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用视听新媒体开展“美诵育人”的优势

2019-09-10 14:28邝卫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1期

邝卫华

【摘要】朗诵以其独特生动的方式为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和理论素材,持续、深刻、能动地引导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要重视朗诵的作用。当前,视听新媒体迅速发展起来,并被使用到教育领域。在朗诵教育方面,以“全民K诗”视听新媒体为载体开展“美诵育人”具有素材多样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将使“美诵育人”具有更大吸引力、普及力、辐射力和生长力,达到全员、全面、全力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全民K诗;视听新媒体;美诵育人

我国从周朝起就开始关注和研究朗读教育,并逐步确立了朗读在教育和社会效能方面的重要地位。然而到了现当代,朗读已被边缘化,朗读的教育功能更是被渐渐忽视。如何将有声语言艺术形式运用到国民教育中去,实现对人的塑造和完善,形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支持,既是一个研究课题,更是一份历史和社会责任。当前,如“喜马拉雅FM”“为你诵读”“全民K诗”等拥有丰富朗读资源的视听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正是把握这时代的脉搏,借用视听新媒体的强大力量,开展“美诵育人”的研究与实践。本文所指的“美诵”包含兩层意思,一是诵读的是经典美文,二是以高质量的朗读配以音画,将作品美学与声音美学结合起来,给人以全身心的美的享受,从而达到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启发人的目标。下面,笔者以“全民K诗”为例,谈谈利用视听新媒体开展“美诵育人”的优势。

一、视听素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美诵育人”的吸引力

兴趣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或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客体引发主体兴趣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将“美诵育人”的实践与兴趣发展规律相结合,可以看出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诱发、保持、强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通过新颖有趣、学生喜欢的朗读素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受视听朗读材料的感染使学生产生自己进行朗读实践的迫切要求;在朗读材料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学生会钻研其中的朗读发音规律,朗读技巧等,即最高层次的创造兴趣,要想最终强化学生的创造兴趣,诱发学生的兴趣与保持兴趣必不可少。而在平常的朗读训练中,重复朗读同一文章难免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视听新媒体所承载的海量多样的音频资源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朗读教学朗读素材单一、呈现方式单调的问题。

在朗读素材上,以号称手机上的朗读亭的“全民K诗”FM为例,它既有寓言童话、儿童诗文、古体诗文、课文精选,也有美丽乡愁、中国梦想、心灵鸡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素材,从而学生提高朗读的积极性。在朗读素材的呈现方式上,传统的朗读训练往往只单一地通过声音方式呈现。在以“全民K诗”FM为例的手机轻电台中,中小学课本中文质兼美可供朗读的课文都有专业主持人进行朗读,并配有合乎文章基调的优美音乐,有的还有图片和文字。对于小学生而言,声音、音乐、文字、图片的多样化呈现方式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这些手机轻电台允许学生选择添加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添加合适的图片文字等,即学生可以自己对朗读素材的呈现方式进行创造,这也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实践兴趣。以新城小学的数据为例,新城小学在2019年1月寒假时开始启动以“‘全民K诗’进行‘美诵育人’”的活动,先在每个班5个代表中推动,一周内全校24个班120名学生一天内上线率达到百分之一百。两周内每天发布作品率也达到百分之一百。

二、视听新媒体的自主与便捷有利于加强“美诵育人”普及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我国播音界泰斗张颂先生在《朗读学》中将朗读定义为:“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将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主体便是朗读者自己,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朗读是朗读者自己的言语体验。这种体验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其他同学的朗读都不能取代学生自己的朗读实践体验。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发挥自己在朗读训练中的主体性,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朗读知识与技巧,调动自己的感情与想象去体会文本的情感,并加入自己的审美体验,才能真正建构起朗读的意义。

在视听新媒体时代,每个个体都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以“全民K诗”为例,其“人人都是主播”“K诗一样轻松快捷方便”的理念意在为每个个体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在“人人都是主播”的口号下,“全民K诗”的用户注册便可以创建自己的个人电台。创建之后进行选题,选题可以在分类里去选,也可以从新作首发、热榜推荐去选。最让人惊喜的是,它还会智能地记录你的风格喜好,以此给你优选题材到“猜你喜欢”哪里。选好题材,按一下按钮“录制”,音乐文稿便同步出现。如果不会读,还可以不断地听范读,录好了可以试听,感觉录不好,还可以再录,录到满意再发布。作品上传后,可以立马与范读作比较,进行再学习。也可以循环听,欣赏自己的作品或总结反思自己的作品……所有操作极其简单快捷,只要会用手机就会用了。一个作品从选题到完成到分享几分钟便可以诞生。这比起传统的录制方便了很多,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愿意参与,这意味着在课堂之外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亲身朗读的实践机会。在学校、在课堂上不善朗读的同学在课后也可以自己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朗读体验,并形成自己的作品,制作自己的个人专辑,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之中,使“美诵育人”普及力更强更大。

三、视听新媒体的迅速传播有利于提升“美诵育人”的渗透力与辐射力

“美诵育人”是一个系统漫长的过程,学生朗诵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练习。而且,学生朗诵水平的高低是抽象的,不可以测量评估。因此,在长期的朗诵训练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体验到朗诵的乐趣,促使学生对朗读的热情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对于朗诵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吟诵最易得益的途径。”然而,通过对小学朗诵兴趣的实际调查看出,与低年级学段相比,小学生对朗诵的热情到高年级学段有所下降。一方面,对于刚入校的低年级学段而言,朗诵的新鲜感较强,热情高涨,而到高年级学段后,新鲜感降低导致热情下降;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在长期的朗诵教学中没有得到持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或者获得的收获感低于预期,也是学生朗诵热情下降的原因之一。在心理学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程序教学的核心是“强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出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也就是使学生明确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行为主义观点与“美诵育人”相结合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诵行为做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使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诵实践之后受到读有长进、读有所得的鼓舞,从而在朗诵行为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按照上述行为主义的观点,以“全民K诗”为例的视听新媒体恰恰能使“美诵育人”发挥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全民K诗”等视听新媒体以其弘扬个性化和平民化精神获得了蓬勃发展,其简单的形式、方便的管理和张扬的个性,丰富了传媒的分享模式,调动了客体的多重感官,互动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全民K诗”里,导师、明星、平民之间的身份得到了淡化,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培养情感。双方在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情感分享、思想分享的理想状态。在“全民K诗”里,数以千万计的导师、诵友、系统的“K诗小助手”之间都可以互动,这是个难以估量的巨大的交流平台,这里相互间可以合诵、送小花,会点赞、会评论。当你发布一个作品系统会送你三朵花和一段暖心的话;当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作品系统还会送你一段激励人心的话。相比传统的视听应用而言,在每一次朗读学习目标完成之后,教师都可以通过视听新媒体应用对学生的朗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与反馈,并给予点評与辅导。教师的关注与正面评价会使学生在完成学习行为之后获得满足感;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分享功能向老师、家长和同伴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他人的关注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这使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四、视听新媒体的强烈情感性有助于增强“美诵育人”的作用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在认识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情感作为一种非理性因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功能,具体看来是指作为人面对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情感一旦出现,就会引起个体心理上的欢喜、愤怒、哀伤、快乐等情绪体验。在促进人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在个体思想品德的塑造过程中,情感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促进人的认知和行为活动的发生。具体来说,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推动人的认识发展,它促进个体把认识转化为内心的信念,最终落实到行动当中,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活动的效率,推动个体用积极的态度和顽强的毅力去认识和接受各种新事物。

以“全民K诗”为例的视听新媒体正是以其浓郁的情感氛围与生动情境,为受众们灵动地演绎着生活,引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受众们在音画声情的冲击中,情不自禁地随着作者的情绪,引发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拷问。当中动人的文字、美妙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对话的情节等音画声情景的交融,多种艺术形式从多种感官多种角度触及人的认知系统,最大效度地激发受众的学习与仿效欲望, 逐步对受众的道德认知、审美观念施加积极的影响,为品德教育功能的实现营造出一派生动、鲜活的画卷。 “美诵育人”正是借助“全民K诗”为例的视听新媒体强烈的情感性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师生中推动以“全民K诗”等视听新媒体为载体的“美诵育人”,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激发师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修炼思想的积极情感。

五、视听新媒体的储存与评价有利于加强“美诵育人”的生长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评价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其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其功能的实现分别由情感系统和动力系统而发生。所谓心理结构的情感系统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个体在一定教育活动的影响下产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指个体的情感体验、情感方式影响个体对不同教育活动的理解和选择。教育活动可以促进个体心理的动力系统的发展,比如不同的教育活动可以形成其群体内部成员不同的意志品质。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某项活动得到其认可,那么这项活动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主动发展。

以“全民K诗”为例的视听新媒体具有云储存数据的强大功能,能够记录每位学生诵读能力的成长。学生的朗读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但是朗诵水平不可以通过具体的书面测验来量化评估,学生朗诵水平的发展依靠学生自己的内部感知和教师的粗略判断,这样的评价往往缺少科学实在的依据。在实际的调查中,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在朗诵方面的进步也是学生朗诵行为参与度低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学生心智尚处在发展之中,对于自身朗诵水平的发展感知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时间精力有限,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朗诵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也不实际。因此,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朗诵活动中学生朗诵数据的记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教师对学生进步的评价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全民K诗”为例的视听新媒体应用在云储存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对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存储,这对于传统的朗诵活动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记录方式。学生在每一次朗诵训练之后,可以将朗诵数据存储下来。数据存储的意义就在于记录朗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回顾以往前后对照,帮助学生感知自己朗诵水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对学生朗诵能力发展的评价提供了客观存在的实体依据。数据的记录成为“学习—对照—调节—改进—完善”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及时看到成绩,受到激励和鼓舞;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同时,以“全民K诗”为例的视听新媒体还具有评价进阶的功能。当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作品,系统还会送你一段激励人心的话;当你达到一定水平,你可以参加各级各类诵读比赛,可以申请“导师认证”,甚至“主播认证”。这对被评价对象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刺激和有力的推动。因为恰如其分的评价结果能给人以心理上的满足感,会对成功的经验起强化作用,使被评价者更加努力更加主动,以保持或取得更大的成绩,从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这样,数据的记录和进阶的评价将会给以“全民K诗”视听新媒体为载体的“美诵育人”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使之发挥持久而旺盛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以“全民K诗”视听新媒体为载体开展“美诵育人”具有素材多样化、自主、便捷、传播迅速、广泛影响、强烈的情感性、大数据储存、评价等特点,这些特点将使“美诵育人”具有更大吸引力、普及力、辐射力、生长力,达到全员、全面、全力育人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诵读教育与视听新媒体应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诵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 (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马前锋,孔克勤.文化与人格:心理人类学的解释[J].心理科学,200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