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扬
摘 要:新课标要求学科教师改变之前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班级学生的学科能力。物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从而强化他们的学科素养。但是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实验教学时出现一些问题,更多看中自身的主体性而忽视对学生进行高水准的实验指导,未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物理教师需要革新之前的教学理念,重视对高中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培养,强化最终的学科教育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师;高中生;实验教学;创新思维;操作能力
前言:实验教学需要打破之前的教学限制,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中,加深对实验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才可以给高中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创新思维是当前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通过对课程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思考和应用分析,这样能让学生实现创造力的养成。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深度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度思考,强化整体学科教育的成效性。
一、物理教师需要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强化高中生的主体位置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物理教师对班级学生实施课堂教学时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最终的学科教育质量。教师更多重视对学生进行原理知识的讲解,然后对他们进行演示操作,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解[1]。这样的实验教学忽视高中生体现出的主体性,也没有关注到学生们呈现出的探索需求,很难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制约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基于这样的教学问题,物理教师要想在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强化高中生的主体位置。
物理教师需要认知到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目标是让他们可以对实验进行正确的理解,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更好理解原理知识,通过自身操作强化学科素养。所以教师应该将高中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需要围绕班级学生而开展,让他们投入到实验操作以及思考中。同时,物理教师需要合理调整实验教学的比重,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平台和机会,促使他们通过实验操作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此外,物理教师也应该重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逐渐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这样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让高中生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之前的实验教学弊端,促使班级学生实现学科能力的培养。
二、物理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指导学生参与试验探索,利于思维的发散
创新思维是当前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该项能力的培养打造更优质的学科教育平台。基于高中生体现出的认知能力,物理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指导学生参与试验探索,这样利于学生实现思维逻辑的发散,从而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的课程基础设计实验过程,然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实验问题,鼓励他们参与到实验探索中,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对高中生开展摩擦力实验教学时,物理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鼓励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影响?具体是什么样的影响?”“进行摩擦力实验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保障实验操作的顺利开展?”“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体现出什么样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验操作谈谈你对摩擦力的理解。”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物理教师可以让高中生投入到实验探索中,也能根据实验操作对原理知识进行深度理解[2]。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对摩擦力知识进行深度的认知,通过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实验教学的状态。这样能提升班级学生对这些课程知识的理解,增加对摩擦力的实验理解,利于他们实现创新思维的发散。
三、物理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增加学生的课程认知程度
结合素质教育得知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深度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度思考。在传统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主要是对学生们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在自身指导下进行实验分析,并告诉他们相关的实验现象和原理知识。但是一些物理实验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很多班级学生不能明白具体的操作行为和现象,影响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实验过程以及现象,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3]。所以物理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增加学生的课程认知程度,有助于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平抛运动实验教学时,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实验知识进行展示,立足视频播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也能鼓励他们投入到实验操作和探究中,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之后,物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共同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教师需要对学生們的操作行为进行指导,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物理操作中,保障实验操作的顺利开展。在让高中生进行实验现象讨论之后,物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课程讲解,让他们深度理解所学的实验知识。这样可以改变之前的实验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操作平台,让他们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更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
结论:物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从而强化他们的学科素养。基于当前实验教学的问题,物理教师要想在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强化高中生的主体位置。物理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指导学生参与试验探索,这样利于学生实现思维逻辑的发散,从而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物理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对高中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增加学生的课程认知程度,有助于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小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16-17.
[2]张高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02+111.
[3]张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J].科技风,2017(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