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芳
摘要:目前,素质教育在整体教育中已经相对普及,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重视孩童时期的音乐教育,幼儿园更是将音乐方面的相关教学作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初步音乐认知等等目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幼儿教师需要用更为有趣的方式来实现音乐节奏教学,而游戏化便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方法。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幼儿今后音乐节奏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是针对3~6岁幼儿提供教育的一个场所,而音乐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对于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现如今幼儿园也开始将音乐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然而受到幼儿自身理解能力的影响,其教育往往集中在一些较为简单的方面,比如节奏、简单的音符等等。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的具体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节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幼儿园中已经开始将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节奏教学是基本内容。然而,受到幼儿自身因素影响,教学有效性难以保证,再加上教师方面因素,致使现阶段的幼儿节奏教学中存在较大问题。首先,音乐活动的滞后性。大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仍然是以集体上课、唱歌活动为主,轻视了幼儿自身特点,而在长期模板式教学方法下,幼儿对于节奏学习、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会被相应的削弱,为接下来的各项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其次,是幼儿教师本身的音乐技巧、技能缺乏较好的专业性,而游戏活动也没有真正意义上融入到幼儿教学中。大部分幼儿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中,缺乏较强的灵活性,只是单纯的按照套路完成教学,虽然也有教师应用游戏来吸引幼儿注意力,但是游戏与节奏教学却并没有相互融合,最终导致幼儿节奏教学有效性不高、幼儿学习兴趣不足的这些消极情况。因此,在今后幼儿教师必须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游戏教学中,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有效性。
二、实现幼儿节奏教学游戏化的有效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通常难以达到效果,而幼儿本身自制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更是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今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方式来实现幼儿节奏教学,让幼儿可以从游戏活动中汲取知识养分,加快节奏掌握。
(一)利用乐器节奏激发幼儿潜能
在幼儿园中,较常接触到的乐器有钢琴、三角铁、沙锤等等,这些都是较为容易接触到的乐器,而钢琴更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乐器,让幼儿从中感受到音乐节奏的规律与特点,强化节奏教学。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将钢琴与儿歌相互结合,让幼儿在演唱儿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节奏掌握的目的。教师可以用《两只老虎》配合着钢琴弹奏出节奏,让幼儿跟着钢琴节奏念词,然后加入手脚动作,手和脚分别各打一个小节,在幼儿基本掌握这一规律以后,教师则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在重音的地方拍手,然后用跺脚的方式来跟上后面的拍子,逐渐增加难度,让幼儿可以循序渐进的接触并最终掌握节奏,达到教学目的。
(二)利用语言来进行节奏训练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往往会让幼儿对一些经典文学进行吟唱,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融入节奏训练内容,让幼儿在不断的模仿中,掌握音乐节奏知识,且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母语掌握、经典吟诵能力等方面也会有所提升。比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学生吟唱经典文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等,让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文学阅读,来丰富节奏游戏内容,在减轻教师教学难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整体学习,强化幼儿个人能力。
(三)在节奏教学中融入自然之声
生活中本身就包含着较多有关音乐节奏方面的内容,幼儿教师必须要对这些重要元素予以有效运用,引导幼儿可以从生活中发现与音乐节奏相似的知识内容,帮助幼儿更快、更好、更为便捷的理解音乐节奏的概念、内容等等,加快节奏学习。比如下雨时雨水滴在地上的声音,家里钟表的“滴答滴答”声音等等,都包含着音乐节奏元素,而教师则是可以在节奏教学中,找出与这些内容相对应的节奏类型,然后让幼儿加以模仿,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节奏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如今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幼儿无法有效接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幼儿难以配合幼儿教师完成节奏教学。因此,在今后幼儿教师应该实现游戏化教学,通过利用乐器节奏激发幼儿潜能、利用语言来进行节奏训练、在节奏教学中融入自然之声等方式来践行,加快幼儿音乐节奏教学进程,为幼儿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桃.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现及价值解读[J]. 学周刊, 2016(6):84-85.
[2]陈莉莉. 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的方法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6(8).