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可用性研究

2019-09-10 09:03许智敏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移动应用可用性

摘  要:为提高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服务质量,构建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知网、万方、维普的移动应用APP展开可用性评价。通过可用性测试、可用性调查,获取三个移动应用APP有效性、效率、满意度的评价数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用性改善建议。

关键词: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3-0020-03

Research on the Usability of Academic Journal Database Mobile Application

XU Zhimin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Guangzhou  510725,Chin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mobile service quality of academic journal databases,the us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and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s,including CNKI APP,Wanfang APP and Weipu A PP. The evaluation data about effectiveness,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is obtained from usability testing and usability inquir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usability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academic journal database;mobile application;usability

0  引  言

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同时,手机不断挤占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上网设备的使用,我国市场上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已多达449万款APP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目前,大部分的政府、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信息传播机构都已加入到移动信息服务队伍中。国内外学术期刊出版商较早开展了移动信息服务,纷纷推出了移动应用APP,并且不断改进服务更新版本。与实践进程相比,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不深入。本文以用户视角展开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的可用性实证研究,为改善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1  研究基础

在移动互联时代,学术期刊领域的发展面临着冲击与挑战,期刊移动信息服务逐步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部分学者以学术期刊数据库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初步探讨,学者刘森[2]、唐凯芹[3]均认为移动终端是期刊数据库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张苏闽等人[4,5]从服务形式、获取方式、权限及支持平台、开发模式、推广方式等几方面对国外20家数据库出版商的移动服务进行了现状分析;王诗雨[6]、苏宇文[7]比较研究了国内外知名的数据库出版商的移动应用APP功能。

目前,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服务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题集中于功能分析、应用现状,很少有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为填补研究空白,了解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APP的发展现状,提高移动服务质量,本文对知网、万方、维普APP展开可用性评价,通过横向比较提出可用性改善建议。

2  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可用性(Usability)概念起源于人类工程学的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研究,后来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热点。目前可用性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ISO9241-11标准(2018版)人机交互工效学部分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理解产品、系统和服务的可用性,认为它是指“支持特定用户在特定情境下有效、迅速和满意地达成特定目标的程度”[8]。较多学者认同ISO对可用性的定义,并提取出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三个可用性基础指标。

本文参考国内外高引用率的、较权威的可用性评价研究文献,结合移动环境与移动信息需求,基于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三个一级指标,构建一个包含两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用于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APP的评价。

有效性指“用户在完成任务时,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正确和完整程度”。其二级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内容有效性指标与移动应用主要功能实用性指标。效率指标的内涵是“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成程度与所使用资源之间的比率”,其二级指标的设计基于移动用户碎片化、高效化的信息需求[9],与遵循“最省力法则”的信息行为[10]。满意度反映使用过程中用户交互体验、信息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以及日后持续使用意愿。基于相关文献调研,构建的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APP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  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可用性评价

3.1  可用性评价方案设计

为更客观地从用户角度了解学术期刊数据库可用性,本文结合可用性测试与可用性调查展开评价,以邀请用户完成依据系统功能设计的任务、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评价数据。组织多少用户参与可用性评价才合适呢?Nielsen[10]指出5个用户就能发现85%的可用性问题,参考实际测試中用户人数大多为10名。本文邀请10位用户参与评价,男女比例为1:1,其中大学教师2名,研究生2名,余下均本科生。为获取有效的横向比较数据,每位用户均要体验知网、万方、维普APP的使用,确保每一位用户以同一感知标准进行评价。

可用性评价流程是首先邀请用户了解可用性评价、测试流程等概况信息,并试用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APP。之后用户使用三个APP完成测试任务,测试期间组织者客观记录任务完成情况、完成时间。每完成一个APP使用,用户填写一次调查问卷,直至全部APP均使用完毕测试结束。测试结束后与用户进行交流,征求用户对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APP可用性改善建议。

可用性测试任务参照评价指标设计,主要包括:检索以“移动阅读”为篇名的论文,选择合适的检索结果;体验期刊阅读;登录个人账号,管理收藏资源或订阅信息等。各任务完成情况是有效性二级指标得分依据,其余二级指标通过可用性调查问卷记录每个用户的评价。用户依据“极差”“差”“一般”“好”“极好”的体验感受,对应1—5分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

3.2  可用性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可用性测试任务完成率与可用性调查问卷数据,计算移动应用APP的平均得分,整合得到可用性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总体上,三个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APP可用性都在中上水平,其中知网APP表现突出,其有效性、效率、满意度表现均属第一。万方APP、维普APP与其相比在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改善空间较大。

3.2.1  有效性评价差距最大

有效性评价关注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APP的信息内容价值与功能实用性,是可用性评价最基础的指标。该部分的评价数据源于用户测试任务完成率,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有效性存在问题。相比效率与满意度,有效性评价最高分值与最低分值差距最大,说明三个移动应用APP在信息加工与功能设计方面差异较大。

作为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的核心,资源检索功能有效性良好,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与更便捷的体验。知网APP提供了8个字段可选的基本检索与多字段高级检索;万方APP采用任意字段的检索并附以二次检索功能;维普APP提供多达14个检索字段的基本检索,以及使用与或非逻辑组合的专业检索。鉴于不同使用习惯,用户对三个APP的检索功能各有偏好,但强调检索结果的排序方式选择与筛选功能在移动环境中具有必要性,并认为检索结果页面的信息量不足以支持判断。

内容有效性与信息加工深度密切相关。以论文简介信息页为例,三个APP都展示了论文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摘要等信息,但信息内容的有效性仍存在明显差距。差别源于加工程度是以文献为单位进行信息静态展示,还是以信息、知识为单元形成联结的网络,方便用户跳转到相关信息进行浏览。知网APP在内容有效性方面表现出色。

3.2.2  效率平均分最低

在移动环境中获取学术信息,用户对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效率评价关注用户获取数据库移动服务时投入的资源与产出比,综合了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易用性三个指标。从测试任务完成过程与评价数据来看,三个APP的系统性能稳定,系统反应速度快,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成本。

易用性、金钱成本是影响效率表现的主要因素。易用性缺陷在于导航不明晰、界面设计不简洁,阅读界面不适应设备尺寸等,给用户带来了精力上的负荷。例如,在用户完成期刊阅读测试任务时,由于功能缺失或按键隐蔽等因素影响,难以进行期刊搜索、期刊分类,在海量期刊中无法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另外,主页面的组织布局需要化繁为简,合理设计菜单导航,迎合用户使用习惯。

用户普遍认为期刊数据库APP全文阅读的金钱成本过高,免费的公开资源量甚少,万方、维普APP并没有设置免费论文或期刊专栏。免费数字阅读普及的社会环境与用户支付习惯对期刊数据库APP效率评价形成了冲击。为了留住移动用户,数据库商必须继续探索用户易于接受的消费模式。

3.2.3  满意度与有效性评价排名一致

满意度作为主观感受的指标,更倾向于APP的综合性评价。知网海量信息资源与过硬的技术不仅延伸到移动应用APP,更是针对移动用户、移动环境做出适应性变化调整,提供个性定制的专题订阅,可视化分析图表,大大提高了用户科研工作的效率。用户对知网APP的满足感、持续使用意愿较强烈。万方也在移动应用服务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包括实时推送基金项目申报、科技会议的通知,提供论文查重检测工具。这些功能的实用性给用户留下较深印象。总体上,用户对三个APP持基本满意态度,并期待各方面有进一步改善。

4  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可用性改善建议

4.1  加强平台设计保障效率

学术期刊数据库拥有海量资源,移动应用如何在其中发挥导航作用,如何以简洁的界面设计让移动用户一目了然,是否提供便捷的工具,这些都关乎效率表现。目前评价结果显示,平台设计未能满足移动环境对效率的要求,数据库商应投放更多资源、技术优化系统结构、界面与导航设计。并开发移动阅读辅助工具,如嵌入全文阅读的检索功能,多终端无缝切换同步共用,以及用户分享互动,让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使学习过程更高效。

4.2  从信息组织深化到知识组织

碎片化、高效化的移动信息需求与移动设备的限制,决定了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不能只是文献检索、全文阅读、保存等传统数据库服务的移植,而是需要嵌入过程的、更加细化的知识内容服务。在这一点上,数据库商已经有所作为,改变以期刊、文献为单元的线性组织方式,逐步碎片化信息,深化加工组织程度,构建互联互通的知识网络。在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上实现网络结构的知识组织,不仅出于可用性改善的需求,也是对信息组织加工发展趋势的迎合。

4.3  重点开发精准个性化服务

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服务,除了用户发起、系统接受的检索类的被动式服务,还有系统发起、用户接收的研究前沿推送类的主动服务。经评价发现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在检索方面可用性表现良好,但未全面、深入地开展系统主动的个性化服务,目前以简易的信息订阅服务为主。在信息爆炸时代,产品竞争从“内容为王”发展到“用户个性信息为王”。因此,开发精准个性化服务,是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应用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用户黏性的必要手段。基于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智能推荐以及用户自定义的个性化设置,能够预测需求,高效并且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更契合用户的科研场景与偏好,切实提升可用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 056/201902/W020190228474508417254.pdf,2019-04-12.

[2] 刘森.国内文献数据库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技与出版,2012(12):83-85.

[3] 唐凯芹.我国数字期刊出版活动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动向 [J].科技与出版,2013(1):91-94.

[4] 张苏闽,鄢小燕,谢黎.国外数据库出版商移动APP应用及用户评价分析 [J].图书馆杂志,2012,31(6):56-61.

[5] 张苏闽,鄢小燕,谢黎.国外数据库出版商移动服务方案分析及启示 [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65-70.

[6] 王诗雨.国内外数据库出版商移动APP应用分析 [J].新闻传播,2015(23):59+61.

[7] 苏宇文.国内外数据库出版商移动应用分析 [J].科技资讯,2014,12(15):247-248+250.

[8] 茆意宏.论手机移动阅读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8(6):5-11.

[9] 袁静,王春迎,贾聪聪.移动网络下高校用户信息行为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6):93-97.

[10] Nielsen J. Usability Engineering [M].Burlington: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1994.

作者簡介:许智敏(1988-),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移动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移动应用可用性
研究分析高空观测球炸后的探空记录可用性
不间断电源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探究
T学校公共设施便捷报修平台的移动应用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微课移动云平台设计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于APICloud的“校园健身达人”APP设计与实现
三大MOOC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的可用性比较研究
移动互联网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