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9-09-10 13:18:15李仲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现代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李仲芳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现代技术 课堂教学

一、拓宽学习领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网络等现代化教育媒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安排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根据高年级学段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出的目标:“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调查小组,到周围的相关部门(如居委会、环境监测局、环保局等)进行调查采访。他们除了进行调查采访、翻阅报刊等方式,还更多地利用了网上资源,进行收集、汇总、整理,让他们写出调查报告,办小报,画图表,或者写建议书,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展示本合作小组的调查成果。通过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增强了写作能力,还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因此,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學情,提高本身实效

在制作课件或收集信息时,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选择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素材,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否则只是按教师的主观意愿来选择素材,就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动力,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达到此目的。

我们可以在上《美丽的公鸡》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动画(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公鸡每天天不亮就打鸣催人早起。)然后提问:“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引导学生回答答”这是一只勤劳的公鸡。“”这是一只美丽的公鸡。“”这是一只能为人们做事的公鸡。“……这时我们巧设一个悬念:以前这只公鸡是什么样的呢?接着播放前几自然段的动画,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我们可以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学生可能对新疆的风情、新疆的葡萄、新疆的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录相上美丽的画面和通俗的解说,顿时把学生带到了新疆,学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随着导游游玩呢。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对这些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就在学生兴致昂然的欣赏过程中得到解决。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怎样指导学生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的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我们在教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梅花的清高品格,适时地放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画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能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的背景是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梅花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景。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墨梅图的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后,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这时老师和全班同学会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音乐唱,歌声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节课的难点会迎刃而解。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师生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教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如在对《太阳》这一课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我们可以向同学们提供相关网站、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编写读书汇报材料。同学们可自行选择喜欢的、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编写;编写过程中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字体、格式等,然后将完成的作品及时上传给老师。老师阅读后,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或简短的鼓励,或巧妙的提示,或适度的修改。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结语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新课改下小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方面,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有效运用的途径,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之成为展现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平台,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纪红,郭公民.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的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s1):212-214.

[2] 杨青海.多媒体下的物理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7):175.

[3] 郑伟华,李国平.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与思考[J].中学物 理教学参考,2007(11):32-33.

猜你喜欢
现代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定格动画中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13:27
浅谈森林火灾的现代监测技术
多媒体下的数学课堂
论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