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西游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经典的文学现象,衍生品层出不穷。提及到这一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符号标志,非“孙悟空”这一形象莫属。作为我国人民最喜欢的动画形象,孙悟空最早出现在1941年的《铁扇公主》里,随后1964年,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部彩色长片《大闹天宫》;再到1985年的《金猴降妖》;1999年中央电视台出品的52集大型动画片《西游记》;直到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3D动画片。无论是从孙悟空的形象、动作、创作的背景、受众的群众、所被赋予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改变,都有一定的变化。本文从我国动画的发展史角度,对动画孙悟空的形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帮助大家了解孙悟空的形象以及成因,为动画日后的人物设计做积累和借鉴。
关键词:孙悟空;文化内涵;《铁扇公主》;《大闹天空》;《大圣回来》
孙悟空这一形象,来源于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这一故事,被我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创作者当做的故事的素材与灵感,并展开了丰富的创作。
一、形象上的转变
早在我国动画的萌芽时期,由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执导的《铁扇公主》不仅是我国的第一部大型动画片,也亚洲当时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此片取材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一段故事。这是孙悟空最早以实体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在此片中,孙悟空身着黑色服饰;黑色的身体为主,大眼眶,小耳朵,细长的四肢,粗大的白手套,尖且突出的大嘴。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形象,与美国迪士尼的“米老鼠”有异曲同工之处。确实,早期的国产动画属于一片空白阶段,还没有完全的探索出自己的道路,更多的是模仿和借鉴“迪士尼式”的人物造型。在情节上,万氏兄弟也模仿了美国夸张的表现手法,比如:孙悟空去查看火焰山时被火追逐的情景,原本普通的巡查,却变成孙悟空与大火之间的追逐。
直到1964年《大闹天宫》的出现,中国基本探索出了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动画和形象。在人物的设定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完全的摆脱了“迪士尼式”的形象,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脸谱形象。《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已经很接近原著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形象,棕色的毛发,月牙眉,黄目,红脸,鹅黄上衣,腰束虎皮短裙,红裤,黑靴,翠绿围巾,具有浓重的脸谱特征。在情节设定上,把京剧的多种民族元素融合到动画片中,京剧式的画风,线条简练,色彩浓重,色块十分的简约,大胆的使用原色。京剧的语言,在音乐的选材上,运用京剧中的乐器来烘托气氛,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动画风格,并呈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部的创立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符合中国审美的动画。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是在《西游记》的基础上,结合了时代的要求下创作出来的一部经典之作。影片讲述了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封印后,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此时影片中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摆脱了脸谱的形象,更加的拟人化,除了还有一身猴毛以外,人物形象的大小、五官、动作、神态都与常人无异。更值得探讨的是在这部片子里,导演田晓鹏选择解构孙悟空这个形象,新时代下对孙悟空的形象有了新的诠释和定位。他不在是无所不能,近乎神话的形象,反而是拥有“贪嗔痴恨”的矛盾个体。会生气,会自卑,会感动,会纠结,这时的孙悟空不再是高高在上,反而会给观众一种亲近感,孙悟空的形象变得立体,使得这一形象富有了生命力。
二、创作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铁扇公主》的创作时期也是我国抗日的艰难时期,不仅要抵抗外来侵略,还要应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在这样外忧内患的情况下,万氏兄弟把动画当成武器,积极抗日。这部影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全民族团结抗战。在当时的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最重要的便是团结。所以,万氏兄弟便以“团结抗战”为主题,制作了这部动画。其中,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代表着日本的侵略者形象,师徒四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三借芭蕉扇的过程代表当时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孙悟空等人团结一致,在众人的帮助下智取牛魔王,借到芭蕉扇,最后顺利通过了火焰山,也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民主党派等全体人的帮助下,团结一心,共同抗日,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大鬧天宫》这部片子一经播出,就得到了世人的瞩目。这部影片是以中国的特色为核心,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摄制《大闹天宫》的时候,当时的中国正遇到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急需一个积极向上的英雄形象来鼓舞士气,带给中国人民带来顽强向上的拼搏精神力量。结尾的改编,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的片段改为孙悟空得胜回到花果山,并和猴子们过起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也是借此来表达,中国人民一定会挺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并获得幸福的生活。这两部片子里孙悟空的形象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一定形式上,孙悟空的形象已经被符号化,它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需要。更像是被赋予了一种使命,它亦或者教化着人,亦或者给人以鼓舞力量。它有着它独特的职能和价值属性。
在我看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继《大闹天空》后,孙悟空形象的又一高峰。影片采取了CG制作技术,好莱坞式的经典结构,东方神韵的武打设计,把路人皆知的神话题材,拍出了温暖世界的侠义情怀。影片一经播出,便获得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在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此片成功之处在于,它不再是单纯的教化人们或者鼓舞人们,而是希望同观众达到一种共鸣,进而探索现实生活和自我之间的关系。电影中的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的悟空更像是现实中生活的人,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失去往昔的热情。直到孩童“江流儿”的出现,打破了它的生活,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后来成为了不起的成就。影片更多是对当下价值观的重构,为它的精神内涵赋予了新的价值观念。
结语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并不缺少优秀的文化素材,缺少的恰恰是一个发现美的眼睛。孙悟空作为我国最受欢迎的动画形象之一,它见证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程,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带领着中国动画产业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能认识到中国的独特魅力。中国的动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借鉴、创新的过程,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技术和科学的创作理念,做到取长补短;做到中国动画与时代相结合,创作出弘扬中国味道和民族精神的优秀动画作品。
作者简介:刘星辰,景德镇陶瓷大学,动画设计与理论研究方向。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省景德镇市 3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