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科本质与跨学科的角度谈激发语文、历史课堂魅力

2019-09-10 13:18:15彭璞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情趣激发热情

彭璞

摘 要:在教学中,笔者深刻感受到:教学是幸福的,然而教学也是艰难的。 如何在课堂上展现语文课程和历史学科的魅力,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是笔者一直探索的一个难题。有一些感想在此提请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情趣 激发 热情 融合

语文课教学充满乐趣,教授每一篇诗文都使人感到深深的陶醉其中。语文是工具性的——实用的,而同时语文又是人文的、情感的、艺术的。因而语文课往往能够幻化出异样的风采,达到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可以说,语文课的精彩全在“情趣”二字上。情,即情感——真挚而美好的情感;趣,即趣味,既能够吸引人对其发生兴趣的所在。就像春天最迷人的事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一样,我想,语文课如果缺失了情趣,顿时就会变得索然寡味、引不起受教者一丁点参与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了。没有情趣的课是丧失生机的课。情趣,就是语文课的真性情,是她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不要把苦口婆心的说教甚至是“打破头灌下去”(近似说“醍醐灌顶”了)这样的强行灌输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中来。语文课应是鲜活的,审美的,知趣的,应该充满一种磅礴欲抒的热情、欢呼雀跃的讲演、积极的写作与朗读......这样方显出语文课的本色或者说特色来。

在历史课中,我们则引领孩子们巡游上古、近代,在一种对过去时光里人物、事件、社会的回顾中,和他们一起感受史韵悠悠和时空变幻,有别于神话和传说的“昨天的真实故事”,发人深省,启迪智慧,教给我们生活经验,激发我们爱国——爱祖国文化的热情。因此,比较而言,历史较语文更加地真实、严肃、广阔、富有知趣。若说语文是人际交往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交往技术——艺术——或者说是一门综合了字词积累应用——写作和说话乃至研究各种语言要素组成规律及其各种语言现象之“科学”——的话,那么,历史则是我们的古人、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各种科学研究的宝库,是我们思想和知识的宝库,是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宝库,它是素材库(对于艺术创作尤其文艺而言)、资料库(对科学研究而言)和知识宝库(对于我们的认知而言)。它本身是朴实的,没有科学与艺术外衣装扮的。

語文和历史在辞章方面曾有过二者的重合,这个例子就是先秦乃至汉代以前的史家散文,比如《左传》、《史记》、《汉书》,他们既文采斐然,又秉笔直书史事。语文和历史早有过从甚密的关系。“文史哲不分家”的俗言正好说明这点。今天,小学到初中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尽管不能尽显语文课的魅力,但是它涉及文章(应用实体和训练方法)、语言和文字(零碎的字词句等必要性语文常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素养;历史究其学科名称而言没有实质内涵的变化,它是“已逝的时光”、“过去时间段的人事物的全部”,或者说“历史就是过往”。“今天的故事,明天的历史。”一切时间里的事物都终将成为历史......——所有过去时间里的包括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艺术在内的文化成就都是“历史”的;反过来,我们所看到的好多文章都是讲“现实”或者“历史”的,“史实”、“史述”、“史传”(历史学对历史之三类史事的区分)多有呈现。那么,语文科和历史课是脱不了干系了?正好,笔者执教的就是这两门课,“文史哲不分家”,正好可以一种融通的开放的胸襟去看待这两门课。窃以为,在语文的“情”境中能否融入历史对现实的冷静和沉稳,而在历史课上又加入语文之审美化、疏放的风格要素,从认识其学科特点始到沟通二者乃至融合二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深刻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成效的目的。本着这种理念就能使教学向素质教育再趋近一点,即使过程中走了弯路,但这种“摸”索也是必要和值得的。

基于以上的认知,近年来,致力于七年级语文与历史课教学的同时,笔者尤其专注于教育教学理念的适切架构,思考并并实践一系列在自己看来必辏实效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些劳动的甘甜,但也面临很多困惑。在好多方面感觉似乎很难突破,比如要素养还是要考试成绩、学习与生活现实一致性的问题、学生在校接受良性教育而在校外往往受到歪风邪气影响的问题......等等。尽管困境重重,但笔者尚且相信:只要一路坚持探索,追求实效的教改探索之路一定会愈加广阔。

猜你喜欢
情趣激发热情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夏虫情趣
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 09:03:56
“热情”的沙漠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浅谈激发职教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读写算(中)(2015年11期)2015-11-07 07:24:48
四格情趣
上海故事(2014年8期)2014-08-11 16: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