了”这样的话,让笔者感到无比意外和惊喜,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好好表扬了一番。

上文已经提过,尽管违反了日记应该记录当天的见闻感想的规则,但放宽选材周期也避免了循环日记实施过程中的不少问题。在研究中发现,小作者往往是把自己几天来的见闻和感受精挑细选,最终在一则日记里呈现出最想表达的部.分,无形中经历了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写得更精、更有情感。这种“循环日记”比当天即记、有什么写什么、没话拼命找话写的日记更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避免了随意地下笔。而且,每人每周只需完成一则日记,大大减轻了课业负担。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写日记的形式。有了兴趣,下笔成文就不是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2]在循环日记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人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处处是语文”。

首先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一是要观察学校生活,留心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运动会、升旗仪式、艺术节,小到老师的一次批评或鼓励、与同学的相处交往。二是要深入家庭生活,观察妈妈做饭、爸爸开车、家里来的客人等。三是要走进大自然,注意天气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等。四是关注社会生活,如上下学路上的收获见闻、身边的好人好事等。

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比如引导学生记录突发事件,如《都是包子惹的祸》一文叙述学生因为吃了不新鲜的包子闹肚子而错失春游的经历;《神秘的快递》一文由一个普通的纸盒着笔,原来是妈妈给自己准备的“养蚕套装",让小作者无比激动;《小狗打架》一文则是写了学生在放学路上偶遇小狗争斗的精彩场面;《堵车》一文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在放学路上的见闻,表现出人们内心的焦躁等……虽然这些事很不起眼,但小作者们没有轻易放过,让生活的真实通过文字得以深刻记录。比如引导学生记录当下深切感受,如学生在《冰淇淋的惩罚》中这样写道:

虽然我拼命克制自己不去想,可那个念头总.会偷偷地冒出来,让我如坐针毡,时不时地跑到冰箱打开看一看。最终,我果然抵抗不住冰淇淋的诱惑,蹑手蹑脚地走向冰箱。糟糕!我打开冰箱门时发出了响声,不过幸好妈妈在睡觉,我欣喜若狂,不动声色地吃掉了一个大大的冰淇淋。之后,我一直提心吊胆,简直就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妈妈应该是没有察觉到丝毫异样,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抽象的情感在笔尖转换成真挚的一字一句,小作者们也在记录中更深入地感悟与反思。“循环日记”给了学生自由创作的一方天地,让学生能够放下顾虑,将平时的积累尽情发挥。他们会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审视自己的心灵。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一切便从笔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他们的写作便有了“源头活水”。在循环日记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有意地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深入体验和思考,学生的生命体验便在寻找日记的泉源的过程中得以丰厚。

三、在自由氛围中表情达意,实现个体成长

真正的教育不仅要让儿童完成教师的相应学习要求,而且要使其个性与精神生活都得到成长。日记是个性化的表达形式,相较于惯常的习作训练,学生可以更自由地用文字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太多束缚。当学生的日记中洋溢着欢乐,教师可以给予祝福;当学生在日记中倾诉烦恼,教师可以积极开导,为其出谋划策。总之,对于学生表述的种种都应给予尊重和理解。他们便能在日记中找到归属感与安全感,进而真正做到敢于表达真实想法,乐于分享真切情感。童年是一个多梦的时期,儿童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积蓄着创造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诗情,对生活、对学习、对理想、对这个五彩的世界,有着太多的梦幻般美好的期待。翻开循环日记本,许多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将自己的心迹袒露,期待他人的同情和理解。一则则日记,其实就是一颗颗心在交流、碰撞。

1.记录趣事的开心日记

孩子的世界相对来说充溢着快乐和幸福,有人因周末和父母外出游玩而开心,有人因帮助了他人而开心,像这样简单的快乐小事,都能成为日记很好的素材。如学生在《公园一角》中这样写道:

我们又来到池塘边的草地上,一阵柔和的春风拂过我们的面颊,小草便随风飘动起来。憨态可掬的山羊们悠闲地啃食着大自然奉献给他们的礼物,我们纷纷摘采鲜嫩的树叶喂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小羊羔还不时趴在地上撒个娇,向我们卖萌……

一盘美味佳肴也能成为他们的快乐源泉,又如学生日记片段:

红烧肉在灯光下闪烁着光泽,看起来油汪汪的,是那样诱人。我凑近盘子,顿时,一股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我顿时“口水直流三千尺”,急切地夹起一块肉就往嘴里送。哇!真美味呀!肉皮弹弹的,十分有嚼劲儿;肥肉软软的,好像天上的云朵,咬下一口,嘴里溢满油汁;瘦肉的美味我都无法形容了,本身就有的硬劲儿,加上外婆高超的烹饪手艺,简直是鬼斧神工!三种不同层次的肉混合在一起,真是美味到极点了!

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让他们快乐的事,这些事往往很简单,如一场愉快的游戏、一顿可口的饭、一个意外的收获等。学生在日记中将快乐的瞬间放大,用快乐的心挖掘生活中點点滴滴的幸福,把快乐的每一个细节写出来,在快乐的气氛中培养积极的心理。这篇篇日记每天在小组间传递,同学之间流淌着一种鼓舞与快乐,孩子们在循环日记中寻找精神成长的家园。

2.宣泄情绪的烦恼日记

日记也是学生宣泄情绪、烦恼的一隅。如学生《糟糕的成绩》日记片段:

突然,我听到一个数字:88,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众目睽睽之下,我迈着沉重的脚步上去领试卷。看着老师用红笔写的触目惊心的分数,我甚至觉得它似乎扭成了奇怪的表情,也在嘲笑我似的……回到家,爸妈哪壶不开提哪.壶,一上来就问我考试情况,我免不了被训斥一通。做作业时,妈妈又拿出课外练习让我做。唉,我真是哑巴吃黄连一有苦说不出啊!

新课标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3]写作本身就是倾诉和交流情感的方式,某次挨的批评、某天受的委屈等等,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负面的情绪在日记中得以释放,不良情绪随着笔尖的倾诉会慢慢褪去,当日记翻过去的那一页,内心的不适也会被冲淡。

3.天马行空的想象日记

想象日记也是学生偏爱的日记种类,学生的思维可以在幻想的国度无拘无束地飞驰。如学生《猪八戒和我做同学》片段:

晚饭后,我正捧着《西游记》津津有味地看着,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狡猾的妖怪……各个都令我着迷。但天色已晚,正当我看得入神,妈妈让我早点休息,我便意犹未尽地上床睡觉了。“热烈欢迎新同学。”一转眼,我便坐在教室里了。咦,讲台旁的同学不就是那个傻乎乎的猪八戒嘛!我兴奋极了。“俺老猪刚来到这,还承蒙大家照顾。”我们都在下面议论纷纷。猪八戒走到后排慢吞吞地坐下了,只见那椅子摇摇欲坠,好像快要倒了一样。又如学生《假如我有一匹马》片段:假如我真的有一匹马,我要骑着它环游世界。我想去哪,只要一眨眼就到了。我要去见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度,巴黎铁塔的雄伟,埃及金字塔的壮观……

想象日记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自我内在的感受和情绪,是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学生之间在想象中走进了彼此的内心世界。

4.自我观照的反思日记

在循环日记中,学生也经常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如学生在《战胜长绳》一文中这样写道:

这时,我回想着第一次试跳的失误,总结经验,暗暗为自己加油。我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在绳子落下的刹那,向绳子形成的半圆钻去。到中间时,我左脚一蹬,右脚轻轻一抬,双手夹紧,头一低,一下子跳过去了。天哪,我真的跳过去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原来,跳长绳一点儿也不困难,只要用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什么事都能成功。

在回顾与书写的过程中,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与感受,从而完善自我认识,提升自我修养,在小组交流中也促成了其他组员的自我反思。

此外,学生日记还有描述学科活动、记录亲子时光的选材。循环日记记录了学生童年时代学习生活中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真挚的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4]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随心地用文字述说,表情达意;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理解与帮助;能够在写作的同时实现对个体的生命观照,由他育走向自育,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个体的生命成长。

四、在多元评价中集思广益,丰富写作技法

“循环日记以学生在课外写作训练过程中的原生态日记为样本,能清晰地展示每个学生习作上的进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写作方面的发展轨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5]家长的参与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作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评价时能够及时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上的独特发展过程,了解他们在练习写作的每一阶段都掌握了什么,从而使习作教学更具目的性、针对性、阶段性和层级性。这能有效促使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认真观察、勤于练笔、合作探究、竞争创新的良好习惯。

1.家长评改,调动写作积极性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阳光、土壤和养料。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鼓励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利用班级群和家长进行交流,请家长也参与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当天完成日记后首先由家长进行简单评议。家长无疑是关心孩子的,他们迫切地想拥有更多和孩子的共同话题,想知道他们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想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据笔者了解,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日记也总是充满期待,学生完成后,家长总是积极地担任第一读者,津津有味地翻阅。班级家长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但家长总能或多或少针对学生的习作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或指出孩子作文的优缺点,或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或表达对孩子的鼓励。学生小雨在日记中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感激,她的妈妈在评语中这样说:

看了你的日记,妈妈很感动、很欣慰。你一直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就是对妈妈最好的帮助。你要知道,妈妈可是比万能钥匙还厉害哦!

学生源源是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他的妈妈总是认真指导他的每一则日记,并提出中肯的评价或希望。如《50米跑比赛》一文,源源妈妈这样说:

日记写得较简单,平淡无奇,可以把比赛的过程写得更具体,用动作描写写出当时比赛你追我赶的情况。多看书和积累,你一定能写出很棒的文章。

家长的参与构筑了家长与孩子交流学习情况的平台,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长辈深切的关,爱,这也调动了其写作积极性。

2.小组评改,激发写作主动性

小组循环日记是合作学习的形式之一,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6]。学生当天完成日記后,第二天带来学校首先由写作次序排在后一位的组员进行品读和评价。考虑到时间关系,其余两名学生能在早读课前一起评赏最好,来不及的话也可以在教师批阅后再进行阅读与点评。为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笔者将写作水平优秀、良好和一般的同学按照1:2:1的比例编排在一组内。让学生自由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每则日记后面写下交流后的评语,教师在评改日记时,也会对评改认真或出色的小组进行加“星”奖励。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促成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使每个成员都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7]。如身为组长的美琪给同组写作能力较差的小铭的评语:

如果字能写好一点儿也许会加一颗星,但文章从内容来看还有不少缺陷,许多地方都没有写具体,语病也不少。自己好好读读文章,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希望你能记住这句话,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

每次小组互评,都是教室里最热闹的时候:他们绘声绘色地朗读,有理有据地点评,甚至面红耳赤地争论……每一次互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文成果的舞台;每一次互评,燃起了学生修改习作的热情。合作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提高其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促成了同学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3.教师评改,提高写作专业性

教师评价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它具有指导学习方向、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发展等作用。对于学生的日记,教师应给出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它能帮助学生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日记”。

如一位学生在循环日记《打羽毛球》中这样写道:

为了证明他打羽毛球很厉害,小沈决定先发球。只见他先将球往上一抛,随后,他举起手来,猛地一挥,球像离弦的箭一样向我快速袭来。我吓得乱挥球拍,谁知竟然打中了!球直冲向地面,我刚想说“一比零”,可球又弹了上来。小沈借此机会,把球又打了回来。我毫无防备,以“零比一”落败,我遗憾地叹了口气。

可以看出,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录打球的过程,却不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让文章更具体更生动,笔者便给出这样的评语:

比赛过程只写了一来一回,的确少了些。不过写的这个回合挺有意思,但缺少心理活动。这是写作的法宝,有了它,文章会更棒的,加油哦!

日记《我的理想》中,学生阳阳歌颂了教师的伟大,表达了想成为教师的美好心愿,笔者这样告诉他:

语言优美流畅,志向远大崇高,真不错!相信你能将美好的理想在心里播种,用勤奋和踏实去浇灌,定会长成最青翠的大树!老师看好你!

日记《和你说声对不起》中看到两个孩子吵架的经过和道歉的诚意,笔者的评语如下:

孩子之间没有隔夜“仇”,这么真诚的道歉,非常有勇气,向你致敬!

无论工作有多忙碌,学生日记的评价我总不含糊,这样的努力更是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几个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慢慢都能掌握点门道来,他们看完组员的日记后,能够头头是道给出一连串中肯的意见,条条在理,非常专业,几乎不用我再给什么建议了。这时候,我总会在学生的评语后面写:

某某(学生名)老师说得对!看得认真,评得认真,建议也很到位,棒!小老师水平太高,为师甘拜下风……

当然,对于一些平庸甚至错误较多的“劣”作,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纵向比较,自己和自己比,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学生真诚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是被赏识的渴望。写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要相信学生能改好作文,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给予“改得更好”的殷切期望,当平时作文只能写两百多字、文章经常没重点、通篇语病的程程交来一篇勉强合格的日记时,我会毫不吝啬肯定其进步之处,同时也鼓励其继续努力,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写得更好。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受到肯定乃至赏识时,他会加倍地努力。

由此,教师指导仍是循环日记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及时有效的专业性指导,以评激趣,以评促写,学生才能够沿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进。

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让学生逐渐学会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欣赏别人。同组同学聚在一起对同伴习作进行修改,共同欣赏佳作,共同帮助困难的同学提高习作能力,让后进生感到“我能行”,增强写作的信心,让每一朵花儿都有向阳生长的可能性。在多元评价中,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写作水平得以提升。当学生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其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他们的写作技法在丰富,习作能力在提高。

五、在展示发表中点燃激情,唤醒写作潜能

新课标要求高年段的作文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在《我的后作文教学》中指出:“‘自我表达’后要’与人交流’,中间要有一个平台,发表的平台。”“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写过作文,他们只是写了一年又一年的一个名叫’作文’的作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发表’之后的‘与人交流'的写作。”[8]由此,管老师打造了一整套“作后发表"的写作动力系统。

在小组循环日记活动中,笔者也致力于让学生的习作拥有更多的读者,体验“与人交流”的滋味。具体做法如本文第一部分“竞争展示燃激情”所述。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内部推动力就是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被公开表扬甚至发表是学生循环日记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正符合学生对尊重的需要和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文章被公开表扬后,能够得到来自同伴的肯定,得到集体中他人的认可,这就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而一再地被肯定更是激发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成就感就是写作背后的推动力。

按照潘新和教授的观点,写作教学就是“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望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感受到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从而自觉追求言语上的自我实现”91。在展示交流中,学生的日记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表达,他们在班级这个集体中找到自己说话的方式一让自己的文章尽可能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日记可以谈论学校、家庭里发生的任何事,同学之间可以就某个观点进行争论,可以自由言语,不断强化了他们的言语自信,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持久的写作动力。

每双周,班内会组织统计大家凭借自己努力在循环日记本上获得的“星星”,评选出“班级小.作家”“全组之光”“进步之星”以及“优胜小组”,并发放相应的小奖品。这些获得荣誉的学生在同学们鼓励性的评价与钦佩的目光中,在老师肯定的、欣赏的眼神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写作的热情,唤醒了写作的潜能。

六、结语:实施小组“循环日记"的效果评价

一年来,通过提炼和实施指导小学生循环日记的有效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平行班相比在短期内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循环日记对原有的日记教学加以改进,提高学生日记学习的效率,是对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必要调整和补充,更是实现新课改作文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循环日记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精选素材,深人体验和思考生活的细枝末节,丰厚学生的生命体验。循环日记相对自由的写作环境能够引导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实现对个体的生命观照,由他育走向自育,实现个体的生命成长。循环日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交流讨论中丰富写作技法。公开展示发表是对学生循环日记的最高肯定,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唤醒了写作的潜能。循环日记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实现了学生生命与写作的共同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循环日记的形式虽好,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日记指导、学生的课业任务与日记完成的矛盾需要解决。从教师角度来看,实施小组循环日记需要教师指导才能优化,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允许教师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指导与点评,这势必造成两者的矛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内外可利用的时间非常有限,各科学习任务需要完成,有些学生课后还要参加各类辅导班、培训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完成循环日记。另一方面,班级内学习着实有困难的学生与循环日记拖小组后腿的矛盾也需要进一步解决。每个班总有几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循环日记经常只有简单几句,或是没话找话、内容空洞,甚至拖拉不能完成,影响了小组的综合评价。这些学困生勉强完成各科基础性作业已经捉襟见肘,写不出符合要求的日记,笔者目前采取的方式是让他们周末完成,但效果往往也不如人意。切实可行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注释: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页,第6页,第7页。

[2]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页。

[4][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杜殿坤譯,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347页。

[5]江园:《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写好小组循环日记的实践研究》,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吴永军,第25页。

[7]马兰、盛群力等:《多彩合作课堂》,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18页。

[8]管建刚:《我的后作文教学》,《人民教育》,2018年第1期,第67页。

[9]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

编辑:有忻

责任编辑:李家安

猜你喜欢
日记作文家长
家长错了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家长请吃药Ⅱ
成长日记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