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应勿缓”新说

2019-09-10 07:22郭文斌
科教新报 2019年15期
关键词:惰性弟子规一家人

郭文斌

  《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入则孝”用“父母呼,应勿缓”开篇。为什么用这个句式呢?里面充满着奥秘。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由呼吸开篇的。人刚出生时,先呼一口气,再吸一口气。“父母呼”跟生命刚开始的“呼”是同一个“呼”。为什么要“应勿缓”呢?因为呼而不应,就相当于你呼了气却不吸气,就会没气了。父母一呼,马上一应:“哎!”这是人在宇宙间进行能量交换的一个基本程序,而且要迅速。

  “应勿缓”里面的“勿缓”是速度感、敏捷感。古人讲,“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古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幸福,有两个关键要素:“勤”和“忍”。《曾国藩家书》有言,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一家人能不能興旺,有一个大前提,看这一家人起得早不早,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勤”。说白了,这是对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团队的反应力、执行力的强调。

  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联想到“国家呼,应勿缓”“民族呼,应勿缓”……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呼没有反应,可以推理,国家呼他也不会有很好的反应;民族呼,他也不会有很好的反应。一个人的行动力迅速到什么程度才行呢?父母呼,他马上有反应,这个人就是一个有用的人,具有建设力的人。

  那么,《弟子规》在童蒙养正阶段培养孩子的什么品质呢?反应力。一定意义上,人的最大习气就是惰性,而反应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反惰性。一个人贪睡、贪吃、贪喝,从本质上讲,是生命惰性在作祟。从能量的角度讲,惰性生命处在一种负能量状态。一个人的反应力不够了,说明他的能量不够了,这就像车没油了一样,就开不动了。

  因此,《弟子规》从生命力建设开题。纵观全文,“父母呼,应勿缓”跟“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遥相呼应,也跟最后一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遥相呼应。圣贤是怎么成的呢?从细节、从行动力成的。可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猜你喜欢
惰性弟子规一家人
搞笑一家人
惰性知识
奇奇一家人
奇奇一家人
弟子规
弟子规
幸福一家人
弟子规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
惰性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