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维红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里面提到,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其中,“正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就失去计算的意义。“熟练”是计算能力的标志,“合理灵活”是计算正确熟练的重要保证。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在计算方面所出现的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因之一:不良的心态
一个是轻视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题目的分析。第二个就是畏惧心理:有些学生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害怕或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
原因之二:不良的计算习惯
大部分学生由于计算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也不管是否熟练,一律口算,不愿意动笔打草稿;有的打草稿不用草稿本,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书本上或者试卷边沿上打草稿,计算结束后也不会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去检查。
根据以上分析的原因,要想减少学生计算出错,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教师就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算,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口算训练,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采用游戏、竞赛、拾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可以进行同桌对问或举行小组比赛等。
3、注意探索规律,熟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2、22、32……112、122、132……等,从而提高口算速度。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的题目,或部分能用口算的题目,都引导学生尽量用口算方法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井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出现计算过程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题量的控制,其次计算形式要多样,除了计算题,可适当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趣味题,如:()+()-()+()=0。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都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让学生养成抄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结合题意检查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计算质量的重要途径。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审题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2.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人法。
四、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还需要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