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检察院提起公诉,通辽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乌兰察布市原市委常委、集宁区委原书记(副厅级)杨国文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300万元。据办案人员统计,杨国文在十多年时间里,利用职权聚敛不义之财,涉案总金额达1.5亿余元。为藏匿赃款,他绞尽脑汁,连废弃水箱、装煤库房,甚至鸡窝都不放过。
最初也曾拒绝过百万行贿
1961年出生的杨国文出身贫寒,父母和祖辈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从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市前称)财贸学校毕业后,进入凉城县财政局工作,通过努力升至局长。经过短暂的县级市副市长、盟委组织部副部长岗位的锻炼,2003年11月,杨国文担任化德县县长,后升任该县县委书记。5年后,杨国文转任乌兰察布市财政局局长,并于2012年7月升任乌兰察布市委常委兼任集宁区区委书记。
从政之初,杨国文尚能保持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在利益诱惑面前也曾不为所动。在化德县任职期间,他曾当面拒绝过108万元的行贿款,并在大会上作为事例警示全县干部。
提审中,杨国文坦言,后来,随着送钱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把钱放在门口就走,他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退回去。党的十八大以后,面对新形势,杨国文也想收手,他退过钱,也拒绝过,但拒绝后,他感觉自己有些不近人情。用他的话讲,“感觉当时是拒绝不了了,刚开始人家拿30万元,我只收一两万,到后来越来越不能拒绝……”
“不好拒绝”,成为杨国文一次又一次伸手的遮羞布。从2004年开始,至2018年3月1日宣布接受组织审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期间,杨国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接受行贿人的请托,通过签批、安排下属等方式,为请托人在承揽工程、工程结算、安排工作等方面提供帮助。
据查,向他送礼的干部及向他行贿的企业人员均达百余名,他的办公室成了排队送礼者的“交易所”,甚至在被留置的前一天,杨国文还在收取贿赂。工作人员对其办公室进行搜查时,收缴到杨国文还没来得及拿回家的20余万元现金。
为藏匿赃款绞尽脑汁
据办案人员统计,杨国文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利用职权聚敛不义之财,涉案总金额达1.5亿余元。
这么多的财物如何处置?杨国文对此可谓绞尽脑汁。朋友是他敛财的对象,自然是信不过,思来想去他盯上了血浓于水的亲属们。经过几番运作,他先后在其亲属名下隐匿银行存款共计8000余万元,隐匿房产8处。在藏匿现金财物的地点选择上,他受到谍战剧的启发,亲属家的仓库、废弃的水箱、树林、装煤的库房,甚至鸡窝,都被他隐匿了大量人民币、外币、黄金、手表等,仅这些零碎财物就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
原以为房产隐匿在他人名下天衣无缝,可问题却偏偏出在了这些隐匿的房产上。一封杨国文在北京某小区为女儿置办房产的举报信,使他隐藏在亲戚名下的房产接连曝光,贪官再也无处遁形。
事发后,其妻张某曾痛哭流涕地说:“收受这么多财物有什么用,花又不敢花,用也不敢用,只不过是当了一个临时保管员。”
辟“邪”招数抵不过刚正法纪
杨国文案涉案人员众多,在查办之初确实给办案人员设置了重重障碍。一些涉案企业人员在接受专案组谈话时,不仅一句话不说,还戴着红围巾、穿着红袜子,红鞋垫上甚至绣着“踩小人”三个字,以为辟了“邪”就可以蒙混过关。面对行贿人互相通气、专案组连续谈话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僵局,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在掌握外围证据的基础上,果断对6名主要涉案企业主实施留置,并网上公布以行震慑。留置行贿人的震慑威力很快显现,其他行贿人纷纷松口交代,110余名行贿人的证言直接指证杨国文实施了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细数杨国文违法乱纪的事实,“双开”通报中“四个意识各个皆无,六项纪律项项违反”等内容触目惊心。其所作所为更是让人深恶痛绝:不仅搞权色交易,还安排亲属吃空饷,讓司机开着公车送他夫妇俩去北京看女儿,每晚9点后出去寻欢作乐……作为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的“一把手”,杨国文给这个有“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美誉的城市,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成为当地政治生态的重大污染源。“抓得好!”这是杨国文落马后当地群众的共同心声。“很受震动,更当引以为戒。”这是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后党员干部的深刻反思。
(综合正义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